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特别敬仰的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先生之最大的快乐,就是创造出自己崇拜的学生!”我把这句话作为我的教育信念。让学生成为自己崇拜的人,这是我的梦想。  相似文献   

2.
李兴春 《河北教育》2006,(10):37-38
我从小就有写日记的习惯,特别是在我成为教师之后,我的日记又多了一道风景。 教育是一门艺术,我喜欢并默默地耕植于这片天地,深深地执著于心灵的梦想。每当我欣慰地敲击出一页页的铅字时,留下的是一个个或深或浅的美丽脚印。 格式化和个性化 学会用嘴巴说自己的话,学会用脚走自己的路。文学大师季羡林曾说过:“个性文化才是自己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我是普通的青年教师,爱自由不羁的生活,爱浮想联翩,也崇尚时尚和潮流;但我更有自己不懈的追求,追求那些充满智慧、富有个性特色的课堂,追求那随心放胆写作的快感。  相似文献   

4.
写下这段文字前,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三十年是个什么概念?之后,我用自己的经历给了自己回答。二十七年前,我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师范生。坐在教室里一脸崇拜地看教学录像里名师的教学示范,怀揣梦想,模仿着偶像们的举手投足,在心里勾勒着自己青涩却充满激情的教师形象,憧憬着有朝一日出现在那里面的会是自己。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们知道现在是一个科学的世界。科学的世界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中国,科学的中国要谁去创造呢?要小孩子去创造。教育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让我们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课堂。课堂是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有感于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笔者认为:一、区别对待“画”举手发言、不做小动作是课堂中的常规;学生不举手就发言,或涂涂画画等都被视为违反课堂纪律。笔者认为,学生在课…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一中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彼此崇拜之活人。”这段话,意味深长,充满哲理。  相似文献   

7.
我读师范时学的是音乐,因为心里有着一个美丽的梦,那便是当一个气质不凡的音乐老师,身着华服坐在崭新的钢琴面前,手起手落间,是清脆的琴音、我的歌声,还有孩子们崇拜的眼神和整齐嘹亮的学唱声。  相似文献   

8.
宋小云——接这个班后第一个引起我注意的女生。引起我注意的并不是因为她的优秀,而是她课堂上一直神游物外的神态、从不完成作业的顽固态度以及她那“永远缄默”的课堂表现。前任老师对我说:“她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不可救药,不要管她了!”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他还说过: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技术和创造理论。这就需要教育者有正确的教学思想做引导,有术业专攻的教师做后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践行陶先生所说的创造。  相似文献   

10.
“老师,您这道题好像讲错了,应该是……”“你给我住嘴,自己不知道就别在那儿胡说。”这是15年前我上小学三年级时真实的一幕,顿时,全班同学的眼睛都“唰”的一下朝向了我,目光中充满了鄙夷与不屑,老师也用恨恨的眼神盯着我,当时的我脸涨得通红,真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从那时起,课堂上不再有我高高举起的小手和稚嫩的童音了,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长大当个老师,但一定不能像我的老师,我要让我的学生成为我的好朋友,一起游戏,一起讨论,一起……事隔十年,我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了一名小学教师。在从教的几年中,我始终没有忘记…  相似文献   

11.
永久的自责     
在课堂,我们常常能遇到很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我这个自认为还不错的老师来说,对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问题可以给学生满意的答案,并且以自己的处理很多问题的机智而得意。那天,要学的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学生个个读得津津有味,争相谈论着自己的看法。尤其对主人公肖复兴那欣喜若狂的心理,联系自己的生活谈得还真是有眉有眼。这篇文章很长,历述了主人公肖复兴初涉文坛,得到叶圣陶先生的亲切指点,不仅明白做文章的道理,还悟到了做人的道理的经历。我照往常一样,与学生共同讨论、谈论,不时随机点拨一两句。课堂气氛进入了学习的最热烈状态。…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充满智慧和活力的教育方法和原则,其中许多内容对我们现在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学陶师陶活动中,我认真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并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和实践,现在将其中的心得总结如下:一、"爱的教育":语文教学的基调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  相似文献   

13.
过去总是认为在学生面前,老师应该是无所不知、知识权威的代表者,在课堂上,即使偶尔遇到自己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也会用诸如"这个问题我想留给在座的同学们,我们等下一节课再来回答"这样的方式顾全自己的面子,课后再拼命翻书找答案.孔子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以博学著称的孔子尚且承认自己并非天才,根本在于勤学好问,虚心求索,那我们这些平凡人为何偏偏去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全知全能的人呢?  相似文献   

14.
许诺     
记不清从小到大有过多少次许诺。印象中,那些不假思索的承诺大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兑现。从前,我并没有因自己违背了诺言而自责过,因为我知道最终我还是会得到对方的谅解。那时候,我总是忽略对方心中的感受,直到我也尝到了那酸涩的苦果时,才体会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相似文献   

15.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干学万学学做真人。”这里两位先贤都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如何教会学生做人。这一点,语文教师责任更重大.不是说“文以载道”么?在此,我谈淡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亲爱的孩子,如果你看到你自己的影子,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相似文献   

17.
痴迷     
我是一个挑剔的人,做事喜欢完美,可以说几乎从不因一样事物而忘我。直到有一天,我为一首歌所感动,所痴迷。那首歌的名字十分特殊,《我在那一角落患过伤风》。当我融入到那优美的前奏中时,  相似文献   

18.
立体的我     
一天,我躺在床上思考:一个人到底有几重性格,有几副面孔?是像孙悟空一样来个七十二变,还是像雷锋一样始终保持着古道热肠?我无从猜测别人,但我能研究自己。  相似文献   

19.
我们区进行语文优秀教师考核时,为了增强可比性,规定九位考核对象都教同一篇课文:孟郊的《游子吟》,统统借班上课。笔者作为评委之一,总体感觉是:教师教学方法新,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本身的语文素养都不错。然而,这么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竟没有一节课让学生为之动情尽管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引导学生朗读那个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尽管老师努力启发学生回忆母亲对自己的浓浓关爱,学生们确实也讲了一些,诸如:自己病了母亲半夜里将我送往医院治疗、把最好的食品留给孩子吃等事情,但所有评委都觉得没有一节课让学生真正进入课文描写的…  相似文献   

20.
国王的愿望     
我是动物王国的统帅,人人都得叫我大王,看见我额头上醒目的“王”字了吗?难怪人们都说我有王风范。然而,在传说中,我却是一个六亲不认的家伙,那是因为猫是我的近亲,也是我的师傅,在教过我本领后,我却要吃他,真不知道我当时是怎么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