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去行政化"的呼吁由来已久.不过,令人颇感意外的是,今年"两会"期间,针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逐步取消大学行政级别",不少名校校长却一方面强调不看重自己有多高的行政级别,一方面又认为在全社会都以行政级别作为评价标准时,取消高校行政级别将贬低教育,导致高校无法与社会对接.  相似文献   

2.
对于社会热炒的取消高校行政级别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表示:如果官本位是前提,如果全社会都是行政级别为导向,单独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就是贬低教育。因为中国目前是以行政级别来衡量社会地位,住房、医疗、政府谈话、民间交流,全跟行政级别连在一起,没这个什么都干不了。(据3月7日《新京报》报道)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睢宁县继2009年8月全面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聘任制后,又在全县中小学推行"校长组阁制",即校长完成竞聘上岗后,由新任校长组织选拔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教干队伍,校长任职期满或校长冈不称职被解聘后,"内阁"一并解散.任职期间,教职工对校长德勤绩廉等表现不满意,10名以上教师可联名提请教育主管部门罢免校长.  相似文献   

4.
取消高校行政级别是一个短视的观点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高校的行政级别是高校社会地位和教育地位的体现,作为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只是一种政治地位的体现,并不拥有实际行政权力,与高校内部行政化没有直接联系.高校行政级别是高校学术发展的保护伞,是国家政治智慧的体现.取消高校行政级别,是一个无视中国国情、降低教育地位的短视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的呼声似乎越来越高。取消其行政级别,对于还原校长的教师本色、让校长集中精力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研究和创新、促进校长的专业化成长等,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行政化已成为阻碍我国高校全面发展的毒瘤,必须在教育领域全面去除行政化.高校行政化产生的根源有以下三个:党政合一,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官本位”的历史传统和社会现实;被折断的文人风骨.高校去行政化要标本兼治,先从取消高校行政级别和建立校长遴选制入手,最后从思想上、制度上彻底去除行政化.  相似文献   

7.
〔话题简介〕
  最近,山东省青岛市出台了《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列入校长职级制实施范围的中小学干部一律取消行政级别。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学校现任干部的行政级别继续保留,实行档案管理,新任干部不再套用行政级别,由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新设立的中小学机构不再确定机构规格。取消中小学干部行政级别的同时,建立校长职级管理制度,即将校长职级序列分为特级校
  长、高级校长、中级校长、初级校长等4级10档。下一步,青岛市将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探索其他公益性事业单位取消行政级别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创新管理。  相似文献   

8.
近日,江苏省睢宁县新选拔的11名校长正式上岗,标志着在该县中小学实行的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实行校长组阁制有了实质性的推进.  相似文献   

9.
资讯     
山东潍坊:36名中小学校长取消行政级别山东潍坊市下属的寿光市36名新任中小学校长近日走马上任,不同以往的是,他们实行职级制管理,已没有科级或副处级的级别。潍坊市已对首批535名校长评定了职级,有1000多名校长的人事档案由组织人事部门转为教育部门归口管理。潍坊的中小学校长职级管理制度规定,凡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中小学校,一律取消行政级别,全部由县市区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除现任校长的行政级别继续保留,实行档案管理外,新任校长只有职级,不再有行政级别。校长全部实行竞争上岗或公开招考,由教育行政部门聘任。新任校长分六个…  相似文献   

10.
高校"行政化"倾向导致高校学术权力受到侵害,"去行政化"也成为各方的共识。高校的"去行政化"改革并非取消高校的行政机构,也不是简单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高校"行政化"倾向主要由于高校的管理体制导致。高校在隶属关系、办学经费以及各类专项经费上对政府有严重依赖,导致高校不得不"行政化"以获取更多资源。而要改革高校目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倾向,必须由政府推动,改变政府对高校的管理模式,探索高校资源保障体系,逐步摆脱高校对政府的依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去行政化"改革。  相似文献   

11.
无言的疼痛     
从2004年年底山东潍坊市千余名中小学校长的人事档案已由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转由相应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行政级别取消,将全部实行职级制管理,这意味着潍坊中小学校长们将彻底告别“官帽”。潍坊也由此成为全国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的第一个“吃螃蟹”者。  相似文献   

12.
一、关键点:化职务为职级
  中小学校去行政化,谁的利益损失最大。不言而喻,是校长。这些校长原先是有行政级别的,一旦取消,多多少少心里都会有些落差。校长居然有着行政级别,不知道这是不是“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3.
秦晓鹰 《教书育人》2009,(10):72-72
人们提了多年的大学取消行政级别、企业取消行政级别的呼声再度鹊起。为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计,取消行政级别实在是善奠大焉:给学校、企业戴上行政级别的帽子,犹如给它们套上了或部级或局级或处级的“笼头”,不仅把我中华育人之圣殿、财富之来源弄得官气十足、暮气沉沉、人际复杂,而且其谬误其毒害之广之深更是难以想像。  相似文献   

14.
张晓震 《教育》2008,(11):33-34
今年7月,《昆明市关于实行中小学校公开选聘制的指导性意见》(下简称“意见”)出台,由此拉开该市新一轮中小学教育改革序幕。《意见》规定,中小学校长不再由上级部门指派,而改为由师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公选,同时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新的改革方案还对校长的监督、  相似文献   

15.
资讯     
《教书育人》2005,(4):40-41
山东潍坊:36名中小学校长取消行政级别;明年起山西中小学公开招聘校长;解读中招四大热点变化:今年考后估分填志愿;黑龙江启动乡村教师培养计划;江西省级优秀学生高考不再加分;河南取消省重点中学称号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出台规定,对中小学教师探索试行"无校籍管理",促进教育资源优化、均衡配置,实行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和任期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每届任期为3~5年,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原则上应予以交流,逐步推行校长职级制,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言:2010年3月,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规划纲要》提出,逐步取消高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鼓励教师终身从教。不少代表政协委员认为,高校"去行政化"势在必行,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知名高校校长对此却持质疑态度。比如: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高校行政级别对于高校的特殊意义,并认为现行条件下不应取消高校行政级别,更不能以此作为破解高校行政化弊端的首选对策,破解高校行政化弊端应该循序渐进,多因素结合,协同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推行校长职级制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大众日报》报道,截止到2004年11月28日,山东潍坊市千余名中小学校长被彻底摘除“官帽”,取消行政级别,实施校长职级制。潍坊市一次性取消校长级别的大胆举措在当地教育界引起了强烈震动,此消息也使校长职级制这一问题又一次进入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两会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网民交流时也说,大学最好不要设立行政级别,要让教育家办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