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杜卫平 《天中学刊》1999,14(5):103-104
曲线是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轨迹).已知曲线如何求曲线的方程,是解析几何主要课题之一.由于建立了坐标系,使作为几何形象的点与代数形式的坐标在一定条件下建立了—一对应.这样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轨迹),反映到代数上,就是点的坐标(x,y),满足某一方程f(x,y)=0,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就是要求动点坐标所满足的关系式.求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是:①设点.根据题意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设曲线上动点M的坐标为(x,y).②列式.根据已知条件,列出M的坐标所满足的等式.③代换.将点M的坐标代入②中的等广,得到含…  相似文献   

2.
一、求曲线轨迹方程的步骤(1)建立直角坐标系,设动点坐标M(x,y);(2)列出动点M(x,y)满足的条件等式;(3)化简方程;(4)验证(可以省略);(5)说明方程的轨迹图形,补漏和去掉增多的点.  相似文献   

3.
动点的轨迹问题是解析几何中的一类重要问题,求动点的轨迹和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性质有密切的联系,另外在求轨迹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相关动点法、参数法、待定系数法、交轨法、几何法等等.  相似文献   

4.
立体几何动态问题是高中重难点问题,其“不确定性”和“运动性”往往会增加学生的思维难度.动点的位置变化是造成动态几何的一种情形,题型较为多样,如分析动点轨迹、距离及角度计算等.解析时需要分析问题特点,挖掘其中隐含的不确定因素,确定动点轨迹是解题的关键,下面将围绕动点轨迹开展问题探究.  相似文献   

5.
轨迹是动点按照某种规律运动所形成的曲线,就是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求动点P(x,y)的轨迹方程,就是要建立动点坐标x和y之间的某种关系:f(x,Y)=0轨迹问题实际上是综合问题,它可以与各重要数学知识相结合,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轨迹就是特殊的曲线,解析几何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通过曲线方程研究曲线性质,所以轨迹问题永远是重点问题也是高考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轨迹问题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对轨迹方程的求解也是令许多同学头疼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轨迹问题涉及的对象是一系列运动的点,因其不断运动,给学生造成了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究其原因是同学们只看到了问题表面现象,其实轨迹问题是动中有静,点是运动的但点遵循运动规律是不变的,因此求轨迹方程只要挖掘已知条件,将动点满足的规律找出来,并将规律用动点的坐标表示成等式,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有:定义法、代入法、直接法、待定系数法、交轨法等。  相似文献   

7.
轨迹问题是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之一,常见的求轨迹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很多,如:坐标法、定义法、参数法、复数法等.本文着重讨论巧用方程思想和化归思想来分析和解决一类轨迹问题。在一个轨迹问题中,往往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点,如果要求轨迹的动点(未知动点)随着其他动点(已知动点)的变动而变动,我们可将己知动点和未知动点的坐标一一设出,并且列出动点坐标所满足的关系式,既而利用方程思想,设法消去己知动点的坐标,最后得到未知动点的坐标x,y所满足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8.
轨迹圆问题的题设多样,问题中常以不同形式的几何运动来呈现,如点动、线动、图形运动等,结合条件确定动点的轨迹圆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解析时需合理利用瓜豆原理,把握动点间的关联,推导核心点的运动轨迹,生成轨迹圆.本文将结合实例讲解破题过程,总结方法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 ,平面解析几何中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时 ,通常是假设该动点的坐标为 (x ,y) ,但在有些情况下 ,若将动点坐标直接设为(x ,y) ,则会给解题带来一些不便 .这时我们可以先假设动点为 (x0 ,y0 ) ,将 (x0 ,y0 )看成已知点 ,然后运用条件 ,得到关于 (x0 ,y0 )的方程 ,再将 (x0 ,y0 )换成动点坐标 (x ,y) ,从而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 .下面举数例予以说明 .例 1 长为 2 3的线段MN的两端点M ,N分别在大小为 12 0°的角AOB的两边OA、OB上移动 ,过M、N分别作PM ⊥OA ,PN⊥OB ,PM、PN交于P ,求P点的轨迹方程 .分析 本题是利用|MN|=2 …  相似文献   

