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学校企业化的合伦理性和不合伦理性 ,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论证 ,力图在经济利益与伦理价值之间为教育找到一个合适的“点”,从而引发对教育现实和理想的深刻思考。学校的企业化由于它产生的根源及其合伦理性在某种程度上是大势所趋 ,同时 ,它又在更深的层面上潜伏了道德危机 ,因而如何因势利导 ,使得学校企业化的潮流能够顺应道德建设的需要 ,便成为笔者伦理规划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
宋晔 《上海教育》2007,(7B):51-52
所谓校园伦理,就是对校园建设及其文化的道德性追问,强调学校对学生的成长所肩负的“教育责任”,以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德性发展为目标。校园伦理就是对校园文化进行伦理的审视,它是一种维度,是一种衡量学校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道德尺度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使我们的教育走上了“不道德”甚至“反道德”的歧途!基于对应试教育现状及其带来的教育弊害的痛苦思考和重构“学校教育”的迫切愿望,江苏省邗江中学校长徐金才站在教育哲学的高度,从教育伦理层面,提出了“合道德教育”的命题。他认为。建立在“合目的”、“合规律”基础上的“合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崇高追求。  相似文献   

4.
教育政策伦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政策伦理是指国家政府部门为实现特定教育目标,在调节与分配有限教育利益资源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伦理价值原则.教育政策作为政府部门解决教育问题的重要手段,必须具备相应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关怀,这不仅是政府行为合道德性的需要,更是教育活动自身的内在伦理要求.一般来说,教育政策应该坚持公平,人本化与效率等基本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5.
教育伦理哲学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伦理哲学是以探讨教育伦理最一般理论问题的教育伦理学分支领域。它主要探究的问题有:教育的伦理基础、教育道德理想与规范、教育善恶矛盾运动的规律性、教育道德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育道德主体性和教育道德进步等问题。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教育伦理哲学问题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育伦理规范要有效实现对于教育道德建设的价值,其本身的道德性至为重要。这种合道德性教育伦理规范的生成必须依循正确路径:确立自觉的道德批判意识;植根于现实的教育道德国情;将实质合理性和形式合理性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多方参与教育伦理规范的确立,从而为其实现提供必要的合力。  相似文献   

7.
论点摘编     
大学教育是一种具有伦理精神和价值取向的道德共同体。这种道德共同体一方面是以伦理关系为基础的,以一定伦理价值为取向的共同实体;另一方面,这种道德共同体是以社会价值导向和道德主流为合理性依据的行为共同体。它的对外关系是大学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契约性;其对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伦理关系。没有伦理精神就没有学校教育,缺乏伦理精神的学校就会与世俗性的社会混为一体,学校就有沦为“学店”的危险。因此,高校德育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的伦理精神前提:第一,道德的真诚———对教育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8.
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使我们的教育走上了不道德甚至反道德的歧途!基于对应试教育现状及其带来的教育弊害的痛苦思考和重构学校教育的迫切愿望,江苏省邗江中学校长徐金才站在教育哲学的高度,从教育伦理层面,提出了合道德教育的命题。他认为,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是近20年世界上最大力推行儒家伦理教育的国家,其通过在学校开设《儒家伦理》课程和在社会上开展各种以提供儒家伦理为内容的道德教化活动,使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本文在对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进行文化考察的基础上,揭示了儒家伦理在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及对我国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伦理功能是指教育具有满足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功用性,教育具有直接形成人的道德品格的功能,教育具有规范和传承社会社会伦理道德功能;教育与人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是教育伦理功能研究的逻辑的起点,教育伦理功能实现的途径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教育伦理功能实现的方法是通过知识和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