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罗兰·巴尔特说过:"历史的话语不按内容只按结构来看,本质上是意识形态的产物,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想象的产物。"而柯林伍德则干脆认为历史学家首先就是一个讲故事者。然而,文本中由想象和虚构所讲述的历史故事是否可以看作对历史话语的一种重构?这种历史话语必然区别于文献中所谓"真实"的历史,却仍然具有历史本身的逻辑性,并且提供了一种与文献不同的,也许更接近事实真相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始终存在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对立与交融。其中大传统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是历史学家的关注所在。而小传统则相对处在话语弱势与忽略之中。然而小传统下的世俗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 ,是没有被历史记录的另一条历史线索。将小传统纳入历史话语权力中 ,从而呈现历史与社会的全貌 ,是史学发展的新方向 ,也是现代历史学家面临的课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历史研究离不开历史学家的主体参与。历史学家是历史研究的主体 ,历史研究是由历史学家完成的。历史学家的主体参与是历史研究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所谓“历史学家的主体参与” ,就是指历史学家的思想感情、道德规范、文化背景、知识结构等主观因素在历史研究中的介入、发挥和升华 ,也包括历史学家的人品、学风等。大致说来 ,历史学家的主体参与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1.历史学家对历史资料的搜集、鉴定和选择 ;2 .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的分析 ,即对历史的解释 ;3 .历史学家对历史进程的认识 ,即历史观。  相似文献   

4.
“影视史学”这一概念源自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HadenWhite)所创造的“historiophty”。1988年。怀特教授在他发表的《书写史学和影视史学》一文中,把影视史学定义为:“以视觉影像和电影话语表现历史和我们对历史的见解。”影视史学是电影和历史相结合.是一种新的历史研究表现形式。虽然,目前影视史学在学术界...  相似文献   

5.
<正>一史学理论(Historik)在历史研究获得学科素养与职业能力方面有何功能与助益?~①此问题可简要回答:如果我们想要避免研究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话,那么史学理论就是必需的。用学术话语来说,在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中,史学理论在历史学家的教学职业化(didaktischen Professionalisierung)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个角色就包括向未来的历史学家传递学科构成与学科规范的可行性想法。而这对实践的历史研究又意味着什么呢?历史研究中的何种问题必须通过学科范型在元理论层面来进行处理和解释?我在此想详细阐述史学理论在未来历史  相似文献   

6.
凯蒂琳在诗剧《凯蒂林》中是反抗权贵的英雄人物,但每当他高昂的斗志被激起时他都会感受到挥之不去的阴影。这一阴影表面上来自于象征他不屈的意志的弗瑞亚,实质上来自于古罗马历史。古罗马历史学家的传记和政治家的演说为剧作家提供了素材,而传记和演说都在突出凯蒂琳的叛逆身份,所以,剧作家的创作在不知不觉中留下了历史主流话语打下的底色。  相似文献   

7.
传统史学的价值中立原则不能成立,它没有认识到主观因素在历史学中的作用。理解历史,依赖于历史学家的"重演";叙述历史,依赖于历史学家的独特叙述方式;更新历史,依赖于历史学家所开创的观看历史的"视角"的转变。没有历史学家主观因素的作用,就没有历史。可以说,一切历史都是评价。  相似文献   

8.
历史普及读物是指由历史学家专门写给普通民众、通俗易懂的历史著作.这类著作有着不同于学术类历史著作的特点,即发行量大、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社会价值巨大.历史学家通过普及性的历史著作获得读者的广泛认可,读者则通过普及性的历史著作来评价历史学家的地位与成就.以《三国史话》、《二千年间》和《大丈夫》为例对历史普及读物进行具体分析,既有助于生动形象地分析史学接受问题,构建历史学家、读者、历史普及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又有助于改善目前历史学“轻普及重学术”的状况,为历史普及工作提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彼得·梅塞尔在《独立的故事》中通过分析18世纪末美国史学界爆发的关于独立的争论,揭示了殖民地时期美国存在的两种相互对立的历史解释及意义。以美国与英帝国的关系为核心线索,梅塞尔把这些历史解释分为地方历史学家和帝国历史学家两类,前者将美国的繁荣归因于殖民地人对财富的追求与殖民地家庭的自然成长,后者抨击殖民地人的自私本性,强调英国议会和政府对殖民地稳定发展所起的作用。美国革命前后,持不同观点的两方自然形成阵营,地方历史学家与爱国者联系在一起,帝国历史学家与忠诚者联系在一起。梅塞尔认为,地方历史学家提出的历史解释一方面影响了美国革命的进程,另一方面塑造了北美独特的共和政治观念。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家的社会角色是什么?是撰写史书还是创造历史?是成为学人还是成为参与者?在某些历史学家看来,主要的目标是客观地分析历史,有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主要目标是影响当前和未来的历史进程。有些历史学家是过去的世界的不偏不倚的观众;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ways in which histor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s at once different from and similar to research described as qualitative or quantitative. It discusses the consequences of applying the standards of such methods to histor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although the merit of research using historical discourse analysis must not be judged by the standards of qualitative methods alone, it can be easier to admit the influence of the discourse on methodology. Therefore, the article considers whether and how the ideas of validity, reliability, sample, and transferability can be used to explain the merit of study using histor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author also discuss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he describes step-by-step a particular way of conducting historical discourse analysis.  相似文献   

