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成功的课堂教学小结,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如果一堂课仅有“凤头和猪肚”,而缺少“豹尾”,那样会使课堂效果打折扣。现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介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结的形式。1.新旧联系式。对于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的课,小结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纳入同一系统,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记忆并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不致相互混淆。如,教学“比例的意义”小结时,教师可作如下启发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有位教师在即将结束《比例的意义》教学时,紧扣课题杀了个“回马枪”。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4/6=2/3,为什么说它是个比例?(它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师:怎样读? 师:我们在前面学比的时候,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义? 这一设问,就像投入学生思维之河中的石块,激起了阵阵涟漪……生:表示比的基本性质。生:也表示把一个比化简。师:如果等号后面看作一个分散时,是什么意思?(是4与6的比值。) 师:等号前后都看作分数时,  相似文献   

3.
漂亮的“回马枪”【案例】教学“比例的意义”一课,在课即将结束时我紧扣课题杀了一个“回马枪”:师:36=12,为什么说它是个比例?生:因为它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师:联系前面学习比的知识,从这个式子你想到什么?(这一问,就像石块投入湖面,激起学生思维的阵阵涟漪)生:这个式子,表示比的基本性质。生:也表示把一个比化简。师:如果把等号后面看作一个分数,从这个子你又想到什么?生:是3与6的比值。师:如果把等号前、后都看作一个分数,你能想到什么?(这一问,引起了学生热烈的争)生:把等号前后都看成分数时,就表示了…  相似文献   

4.
[知识导序 ][知识导练 ](一 )比、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议一议 ( 1 )什么叫做比 ?( 2 )比和比例各有什么基本性质 ?( 3 )把表中 (   )填写完整。( 4 )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填写下表。区 别各部分的关系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前项比值除法是一种 (   )除号 (÷ )分数表示一个 (   ) 分母 (不能为 0 )   ( 5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何用处 ?请举例。( 6)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 ,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 (   ) ,叫做解比例。做一做填空 :( 1 ) (   )÷ 2 4=58=2 0∶(…  相似文献   

5.
数学概念在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因而数学概念的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一、复习旧概念,引出新概念数学知识系统性强,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教学每一新的知识之前,应先分析新学概念是以哪些旧概念为基础的,新旧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考虑怎样运用旧概念学习新概念。如,讲“比的化简”时,为了讲清“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一概念,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的道理,复习“最简分数”的概念,这样,学生很…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一性质化简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比?比同除、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出示卡片,学生口答)。 5/(15)=()/(30)=1/()=()/(90)=(25)/() 二、探求新知①根据什么填括号里的数? ②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学生答后用小黑板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的目的是为引入新知识搭桥铺路,使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与要学的新知识自然沟通。]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大家知道比同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比是否有和分数类似的基本性质呢?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7.
一、在引入新知时设置问题情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前后知识并不孤立存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启动学生的思维 ,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 :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在原有分数知识的基础上 ,让学生用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出一个圆片、一张长方形纸的 12、24 、48。老师请同学们边操作边思考 :“你们在表示阴影部分时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很快就提出了 :三个分数各不相同 ,但所表示的大…  相似文献   

8.
比例表示两个比的相等式子,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结合生活实例,从图形的缩放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比例的意义,经历比例性质的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让学生学习"比"的意义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解答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比"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比"安排在分数除法之后进行教学,既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为以后学习比例及相关知识打下基础。下面是我对教学生认识"比"懂得运用"比"的一点想法。数学概念是通过分析和比较,求同和求异、抽象和概括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形成的。学生接受数学概念时,容易满足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三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整个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是整个分数教学的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商不变规律等知识后进行教学的,所以要搞好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以商不变的规律作为学习新知识前的复习内容,让学生口答下面两组式子的得数,并说明两组式子所反映的特征: 18÷6  相似文献   

11.
1、“比和比例”一章中几组容易混淆概念的主要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一)除法、分数和比:联系密切表现在①a÷b=a/b=a:b(b≠0)②它们的基本性质相似,区别在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是表示两个数(或量)的倍数关系。 (二)比和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所以比是比例的基础(组成部分);比例是比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前后知识联系很紧密的学科,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到在联系当中教,引导学生在联系当中学。 [教学案例]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徐红 《广西教育》2013,(1):51+68-51,68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70-71页例3、例4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6—9题。教材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联系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相应的性质,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应用这个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这课在比和比例这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比和比例的教学重点是什么?我认为除了让学生理 解比、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掌握有关的解题技能外,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这章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把小学所学到的有关数学知识衔接起来,使“零碎”的数学知识系统化,从中弄清数学知识的脉络,能够总观小学数学的“全貌”与“走向”,达到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兼顾中小学数学有关知识(如函数)的衔接与沟通的目的。 1.注意比、除法、分数三者在意义、性质上的联贯。教材是由“相除”的概念推导出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这两个数的比。”而分数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如:9:3=9÷3=9/3=3。教学时可以用列表法突出其联系,又要抓住三者不是同一概念进行区别。如表所示:  相似文献   

15.
比的基本性质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应使学生真正理解、牢固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这一知识。我们教学的基本思路是: 一、创设条件,由旧知迁移到新知。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因此,创设一定的条件,引导学生找出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与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在联系,从而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知识迁移,主动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1.创设迁移的条件。首先让学生把4÷6、8÷12和2÷3分别改写成比,再改写成分数(旧知识的复习)并做如下板书:  相似文献   

16.
严海燕 《云南教育》2001,(19):30-3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和加强概念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概念,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1.异中求同。任何概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同类概念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在学生学习、掌握概念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同类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推理、抽象出共同属性。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后,可让学生思考:①比、分数、除法各部分间有什么联系;②分数、除法的性质与比的性质是否有联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发现三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如下:比:比的前项——比号—…  相似文献   

17.
“比和比例”这一单元,概念多,易混淆。我注意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组成题组,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按新旧知识联系组题,进行比较教学“比”时,为了使学生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编拟如下题组,让学生练习比较: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 )÷( )=( )/( ) 18∶( )=36∶24=( )/30 ( )∶20=6÷( )=( )/24 3.选择适当的内容,填在括号里。①比的前项( )分数中的分子,比的后项( )除法中的除数。(等于、相当于) ②比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 (类似、相同) ③比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是( ),除法是( ),分数是( )。  相似文献   

18.
“比和比例”是小学阶段最后学习的知识。它是用一种新理念、新方法来认识数量关系,不少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学习和复习时,要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分类整理,系统掌握。1.比和分数及除法2.比和比例名称联系区别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一种数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一种运算名称意义举例及组成联系比表示两数相除(两个数间的关系)3∶2=32前后比项项值比例是由(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比例表示两比相等的式子(两个比之间的关系)3∶2=12∶8内项外项类型相同点不同点一般解法条…  相似文献   

19.
悬念式小结。这种小结是在教学一节课知识的同时,通过教师的设迷布阵,引出下节课要学知识的方法。如教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作如下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认识,课后,请同学们画几个大小不等的圆,量一量,你能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有什么规律吗?如果你们回答这个问题有困难,老师将在下一节课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这种小结方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巧妙地衔接了新旧知识。  激励式小结。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知识是分阶段教学的。如小数,第五册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七册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第九册学习小数的…  相似文献   

20.
一、知识梳理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根据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