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蔡国是我国西周时期重要的封国之一,其最早的始封地在今郑州市西北郊区一带,以后迁都于上蔡、新蔡和下蔡。蔡昭侯在立都新蔡期间,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向北联合晋国,向南联合吴国,以对抗楚国威胁;并协助吴国攻入楚都,在蔡国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蔡国是周代一个重要姬姓诸侯国.它始封于今新乡卫辉市一带.蔡仲复封后,蔡国的都城先在上蔡,中间迁往新蔡,最终迁于下蔡.蔡国的兴衰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姚建国 《中学文科》2009,(16):96-96
《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写的是扁鹊为蔡国的君主桓公诊病,而桓公拒绝医治,最终导致身亡的故事。一般人总认为,蔡桓公讳疾致亡,完全是咎由自取,根源和责任都在他自己身上。但是这样轻率地下结论又似乎有欠公允,除了蔡桓公之外,难道扁鹊和蔡桓公身边的人就没有一点责任了吗?  相似文献   

4.
一叶知秋     
叔孙豹,又称穆叔、穆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重臣,主掌鲁国外交事宜,目光犀利,善于辞令,既刚正不阿又深谋远虑,是古代著名的贤良。他能高屋建瓴,见人所未见,预见人事祸福,由此而事先做出有利于君主的判断与抉择,避免事到临头的茫然无措。在古代经典《左传》中,他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被当做圣贤来写的典范类人物之一,而《国语·鲁语下》中的一段故事,恰好反映出叔孙穆子目光如炬的远见卓识。虢(guó,郑地)之会(公元前541年春,晋、鲁、楚、齐、宋、卫诸国派使臣会盟),楚公子围(楚康王之弟)二人执戈(此特指仪仗)先焉。蔡公孙归生(蔡国大夫)与郑罕虎(…  相似文献   

5.
<正>主要人物:蔡桓公、扁鹊、丞相、甲乙侍卫、甲乙西域使臣、宫女时间:春秋时期地点:蔡国蔡桓公的大殿画外音:很久很久以前,一场宴会彻底改变了蔡桓公的一生。(音乐起,宫女们随音乐翩翩起舞)蔡桓公:好了好了(恼怒状),整天都是这一套,偌大一个国家,就找不出什么新鲜玩意来了吗?(宫女退下)甲侍卫:(跑到蔡桓公面前)启禀大王,两位来自西域的使臣在殿外求见!蔡桓公:西域人?有意思,让他们进来吧!(西域  相似文献   

6.
在中西方历史中,有一个无论在年代、还是在性质上都特别契合的社会,那就是西方的古希腊时代和中国的春秋时代。年代上,古希腊开始于公元前800年的希波战争结束,结束于公元前146年的古罗马占领,持续了654年;春秋开始于公元前770年的周平王迁都,结束于公元前403年的三家分晋,持续了367年。性质上,古希腊实行的是奴隶制基础上的城邦民主制度,在各城邦相互争霸的同时,  相似文献   

7.
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 ,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也是时代的迫切呼唤。———题记驻马店地处中原腹地 ,自古就有尊师尚学的传统。春秋时 ,孔子曾到蔡国 (今上蔡县 )讲学 ,深受蔡人欢迎。上蔡的“孔子晒书台”、新蔡的“子路问津处”等遗迹至今犹存。蔡人李斯 ,是荀况的著名弟子 ,后为秦相 ,协助秦始皇使天下“书同文” ,并自创小篆 ,书写范本《苍颉篇》 ,为后世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 ,由于历史的原因 ,近代以来 ,驻马店一直是贫困的代名词。在现今驻马店地区所辖的九县一市…  相似文献   

8.
说明:1.迦毗罗卫城在今尼泊尔境内,传说释迦牟尼原为该城净饭王的儿子.摩揭陀国原来都城在王舍城,公元前五世纪中期迁都华氏城.2.公元前六世纪初,相传印度有十六个主要奴隶制国家.关于十六国的某些译名,佛教典籍中或略有出入.本图采用我国一般高等学校用书中的译名.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十四世纪,商朝国王盘庚把都城从奄迁到了殷,此后历时二百七十三年,商朝再也没有迁都.对于盘庚迁都的原因,历来说法不一.其实,社会动乱和河患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才是盘庚迁殷的主要原因.盘庚迁殷以后,注重治理和保护环境,为后来商王朝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天处理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过夏、商、周三代,到西周幽王在骊山被杀,继位的周平王在晋、秦、郑等诸侯的护送下,公元前770年迁都到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洛河北岸、■河东西,有王城及成周城二城),历史进入东周。东周又分春秋、战国前后两个时期。春秋是以当时鲁国编年史《春秋》一书而得名。其书起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终于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但史学界一般将这一时期上推至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下延至公元前476年敬王末年,共二百九十五年。其时史载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及许多戎狄蛮夷部族,但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迭起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史》教科书在叙述秦统一过程时,写道:“公元前256年灭西周君,周王朝统治的最后象征被消灭”。有的同学会发问,西周不是在公元前771年被西方少数民族犬戎灭亡了吗?这时怎么又出现了个西周君呢?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同时,  相似文献   

