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人。器乐教学应秉承以生为本的思想,以“乐听”“乐情”“乐创”为教学方法,在教学与生活的双向观照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体会音乐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张雅君 《阅读》2014,(20):41-42
<正>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学习新的歌曲、音乐知识、欣赏新的乐曲等,很难再有精力去关注表演,即便是课堂中  相似文献   

3.
1926年春,闻一多先生写下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七子之歌》,发表于《留美学生季报》上.“七子”喻指被帝国主义列强抢占的中国领土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诗人说,作诗的目的在于“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现录其前三首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普通中小学,一提起音乐课,大家都会很自然地想到“唱歌”教学。长期以来,这种缺少器乐教学的音乐课,使得这门“听觉艺术课”难以给学生提供实际音响,缺乏听觉训练和行之有效的读谱训练,学生音乐素质难以提高。同时,这种单一的音乐教学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缺少愉快教育的实践教育,容易使学生在单纯唱歌教学中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学生音乐素质的提  相似文献   

5.
“双减”政策及小学音乐新课标的提出,对教学过程中的“教”与“评”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从音乐学科本质出发,认识单元学习要点,避免将教学内容切割零散,帮助学生理解大概念,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关键学习能力。进一步推进课堂改革,精准探索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提升教育质量,关键是融合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中学音乐教学要用“艺术融合”、“艺术参与”、“艺术愉悦”的教学原则为指导,成为艺术化的教学。中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和学生实践活动的“热情欣赏”。教学中创设轻松愉悦的“音乐学习情境”,有助于“三个艺术教学原则”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7.
教学、教学应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它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起作用.上课时照本宣科,我讲你听,我教你唱,或动辄训人,以“试”压人,重压之下学习音乐有何兴趣可谈.所以如何将“让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步加深对音乐的热爱,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调动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就必须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个是充分利用音乐本身的美学特征去激发、吸引学生的兴趣.一个音乐作品,小至一个短小的民歌,或激昂、或甜美、或欢快、或豪放、或意境深邃……,我们都应尽量挖掘其中的内涵,通过录音知识和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去感受或表现音乐——美感即寓于其中.  相似文献   

8.
健美操教学中学生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学生在学习健美操中出现的不足,通过阐明概念→观察现象→分析原因的程序,从节奏、旋律、和声3个方面入手对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进行分析。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聆听音乐,分段教学增进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和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生活体验,增加音乐想象的广度和深度等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并通过指导学生选择和编辑音乐素材,创编健美操套路,来促进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邹淑颖 《阅读》2023,(15):35-36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寻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策略,深入推进大单元教学,各个学科都在积极探索,深入实践。提出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意义,分享“跨学科”融合教学实施的有效策略,旨在更好地引导学生系统化地学习音乐,提高课堂质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主要从“音乐与德育”“音乐与语文”“音乐与美术”三个方面对小学音乐“跨学科”融合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音乐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音乐教学评价体系应引入“发展性评价”理念,以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初中音乐教学,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是全面提高我们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初中音乐教师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做到全面提高我们初中的音乐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这个提高要从五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高校“音乐鉴赏”公共课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这一课程出现较大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较多地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然而,高校“音乐鉴赏”公共课教学应采用“情境—陶冶”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在处理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促进学生发展、关注课堂教学活动及目标的完整性等方面优于“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是高校“音乐鉴赏”公共课教学走出困境、实现突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初中音乐教学属于音乐教学的初级阶段,可以培养学生最基础的音乐素养,因而对于初中生而言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音乐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包括学生自身基础较差,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等。本文基于教学经验,结合当前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提出:1.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2.注重对学生"因材施教";3、尊重并且把握科学的教学原则。希望给相关教学人员一些启发和思考,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4.
小学音乐大纲明确指出:小学音乐教学包括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识谱知识和视唱听唱等。其中唱游包括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和集体舞蹈等。显然,音乐游戏是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更好地把握其作用,充分展示音乐游戏的魅力。一、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音乐课不仅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更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育人。而采用音乐游戏则是一个比较直观的手段。一首歌曲不仅要让学生会唱,而且要理解歌曲的实在意义,这样教师不妨采用  相似文献   

15.
1925年,闻一多用血与泪写成催人泪下,撕肝裂肺的《七子之歌》,1999年12月20日,“七子”中的第六子——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天恰好是闻一多一百周年诞辰,真是特别有意义的纪念!在这喜庆来临之前,著名的现代文学专家王锦厚教授完成了他沤心沥血、历时十多年的学术专集《闻一多与饶孟侃》,1999年8月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6.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杨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4):140-141
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是钢琴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关系到学生们是否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体验音乐的习惯,影响着他们对音乐的表达.感悟和体验音乐的深度,甚至影响到他们音乐生涯的发展.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重视学生的听觉训练,2、引导学生精心研读乐谱,3、启发学生用内心歌唱来带动旋律的弹奏,激发学生对外部事物的情感,并掌握良好的触键方法,4、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节奏和速度进行弹奏.  相似文献   

17.
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能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予以了解,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音乐的艺术情感;并强调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突显民族音乐的固有地位"。在当前精神文明建设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保障民族音乐教学质量,是摆在任意音乐教师音乐教学工作的重点热议研究课题。文章主要从我国民族音乐角度出发,谈及了国家民族音乐文化现状,并以此提出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与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精神的课堂教学实施手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学音乐教学中歌唱发声训练是一项细致又复杂的教学工作,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声训练要求,在当前中学音乐教学的练声方面存在着“成人化”、“专业化”的现象。应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科学进行声音训练。  相似文献   

19.
正《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承担着学生与音乐沟通的桥梁作用,应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构建起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平等、民主、互动师生关系的构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良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能量"。教育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就会爱屋及乌地喜欢这位教师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建立良好、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师信道"是每个教师孜孜以求  相似文献   

20.
“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如是说。这决不是夸大其词,当你了解到贝多芬在耳聋之后还创作出《命运交响曲》的时候,当你听说他耳聋之后在台上指挥乐队演奏,观众掌声如雷,让贝多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谢幕的时候,你被他的伟大的命运征服的同时,也会对这句话有所体会的。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不能使我们饥饿的肚肠有“果然”之感,也不能给我们冰冷的躯体以“发热”之效,但它却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奇的力量:欣赏音乐,可以消除紧张,缓解疲劳;欣赏音乐,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音乐可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受到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