12.
杜赞奇虽然看到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对于清末革命党人会党观的影响,但是他忽视了中国传统的民族观念的延续,把历史文化传统所形成的一些思维定势,看成了一种在民族主义话语系统中经过精心策划的架构。在责疑清末革命党人把民族主义话语强加于会党的时候,杜赞奇也存在用近代民族主义话语误读革命党人的地方。人类在认识自身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会经历重大的话语转变。在话语转换的过程中,不要盲目否定原来话语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这是近代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教训。用后现代史学观点考察近代史学发展时,也要注意此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历史话语的文学性分析,旨在说明文学性不仅仅是文学的特有属性,也是历史话语的本质属性,从而为当前文艺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阈。  相似文献   

14.
话语理论隐涵着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后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应该首先把握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理论,话语理论已经成为后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后马克思主义应用后现代主义的方法批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解构马克思的总体性、普遍性与客观性的理论话语;用话语理论的分析方法取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分析方法,用话语建构论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根据他们的话语理论,所有的社会实在都是一种话语建构,这表明了社会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特征,强调社会的客观实在性在话语之外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登·怀特的新主义历史诗学探讨了历史话语的转义性、叙事性、审美性以及意识形态性,拆除了传统的文史界限,瓦解了历史话语的客观性,引起了历史哲学之真理性与审美性的融合,在历史的叙事性与叙事的历史性之间建立了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的10年,是各种话语冲突伴随前行的10年。话语冲突集中体现在课程话语与教学话语、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以及本土话语与西方话语等三种类型的冲突。这既有历史传统的原因,也有现实选择的原因。教育话语冲突的融通,有赖于采用对话的方式加以沟通,也有赖于协调话语主体的话语立场予以协调,更有赖于超越话语平移所造成的误区加以消解。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康有为、梁启超等立宪派的革命话语对其革命历史题材的历史小说叙事产生了深刻影响,小说在历史题材的选择,革命历史事件的定性,历史学中的事件、行为者和场所等诸故事要素的编码,故事的叙述方式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对历史进行改写和重构的叙事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960年代历史小说语境化"重返"式的解读,并运用"知识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分析,认为1960年代的历史小说表达了作家们在向历史诉求的过程中与小说中的历史人物彼此生死相知,以及他们对现实的介入性言说,而这种面向历史的精神旨归和介入现实的话语呈现,又隐约地透露出作家在现实规训下的复杂心态,1960年代的历史小说也成了意识形态与政治话语诉求的认识性装置,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权力、制度、意识形态等对文学与人的规训以及这种规训的隐秘成规。  相似文献   

19.
从语言表层来看,李洱的小说《花腔》模仿了历史话语的叙事方式,但其真正意图恰恰在于颠覆历史话语;作者通过惟妙惟肖地编造一个政治寓言,用个人的方式对个人与历史、知识分子与革命力量、人性与理性等重大命题进行形而上的思考,揭示了知识分子在独特的革命历史中的独特命运。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小说潮流的更迭演变体现为叙事话语的历史变迁。寻根小说推动了新时期小说叙事话语的历史变革,使其由当前客观性的社会话语向虚幻的历史与文化话语发展演变。本文探讨了新时期小说叙事话语变革的原因、寻根小说对新时期小说叙事话语的变革,以及这种变革对新时期小说发展演变的影响。从而认为,寻根小说在新时期小说叙事话语变革的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