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治学片语     
教书与探险读了哥伦布的故事,就觉得探险精神对于科学,对于学业,乃至于教育的重要。哥伦布被人誉为探险之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一本毕达哥拉斯的著作,知道地球是圆的,就牢记在脑子里。他大胆提出:如果地球真是圆的,就可以西行到达东方的印度。“有学问”的大学教授,哲学家们都耻笑他,告诉他:地球不是圆的,是平的,要是他一直西行,他的船将驶到地球的边缘而掉下去,走上自杀之路。他不怕,决心去探险。1492年8月3日,他驾起三条船,在天明前一小  相似文献   

2.
五百多年前,哥伦布使用现在看来是极其简陋的航海技术穿越大洋,并安全返航,以此来证明"世界是圆的"。在茫茫大海中折腾了71个昼夜,他发现了第一块陆地。哥伦布深信他沿着地球的另一个方向来到了印度,而实际上,那是后来被命名为"亚美利加"的新大陆。不管怎样,在哥伦布之后,"世界是圆的"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常识。几个世纪后,弗里德曼来到了真正的印度。他发现,这里的人们在顶尖学府里接受教育之后,已经掌握了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世界仿佛又骤然变平了——鼠标点击之间,身在印度就能够轻易调动遍布世界的产业链条。这就是《世界是平的》所描述的"全球化3.0"。  相似文献   

3.
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后 ,欧洲殖民者在 15世纪末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征程 ,14 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 ,15 16年麦哲伦环球远航 ,但是 ,直到 18世纪澳大利亚都没有被欧洲人画入航海图中。澳大利亚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呢 ?早在古希腊时期 ,亚里士多德就曾认为南方应该有一块大陆与亚欧大陆相对称 ,这样地球才能保持平衡 ,否则地球就要翻转过来。公元 2世纪 ,著名地理学家托勒密在他所著的八卷《地理学指南》的“世界地图”中 ,在印度洋南面海域画上了一块未知的大陆 ,注名为“TerraAustralisIncognita” ,意为“未知的南方大陆”。后来 ,英文…  相似文献   

4.
图说世界     
王眉 《历史学习》2007,(1):F0002-F0002
世界航海史上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重要人物,其中托勒密、恩里克、伊莎贝拉女王和哥伦布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这两个图是两个地球仪的同一侧面。左图是地球仪制作家马丁·贝赫姆于1492年所制。该年正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一年。右图的制作约在1528年,正是麦哲伦和他的水手完成环行世界七年之后。当时人们对于世界地理的知识还有限,但相信地球是“圆”的,相信从欧洲向西航行,就可到达中国。(采自迈尔斯:“中世和现代史”。)  相似文献   

6.
在惯性定律教学中,师生常产生这样的疑问:伽利略发现的惯性定律,为什么称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从伽利略到牛顿,对惯性定律的认识是怎样完善的?本文拟就有关科学史资料,对此做一简单回顾,供大家教学参考。公元二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皆绕地球转动。理由是,如果地球有移动,那么一个物体抛向空中,或者将物体自高塔上坠下,物体将落到后面去;如果地球在转动,将会引起大风毁灭地球上的一切。这说明,托勒密的时代,人们完全  相似文献   

7.
杨照 《课外阅读》2015,(1):25-26
<正>哥伦布为什么伟大?我们从历史课本里得到的解答应该是:哥伦布不受自己那个时代的迷信所拘执,坚持认定地球是圆的,所以就能找到一条向西走却到达东方的航路,而且他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终于发现了美洲大陆。不过如果稍后深入查考出土的原始史料,简单的"正统"解释,会需要蛮多附注说明的。例如:哥伦布阅读《马可·波  相似文献   

8.
万事无不可以人力为之者。15世纪,人们知道地球是圆的,但还不知道它有多大、大海有多宽。25岁的哥伦布站在葡萄牙的海岸上想:只要这茫茫大海比马可·波罗跋涉过的陆地窄一些,我就有必要搞一艘船到那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东方大陆去发掘。通过阅读托勒密的《地理学》,他得知欧亚大陆占据了北半球的一半,从葡萄牙出发,横跨大西洋,必定能到达印度。皮埃尔·阿伊利的《世界形象图》告诉他,隔在印度和欧洲之间的大洋不算宽,顺风航行,要不了几天就能穿越。他激动地作了两千多个旁注。马可·波罗,他的意大利老乡,说中国、印度和日本遍地都是用香料,黄金…  相似文献   

9.
竖鸡蛋     
1492年10月,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他回到西班牙的时候,不但得到了人们的赞扬,还受到了国王的隆重接待,但也有一些人忌妒他。一天,那些忌妒哥伦布的人请他吃饭,想当面嘲笑他。有个人对他说:“哥伦布先生,你是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我想发现新大陆这件事,谁都能做到。你的发现,不一定是世界上最难做的事情。”他的话刚说完,在座的人都笑起来。哥伦布听了,没有立即作出回答。他从盘子里拿起一个鸡蛋,对在座的人说:“先生们,你们能把这个鸡蛋竖起来吗?”大家说:“这还不容易!”他们争着拿鸡蛋来试,可是谁也没有把鸡蛋竖起来。哥伦布笑了笑,不慌不…  相似文献   

