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 0 1年高考历史选择题第 5题如下 :“曾连续有六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今天的A .西安 B .洛阳 C .北京 D .南京” ,所给答案是D。此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连续”及“六个王朝” ,A、B、C几个答案或不符合“连续”的条件 ,或不符合“六个王朝”的条件 ,自然被排除在正确答案之外。如此只能选择答案“D”了 ,但它是不是就完全符合题意呢 ?众所周知 ,我国古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都建都于今南京 ,合称六朝 ,这样看来 ,南京是符合“六个王朝”这一条件的 ,但东吴与东晋之间有西晋 3 6年的统一 ,虽然短暂 ,却毕竟使南京作为…  相似文献   

2.
自2004年改版后的“六朝研究”栏目推出以来,作为主持人,我一直把握着这样的选文、约稿原则:“六朝研究”,研究的对象是长期定都今南京、短期迁都今鄂州与江陵的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所以如此,是考虑到诸多因素的结果:六朝在时间上是一个基本连续的单元,西晋的  相似文献   

3.
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 ,号称“六朝”。六朝的首都在南京 ,六朝统治的中心区域在江苏 ,六朝文化被认作江苏三大历史文化之一。由于这样的缘故 ,六朝文化的研究与应用 ,近几年来成为南京以及江苏学界重视、政府支持以及社会关心的热点课题。 2 0 0 1年 1 0月 ,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规划立项 ,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承担 ,许辉、邱敏和胡阿祥三位先生主编 ,国内外 3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编撰的《六朝文化》一书 ,由江苏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洋洋近 80万言的《六朝文化》 ,内容丰富多彩 ,论述系统全面 ,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并…  相似文献   

4.
南京曾是我国十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及民国)故都.在史学的形成与发展上曾有着承前启后的光辉业绩.自三国孙吴定都在这“石城虎踞,钟山龙蟠”的南京时,就设有史官,如吴孙皓时已有左右国史,薛莹为左史,华覈为右史.又周处曾任左国史,迁东观令.太史令丁孚、韦曜等,参撰国书.(参见《册府元龟·国史部总序》)南朝亦设有史官及史职,东晋时的王隐、虞预、干宝、孙盛;刘宋时的苏宝生;梁时的沈约、裴子野.以上均是当时的史官,齐、梁以后,有修史学士,或称撰史学士,陈时有刘陟、谢吴、顾野王等.因此南京史学的形成是源远流长的.现今回顾一下南京史学过去发展的特点,是很有必要的,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批判地继承优良的史学传统,从而更加促进南京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物报》2002年4月5日第4版《雍和宫的古槐》一文的首句这么说:“曾为六朝古都的北京……”把“六朝古都”说成北京显然是不对的,“六朝古都”应为南京。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2)东晋。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  相似文献   

6.
邹俊 《高中生》2010,(4):49-49
一、整体状况 1.六朝胜地.十代都会 南京历史悠久,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  相似文献   

7.
李文昊 《作文》2023,(38):7-8
<正>你知道“六朝”是哪六朝吗?是孙吴、东晋,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它们都建都于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今天,我就和妈妈参观了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的六朝博物馆。我们先去了负一楼——“六朝帝都”。这里除了陶屋、木桩等展品外,还有一段土墙和排水设施。据考证,这是六朝建康城的遗址,没想到,这座博物馆竟然是在建康城遗址上建造的。  相似文献   

8.
北京,我国的首都,它在历史上曾是金、元、明、清四朝的都城。西安,它先后曾是西周、西汉、西魏、北周、隋、唐的都城,所以西安有“六代古都”的美名。不过历史上的西安,在西周时叫镐京(今西安附近),从西汉到唐朝都叫长安。南京,最早三国时吴国曾在这里建都(称建业)。后来东晋和宋、齐、梁、陈卞朝都相继在这里建都(称建康),曾有“六朝金粉”之盛。明朝第一、二代皇帝也建都在南京(称应天)。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农民革命政权太平天国也建都在南京(该名天京)。洛阳,是东周、东汉、三国时魏国、西晋、五代时后唐的都城。东汉时叫洛邑。东汉以后…  相似文献   

9.
公元三至六世纪,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在南方建立政权,史称六朝,六朝时期是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期及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转折期,研究这一时期钱币的铸造、流通及其特点,对于我们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元3至6世纪,江南地区处于相继以今南京为都城的孙吴、东晋、宋、齐、梁、陈等六朝统治之下。由于当时特定的时代环境,两汉时一直处在黄河流域的全国文化重心,逐渐地向长江流域的江东地区转移,并且在文化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六朝文化不仅成为秦汉文化与隋唐文化之间的主要中介环节,而且在逢勃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既不同于两汉时期,也迥异于同时期北方地区的独特风貌,鲜明地表现了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濮小平 《现代语文》2005,(10):20-21
一、金陵怀古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南京,古称金陵,为历代封建王朝的繁华之地.春秋时为吴王夫差的冶铸重镇,称冶城.战国时楚在此置金陵邑.从公元前472年,越国大夫范蠡筑城算起,至今已有近2500年历史.三国东吴在此建部,称建业.而后,东晋、宋、齐、梁、陈都在此建都,史称六朝.五代十国的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先后定都于此,故有"六朝胜地,十代都会"之誉.  相似文献   

