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面临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伦理的巨大变迁,大学生的身份认同危机并非个别现象,其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根源既有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三位一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全面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最终化解大学生身份认同的危机。  相似文献   

2.
当下大学生社会身份认同呈现出诸多危机,主要表现为责任感异化危机和职业预期危机。本文探析了影响大学生身份认同危机的产生是由外部因素和个体内部因素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论证了缓解和引导大学生超越社会身份认同危机的可能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日益增大,跟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愈益增多,由此引发的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危机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这种身份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身份归属危机与心理调适危机,儿童身份认同遭遇了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性社会排斥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学校制度建设与教育、加强城市与农村群体互动、扭转流动儿童非理性认知有助于排解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危机,促进城乡融合与社会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和访谈以及网上查阅调查等方式,作者对兰州各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从人格角色、自主性、归属感、责任意义、人生价值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在兰州这样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条件下大学生自我身份认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旨在引起兰州乃至全国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也为成人社会疏导大学生自我身份认同危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和访谈以及网上查阅调查等方式,作者对兰州各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从人格角色、自主性、归属感、责任意义、人生价值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在兰州这样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条件下大学生自我身份认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旨在引起兰州乃至全国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也为成人社会疏导大学生自我身份认同危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符号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认识世界的理论视野和思维方式,成为一种分析认识和建构身份的工具。它让大学生的自我身份认同建立在虚无缥缈的符号上面,促使大学生不断陷入寻找身份的焦虑之中,并最终引发身份认同危机。对此,应该从他者建构和自我建构入手,以自我反思为根本,以自我实现为旨向来营造生态的大学消费文化,培养大学生的消费道德和社会责任,重塑大学生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7.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关乎整个乡村教育的发展,而乡村教师身份认同是影响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的重要因素。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成因包括复杂制度的现实规约、乡村学校环境的弱势、社会支持系统的乏力、教师主体自我的缺席等。为纾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应建立长效政策支持机制,均衡发展乡村学校文化,激发教师主体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的身份曾经是一个令人骄傲的名词,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加速,贫困大学生却出现了身份认同的危机。文章指出贫困生身份认同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他们缺乏有效的消费认同,并从消费群体感和自我感两个方面分析了贫困大学生消费认同缺失的表现,揭示了贫困生消费认同缺失的客观因素。提出应从经济资助、周围人群教育、贫困生自我构建三个方面来促进贫困生消费认同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危机客观原因分析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天中学刊》2006,21(1):138-140
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因素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有社会历史、学校、家庭三方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对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政治认同是大学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大学生政治认同状况主要体现在政治认知认同、政治情感认同、政治价值认同、政治体系认同、政治工具认同和政治绩效认同等方面。通过对大学生个体内在因素和家庭、学校等社会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寻求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流动儿童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中国城市流动儿童心理现状水平总体低于城市儿童,社会认知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歧视知觉和身份认同危机;情绪情感方面表现为孤独感(抑郁)倾向性较强、自卑焦虑心理严重;流动儿童家庭生活现状、学校生活现状与城市当地儿童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从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四个方面来改善流动儿童心理及生活现状。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对“教学专业”的一种身份辨识与建构,身份认同与认同危机不仅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也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动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身份认同危机既体现为教师身份社会规约的某种不合理,也体现为教师专业身份的泛化以及教师主动身份建构中的困惑与冲突。身份认同危机的有效化解内在地要求教师在互动与协商中,合理辨识、主动建构多重身份以及身份背后的权利、责任、义务与角色期待等。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对"教学专业"的一种身份辨识与建构,身份认同与认同危机不仅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也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动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身份认同危机既体现为教师身份社会规约的某种不合理,也体现为教师专业身份的泛化以及教师主动身份建构中的困惑与冲突。身份认同危机的有效化解内在地要求教师在互动与协商中,合理辨识、主动建构多重身份以及身份背后的权利、责任、义务与角色期待等。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社会对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已成为一种重要形式.联合培养本科生的身份认同分为个体认同、归属群体认同、组织与管理认同以及社会认同四个维度.作为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联合培养职教本科生在身份认同方面表现出自我身份否定和学校归属感缺失、自我角色冲突和理想信念模糊、未来认同不足和生涯规划迷茫等困境.面对身份认同危机,通过准确定位个体自我、探索自我归属、加强教育引导、规范社会舆论等方式重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文化认同问卷对200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年级主效应在语言、宗教和身份认同上出现显著差异,性别主效应在身份认同上出现显著差异.家庭所在地对语言认同和宗教认同的解释率分别是4%和9%;家庭所在地和学习汉语的时间联合对身份认同的解释率为7%.结论:维吾尔族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下降;影响文化认同的主要因素是家庭所在地和学习汉语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显,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也时有发生,对学生本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从预防、监控、干预和预后巩固等四个方面,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对策,为高校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当今大学生正处在一个教育资源相对充裕,机遇与挑战、合作和竞争兼具的新时代,部分大学生特别是农村籍大学生因身份困境而逐渐迷失了自我,出现缺乏自我认同、贬低自我价值等心理健康问题。为深入了解农村籍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身份生成,从家庭、学校和同伴三个影响学生自我认知的重要群体出发解析当代农村籍大学生的身份困境,并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学生主体性、同伴竞争等多重角度寻找该群体身份困境的纾解路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由于心理危机而出现的自杀、伤人的恶性事件日益突出,向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一个严峻的挑战。本研究根据积极心理学和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以大学生成长的主要影响系统(学校—家庭—社会)为横切面,预防教育、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和后期跟踪四个阶段为纵切面,立体化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生态体系,其中学校是主导,家庭和社会是主要的支持系统,旨在从多层面、多阶段预防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以减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率,同时对危机中的大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从而帮助他们战胜危机,成长成材。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迪尔凯姆的"社会整合"与"社会失范"观点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社会、家庭与学校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所以通过组织学生社团、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发挥家庭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20.
公共危机背景下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担当既是公民身份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社会共同应对危机的现实诉求。开展面向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教育活动是凝聚和动员危机治理社会力量的现实所需,也是培育大学生担当精神和公民人格的重要途径。在应对公共危机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公民责任教育既有挑战也有契机。挑战在于公共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公民责任教育需要面对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契机在于具备丰富生动的教育素材和人人可为的实践环境。在应对挑战、把握契机的基础上,大学生公民责任教育应当关怀教育对象,引导并推进大学生的责任自察和责任实践。将心理疏导和价值引导相结合,将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相结合,将底线要求和榜样示范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