10.
童年时的哥伦布就聪明颖慧、虚心好学,他认为地球是个球体,并立下了探求地球真面目的理想。  相似文献   

11.
托勒密(Ptolemy)是公元二世纪时希腊数学家,三角术创始人之一。托勒密定理(下文简称 P 定理)就是他发现的一个著名平面几何定理。这个定理内容是:圆内接四边形中两双对边积的和等于两对角线的积。托勒密曾以此定理为理论基础,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弦表。一、P 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P 定理有多种证法,这里再提出一个较简单的证法,供参考。如图一,四边形 ABCD 内接于圆,对角线 AC、BD 交于 E,求证:  相似文献   

12.
在说到哥伦布航海发现美洲的时候人们经常会产生一个问题:哥伦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决心和勇气?有人用一个小故事来解释哥伦布的性格。这个故事说,哥伦布把鸡蛋敲碎,然后让鸡蛋站起来,寓意"不破不立",以显示哥伦布的勇气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其实,这个小故事对于理解哥伦布的行为没有多少帮助大家都知道,哥伦布到达美洲的航行,源自于他的错误。那么,他是如何把自己错误的航行计划推销出去的呢?  相似文献   

13.
《同学少年》2008,(12):44-45
真理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说"统治着人们的头脑。托勒密认为地球居于宇宙中央不动,日、月、星都环绕地球运行。后来,哥白尼推翻了托勒密的理论,提出了"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星球围绕太阳运动。而后,布鲁诺继承并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有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亏现象等。不久,开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观察资料,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并提出行星三大运动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础……可以这样说:科学是不断发现的过程,真理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记忆关键调:"地心说"/"日心说"/宇宙是无限的/伽利略/行星三大运动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相似文献   

14.
据美国《时代》杂志网站报道,哥伦布和麦哲伦当年探索世界吃尽千辛万苦,可是现在的人们坐在家里就可以想看哪里看哪里了。利用高清晰卫星图像和谷歌地球等工具,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对全球进行仔细搜索。下面是谷歌地球获得的十个最非同寻常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新作文》2007,(2)
500多年前,地理大发现的先驱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当时,给哥伦布充当水手的都是一些死刑待决的囚犯,他们跟着他在大西洋航行了60多天都没见到陆地的影子,就开始胆怯了,企图强迫哥伦布返航,否则就要把他扔  相似文献   

16.
托勒密定理,是中学数学中一条熟知的平面几何定理。但是你可知道,就是这个定理,对于三角学的创立曾经起过多么重要的作用!以下就来简略介绍这段历史渊源。 托勒密(C.Ptolemy,约90—168),古希腊亚历山大后期重要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他出生于上埃及,青年时到亚历山大里亚学习,并长期居住在那里,在皇家艺术宫里从事天文观测和科学研究。他的著作有《天文学大全》(又称《数学汇编》、《大汇编》)13卷、《地理学指南》和《光学》等。其中以《大全》最著名,它是一本数学和天文学书,而数学主要是讲三角学。为了推导两角之和、差的正弦公  相似文献   

17.
1493年哥伦布首次航抵美洲归来后,他给圣安赫的信随即在巴塞罗那被印刷公布,使人们得知他那次远航发现了许多陆地的奇妙事迹;几年之内,这封信就被译成各种欧洲文字,广为流传,一时轰动了欧洲。然而,以后随着世界历史的剧变,人们更加关注的是“新大陆”上的新事物,而逐渐忘却了哥伦布最初的探险事迹;久而久之,他的名字长期只成了  相似文献   

18.
(1)托勒密(Ptolemy,Claudius 约90—168年)古希腊著名的天文学家,地球中心说的主要代表。他曾在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进行长期的天文观测,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写出十三卷本巨著《天文学大成》,详细论述了宇宙和太阳系以地球为中心、地球没有公转和自转、行星按正圆轨道运行的理论,代表了当时天文学的最高水平。他的学说后来为中世纪基督教会所利用,被奉为经典,统治世界达一千多年。(2)哥白尼(Copernicus,Nicolus1473—1543年)  相似文献   

19.
虽然哥伦布在早期探险中,尤其是第一次航行过程中,一度将美洲视为 印度,但随着时间流逝和了解的深入,哥伦布的认识出现了重大变化,转机产生于第三次航行过程中,1500年,哥伦布第一次明确指出美洲是一块“新大陆”,尽管当时哥伦布对新大陆的认识还有一定局限性,并蒙着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但其历史意义仍不容低估,这是人类,尤其是欧洲人,对地球认识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20.
《学子》2004,(8):43-43
古希腊的托勒密认为,地球处在宇宙中心不动,日月星辰都环绕着地球运行。这种地心说流传了一千多年,到了中世纪后期,成为维护教会统治的重要理论支柱。谁要是不同意这种看法,谁就是异教徒。可是,年轻的哥白尼对这种传统的理念发生了怀疑。仰望天空,他想到:要是地球果真不动,遥远的恒星要跑得多快才能每天绕地球转一个圈子呀!这简直不可想象。他看了好多书,发现古代有一个叫毕达哥拉斯的就说过,地球是环绕太阳旋转的。哥白尼觉得这种理论比托勒密的有理,便不顾《圣经》的权威、教会的处罚和人们的反对,去追求真理。从年轻的时候起,经过近四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