12.
怎样用数学眼光阅读唐诗,下面是一个尝试.南京、西安、洛阳、北京并列为举世闻名的中国四大古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等先后建都于南京,因而南京称为十朝都会,其中又以东吴、东晋和南朝历时较长,对南京乃至全国的历史文化影响较深,因此南京又称为六朝古都.1988年南京市政府已向联合国申报:将南京城垣风光带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西晋灭亡之后,东晋、宋、齐、梁、陈五朝相继定都建康,二百七十余年间仅梁元帝都于江陵三年。建康之所以成为东晋南朝的政治中心,不仅由于它在地形、经济、交通等方面具备了建都的基本条件,更由于它在南方政权的整体局势中具有多方优势。孙吴建都的历史留予建康丰厚的都城资源,而建康的攻守形势又充分符合东晋对于都城的需求。由此,建康的战略地位使其再度成为南方政权的中心,并在东晋南朝的递嬗中巩固了它作为都城的正统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最大: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县城是六朝(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故都建康(吴名建业,今江苏南京)。旧为江宁县治,直到近代南京设市后,县治才秽于原东山镇。南京古城雄伟高大,城墙周长三十五公里,堪称大城.  相似文献   

15.
史称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为南兰陵人,辞书方志多以为(南)兰陵即今武进县."兰陵"一名用于江南前后共约270年,经历了东晋、宋、齐侨立郡(县)于江乘县,和梁初改武进县为兰陵到隋两个时期.三国吴到东晋、宋、齐时的武进之名,与唐以后的武进之实,二者存在着显著的不对应性.而有梁建陵、修陵等为标志的萧道成旧乡东城里,却在今丹阳市境内."兰陵武进说"有乖史实.  相似文献   

16.
冰鸿 《文教资料》2001,(6):114-121
《建康实录》 2 0卷 ,唐代许嵩撰。它是一部记述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四百多年史事的重要典籍 ,对研治魏晋南北朝历史及南京地区历史地理等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可惜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及至 2 0世纪 80年代 ,局面始有改观。先是 1984年中华书局影印了南宋绍兴十八年 (1148)荆湖北路安抚使司重别雕印北宋嘉三年 (10 5 8)江宁府刻本 (以下简称“宋本”) ,使这一 80 0余年来仅存之海内孤本得以大放光彩 ,为天下学人研究利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接着是两种整理点校本的相继推出 ,一为张忱石先生点校本 (中华书局 1986年版 ,…  相似文献   

17.
我院中文系王进珊教授校点的《六朝事迹编类》,已由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六朝事迹编类》系由南宋张敦颐所撰。作为一部以六朝故都南京为中心的私家史地人文专著、该书提供了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代的宏观史料,以及当时的社会景观、名胜古迹和人物轶事,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王进珊教授在校点过程中,参照了有关此书的诸种版本,并纠正了文渊阁本的《四库全书》、《古今逸史》所收本书的显著讹误,显示出王进珊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湛的学术功力。  相似文献   

18.
一谢脁(公元464—499)字玄晖,又称“小谢“。其所以有“小谢”之称,有人说,因为“他和谢灵运是同族”。其实这种说法,只看到问题的表面。谢脁和谢灵运同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朓的高祖谢拔是东晋有名的政治家谢安之弟,而谢灵运的祖父东晋名将谢玄乃谢安之侄。谢脁确为谢灵运的族属晚辈。但是在晋、宋、齐、梁之间,谢氏族属的诗人,并不只谢脁和谢灵运两人,而后人为什么不把他们和谢灵运并称呢?就以《诗品》中在籍的谢氏族属的诗人说罢:谢庄是谢灵运的族侄,《诗品》称之  相似文献   

19.
邹红 《语文知识》2006,(10):10-10
国有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 官有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家有六畜:牛、羊、马、鸡、狗、猪。 时有六甲:甲子、甲成、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相似文献   

20.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金陵五题》中的一首著名绝句。“乌衣巷”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秦淮河的南面,朱雀桥附近。三国时,这里是吴国守卫石头城(金陵)的军队的驻地,因为士兵都穿乌衣(黑衣),故名乌衣巷。“王、谢”是东晋王朝把持朝政的两大士族,代表人物是晋元帝时宰相王导、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当时这两大士族都住在乌衣巷。作者写此诗时,东晋已灭亡四五百年了,当年王、谢两大士族居住时繁华显赫、车水马龙的乌衣巷,现在已经完全衰败冷落,盖起了老百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