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邬宗玲  王斌 《文教资料》2013,(12):13-15
大足石刻碑文是大足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足石刻铭文录》是迄今为止收录大足碑记最多的集大成之作。然兹书校文亦有讹、脱、衍、误处,仍需进一步商榷。本文运用校勘学、文字学等方面的知识,并比勘拓片及收录大足石刻碑文的相关著作,择其要者进行校补,冀为大足石刻文献的整理研究,贡其一得之愚。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吴门袁氏家族刻书与藏书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刻书与藏书事业大发展的明清时期,吴门袁氏作为刻书与藏书世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页。考证以袁褧为主的袁氏成员所刻主要书籍之版本面貌,以及首刻《唐伯虎集》之时间与原因,可以一斑而窥全豹,其原因在于袁袠与唐寅相似的受冤系狱的经历以及留事实于后人的目的。在汇集了袁廷梼重要校文的基础上,对家族刻书、藏书特点略作概述。  相似文献   

3.
《书林清话》是研究中国古代典籍的开山之作,书中记载了一些名刻书家、藏书家的逸闻趣事,表彰了一批名不见经传的书贾、写工、装订工及钞书女子等,为后人研究古代校书、刻书、抄书、卖书、藏书及书坊、书肆情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与线索。叶德辉在征引史料时,多附案语,纠误补缺,有资于史研究。  相似文献   

4.
清代山东著名学者、藏书家周永年,一生与书结缘,为传承中华文化呕心沥血,执着地聚书、校书、刻书、辑书,为古籍编目、题识,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图书事业的开拓,做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书院蓬勃发展和雕版印刷术开始广泛用于书籍的刊刻之中,宋代形成了特色的书院刻书文化,宋代书院的刻书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书院刻书。文章将从宋代书院刻书文化的内涵、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宋代书院刻书文化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求能增进一点对独特的宋代书院刻书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6.
<商君书校>一书,以其校勘的精审、方法的缜密见长.著者淹博通贯,小学根底扎实,且熟谙于朴学家校治古书之法,因而在校勘的实践中应付裕如,左右逢源.在校勘上搜罗宏富,征引广博,在指出诸本文字差异的同时,抉择按断,兼下己意.不盲从古本或善本,敢于大胆发疑,刊改漏失,补苴未备,提出了若干具有创造性的新见解.校勘文字,大胆审慎,...  相似文献   

7.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  相似文献   

8.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  相似文献   

9.
《经籍籑诂》,清阮元主编。是一部汇编唐以前诸书文字训诂的古汉语字典。今人张舜徽先生说:“是书荟萃古义,蔚为大观,凡群经子史旧诂,悉载兹编”。(《中国古代史籍举要》第212页)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官至兵部侍郎、礼部侍郎及内阁大学士。他既是一个大官僚,又是一个大学者。其论学,自经史小学以及金石诗文,巨细无所不包。曾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在广州创立学海堂,提倡朴学。常罗致学者从事编书刊印工作,校刻《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撰写《四库未收书目提要》、《畴人传》等。我国古代讲训诂的书很多,不仅有《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等等,而且经传子史本文也有训诂,各家注释更是异常繁多,一直没有把这些东西汇为一篇。阮元鉴于此,所以在督学浙江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书刻集书法、篆刻、绘画、构成、装饰等多门艺术于一体,综合性日渐强化.黑龙江高校在弘扬书刻艺术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注重继承与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长期以来,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注重学习、研究、应用相结合,加强书刻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建设,对书刻艺术教育的特色化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1.
福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刻书中心之一。在宋元明三个朝代七百多年间,福建一直以其刻书种类、数量居全国首位。流传至今的古籍中,也以福建刻本为多。目前海内外学者研究宋元明古籍,无不研究福建刻本;出版家重刊宋元明古籍,无不以福建刻本为底本或校勘本。历史上福建刻书业高度发达的原因,除了自然地理环境和发达的文化诸条件外,就是福建各级官吏积极倡导。今人谈及闽刻书史,往往对闽坊肆刻书和私家刻书的情况谈得较多,而对于官方刻书(以下简称闽官刻)的情况却谈得甚少,尤其是闽官刻在闽刻书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几无涉及。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宋荦是清康熙年间的名宦,又是全国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其家藏之丰,刻书之精,为当时学者文人自叹弗如。尤其承刻三种“御籍”的完成,促进了“康版书”风格的形成。本文就其在藏书缘由和收藏特色、刻书成就及影响等方面做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阮元创办的诂经精舍和学海堂两书院以朴学教学为宗旨,不同于当时专为科举而设的其它书院,教学内容以经史考据学为主,兼及文学等其它学科,而两书院的文学教学有着明显的朴学特色;两书院延请朴学名家入院教学,选择志在实学、有实学基础的学生入院肄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朴学基本功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宋代福州刻印“三藏”,其中佛教二藏属于民间寺院刻本,而道藏则是官刻。其后,福州刻书基本沿着民间私刻与官刻两条线路发展,其中官刻略占上风,而罕见书坊刻书。仕宦在外的福州人氏在外省刻书,与南方各省区的刻书形成了交流与融合的各种可能,促进了南方各省刻书业的共同发展。这是有别于此前学界普遍将闽人在外地刻书与福州本地刻书混为一谈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5.
我国雕版刻书事业在唐代逐渐活跃,唐代刻书尤以晚唐两川较为繁荣,依据实物及文献资料其刻书在时间、地点、内容以及装帧版式上都具有鲜明特点。晚唐两川刻书的繁荣与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造纸业发达等因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李韦瑶 《语文知识》2012,(1):128-129
汪琬是清代朴学隆兴的关键人物之一。李圣华教授笺释的《汪琬全集笺校》为研究汪琬与清代学术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7.
清代名儒阮元毕生倡言学术文化,文选楼是其重要的藏书处所之一。为了纪念乡贤、弘扬选学,阮元将它命名为隋文选楼。阮元有着深厚的“选楼”情结,他的藏书、读书、校书、刻书等学术活动都与文选楼紧密相关。虽文选楼现已圯毁不存,但阮元藏书精神将永世长传。  相似文献   

18.
莫友芝为晚清著名学者,西南大儒。清咸同之际,其在江南先后置身于金陵书局、江苏书局、淮南书局等官书局中,出谋划策、校刻经史,或参与或主持出版了一大批校勘审慎、刻工严谨、印刷精良的书籍,为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做出了贡献。在辗转各大官书局的过程中,莫友芝还奉曾国藩之命,积极访求遗书,经眼善本无数,大大提升了版本目录学方面的学术功力。其间,他还与时贤俊彦诗酒唱和,交流切磋,学问大增;交友众多,当然也会出现些许矛盾,其背后有着些许不为人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现存的《痴婆子传》为上下二卷,日本京都圣华房刊本。书题“芙蓉主人辑”、题“情痴子批校”。序署“乾隆甲申岁桃浪月书于自治书院”,孙楷第先生《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说这是从中国乾隆年间本刊印。“书为文言传奇体小说。托一老妪自述夙昔荡佚情事,文颇流利,虽刻露  相似文献   

20.
陈垣《校勘学释例》对古籍校勘规律、方法进行了详细而集中的总结,较全面地汇结出沈刻《元典章》的误文并分析了误例,概括出校《元典章》的方法——校法四例;书中对不校例、不同例也做了分析。此外,该书简体横排标点的实践,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了古籍整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