12.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秦国都城从平阳迁到雍城,此后一直到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迁都栎阳为止,共有19个国君在这里经营了294年.可是后来随着秦都的迁徙和秦朝的灭亡这个都城逐渐从地面上消失了.从1959年起陕西考古所雍城考古队就开始寻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在凤翔县南面找到了雍城遗址,搞清了它的轮廓,  相似文献   

13.
学习历史,要记的知识很多。事件的年代、人物、地点、起因和结果,要一一记住是很不容易的。这里,除了靠学生勤奋刻苦以外,教师不断研究总结记忆的方法,指导学生记忆是非常重要的。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总结出如下八种记忆法。 一、口诀记忆法。即是把一些令人难记,特别是学生觉得无法记清的事件年代等编成顺口溜。读起来琅琅上口,自然好记。 举例:475,封代奴。(公元前475年,我国封建社会开始)。221,秦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国家)。494,魏迁都。(494年,魏孝文帝迁都  相似文献   

14.
周宣王对期,申伯在南阳唐河县境内建立的诸候国,史称南申.后楚国伐申,申国并没有灭亡,而是于公元前688年左右迁都于今信阳平昌关的谢城,谓东申,直到公元前585年左右东申亡于强楚.南申与东申灭亡后,申人或以申为姓,或以国都“谢域”之谢为姓.作为南申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申国的国都,信阳与南阳同为谢、申两姓的重要起源地.这一点也被历史地理学和在信阳一带的考古发现证明.  相似文献   

15.
论子产的改革及其社会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产,名侨,字子美,郑穆公的孙子,子国的儿子,所以又叫公孙侨或国侨.大约生于公元前五八二年,死于公元前五二二年.他在公元前五五四年开始为卿,到公元前五四三年为正卿执掌国政,在郑国政治舞台上前后有三十二年之久,执政有二十年.执政期间,子产积极开展内政外交活动,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对后世影响颇大.本文拟就子产的改革作些探  相似文献   

16.
我姓“菜”     
“小白菜!”同桌张磊一见面就冲我叫着,好像我就是“小白菜”似的。我刚想回击,又听到第二声“小白菜”!我的绰号早被锁定了,就是“小白菜”。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姓蔡。小时候爸爸曾给我讲过许多历史故事,其中就有蔡姓的来历:传说周武王把一个儿子封到蔡地,改姓蔡。这样说来,蔡姓不但是帝胄贵族,还有自己的封地蔡国。直到如今,我国还有两个县“姓”蔡,即上蔡县和新蔡县。可见,蔡姓是个高贵的姓,我为蔡姓自豪!但是,“蔡”与“菜”的发音完全相同,这就给爱取绰号的同学带来了“灵感”,也给我自己带来了不少哭笑不得的“烦恼”,诸如“小白菜”、…  相似文献   

17.
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郑武公将郑国东迁虢、郐间的初都京城;周平王二十八年(公元前743年),郑庄公将郑都迁至郐地新城;周惠王六年(公元前761年),郑文公定都新郑,郑国共三次迁都。郑国最后一位国君郑康公,于二十一年(公元前375年),被韩国所灭。周显王遵循“灭国不灭祀”的历史惯例,封其子宙公之子据公于嚣山之阳,称践土君,守祭武公寝陵。此处被称为“郑王之墟”。这里便成为中国最大、最早,流传时间最长的郑氏祖茔。  相似文献   

18.
神医扁鹊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扁鹊治病》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考证,约生于公元前407年,卒于公元前310年。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绰号的由来可能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489年,孔子和他的学生走到陈国和蔡国之间,被人围困。整整七天没吃到一粒米,饿得他们白天也躺在床上。这时颜回弄到一点米,连忙烧火做饭。饭快熟了,孔子远远地看到颜回很快从甑里抓了一把饭吃了。不一会儿,饭熟了,颜回恭恭敬敬地来拜见孔子,请他进餐。  相似文献   

20.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公元前117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著名的辞赋家.他原名犬子,后因敬慕蔺相如的为人,遂更名相如.汉景帝时,在朝廷中做武骑长侍,因病免职.此后就去了梁国,和枚乘等一些梁孝王的游士交游数年.梁孝王死后,司马相如又回到了蜀地.在家乡期间,他以间琴赢得了当地富人卓王孙刚刚守寡的女儿卓文君的欢心,两人结为夫妻,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司马相如工于辞赋,所作的<子虚赋>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因得召见,随即又作<上林赋>,汉武帝任命他做了郎.司马相如曾奉命出使西南,颇有功,并被汉武帝拜为中郎将.后又为孝文园令.公元前117年,司马相如病逝于茂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