10.
求曲线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①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轨迹上任一点的坐标为M(x,y);②寻求动点与已知点满足的关系式;③将动点与已知点坐标代入;④化简整理方程;⑤证明所得方程为所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相似文献   

11.
<正>求动点的轨迹方程问题在高中人教A版教科书中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及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中出现,其中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还给出了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是高考解析几何题目中常常出现的问题之一,而它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动点的轨迹方程的理解及动点的轨迹方程的求法  相似文献   

12.
2008年高考数学北京卷理科第8题是一道典型的空间动点的轨迹问题: 如图1,动点P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对角线BD1上.过点P作垂直于平面BB1D1D的直线,与正方体表面相交于M、N.  相似文献   

13.
如图1,M是圆C:x2 y2-6x-8y=0上的动点,O是坐标原点,N是射线OM上的点,|OM|·|ON|=150,求N点的轨迹方程. 我们首先用一般方法求解. 解法1:设N(x,y),M(x0,y0).  相似文献   

14.
动点轨迹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文章归纳出初中常见的两大类动点轨迹类型——圆弧型和直线型.列举具体实例对学生比较困惑的两种动点轨迹问题(即"定边对定角"的动点轨迹和动点与定点的连线与定直线的夹角为定角的动点轨迹)进行分析讲解:题目中如能找到定边对定角,则该动点的运动轨迹为在以定边为弦且经过定点的圆弧上,这一类型关键的突破口是求出定边对面角的具体度数,为定值.而题目中如出现动点与定点的连线与定直线的夹角为定角时,则该动点的轨迹为直线型(这个夹角的另一边),解决这一类型的方法为夹角定位法.  相似文献   

15.
从平面几何探求点的轨迹、动点运动规律的等式动点的方程、参数的取值范围和动点的特殊位置五个方面阐述轨迹第二约束条件的确定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定点是隐含条件 直线过定点是一个值得注意挖掘的隐含条件. 例1 设点A和B为抛物线y^2=2px(p〉0)上除原点以外的两个动点,已知OA⊥OB,OM⊥AB于M,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相似文献   

17.
利用平面几何或解析几何的知识分析图形性质,发现动点运动规律和动点满足的条件,从而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几何法.用几何法求动点的轨迹是通过挖掘图形的几何属性,联想有关的定义和性质,建立适当的等量关系,这种思维模式开阔了思维视野,激发了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了解题的灵活性,减化了思维过程,减少了计算量,达到  相似文献   

18.
现有高三习题一道:如图,一动圆与两定圆M_1∶(x 4)~2 y~2=5~2和 M_2:(x-4)~2 y~2=1都外切.(1)求动圆圆心 M 的轨迹方程;(2)过M_2的直线与上述所得轨迹交于 A、B 两点,求|AM_1|·|BM_1|的取值范围.解:(1)过程略,结果为:所求动圆圆心 M 的轨迹方  相似文献   

19.
在空间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与差为定长的点的轨迹,当动点到两点距离之和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时,动点轨迹为旋转椭球面,当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差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动点轨迹为旋转双叶双曲面,本文探讨到定点定平面距离之和(差)为定长的点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动点轨迹问题是初中数学中一类让学生感到棘手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无法给动点描画图象.本文以一道中考压轴题为例,从“寻源”“显流”两方面入手剖析此类问题的两个研究策略.一是找寻问题源头:先分析轨迹归纳模型(线段型、圆弧型),再从图形变换出发提炼问题本质.二是利用GeoGebra软件进行可视化拓展:先动态呈现两类轨迹的形成,再了解变式题目中相关联的其他动点轨迹.由此丰富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