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运用汉语动词被动化理论对“被”字句的生成进行新的探索,认为汉语的“被”字句不是通过移位生成,而是通过“纯粹合并”生成。汉语动词被动化的基本结构可以表述为“……被VP……”。长、短“被”字句具有不同的生成模式,短“被”字句是汉语“被”字句中的基本式,长式“被”字句中“被”字后面的名词是动词功能“再造”的结果,不能随意省略。汉语“被”字句中的其他典型结构可以解释为,以初级收敛为前提,由动词进行功能“再造”后而产生的VP重新参与被动化。  相似文献   

2.
汉语的"被"字句不是通过移位生成,而是通过"纯粹合并"生成。汉语动词被动化的基本结构可以表述为:……被VP……。长、短"被"字句具有不同的生成模式,短"被"字句是汉语"被"字句中的基本式,长式"被"字句中"被"字后面的名词是动词功能"再造"的结果,不能随意省略。  相似文献   

3.
"由"字句、"被"字句在语义、句法、语用上都有所不同。在语义上,"由"字句指向施事成分,表达过程义、行为义,"被"字句指向受事成分,表达结果义和动作义。在句法上,"由"字句与"被"字句在动词形式、否定形式、主动被动式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在语用方面,"由"字句更倾向表示未然体、主观态度,而"被"字句更倾向表示已然体、客观事实,同时"被"字句更多地表示消极色彩。  相似文献   

4.
"被"字句和被动句是相互交叉、部分重叠的关系;在含有被动意义的"被"字句中"被"的属性为表示"遭受"义的特殊动词;在新兴的"被+双音节词"结构中也涵盖了"遭受了令人无奈的事情,不情愿地接受这种事实"的意味。  相似文献   

5.
回顾以往对汉语的“被”字句派生问题的研究,发现相关文献中对“被”字句的假设存在不少问题,文章提出将“被”分析为《最简方案》框架下的次动词的假设,“被”字句通过“被”字的移位而生成,长短被字句以同一模式生成,两者具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其派生可通过次动词的基本特征来解释。  相似文献   

6.
汉语被动句中"被"的属性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有学者认为"被"是表示遭受意义的动词,"被"字句是以"被"为主动词的主动句。但是我们分析失语症患者的语言理解后发现,他们对实意动词和主动句的理解与正常人没有差异,但是对功能语类的理解却出现巨大的偏差和缺失,这一特征与失语症患者被动句的理解偏差和缺失表现出一致性,说明"被"不是实意语类而应当归属于功能语类。  相似文献   

7.
在以前的研究中,"把"被认为是动词、介词、赋格词、致使结构中心词或功能语类词。但是,这几种对"把"字句的分析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在语段理论下,经过分析,"把"不是"C、T、v"三个核心功能语类的任何一个。因此提出:除核心功能语类外,"把"字句句法生成中存在着一个非核心功能语类"Focus"。其拼读形式为"把"。在生成过程中,"Focus"可以不被选择。如不被选择,就会得到非"把"字句;如被选择,就会得到"把"字句。"Focus"的不可解释性特征[Focus]是"把字句"生成的主要原因。[Focus]形成探针并搜索其目标"把"后面的名词短语,然后与之核查。根据中心词移位限制,"Focus"的出现会阻止动词从"vP"的中心词位置移动到"TP"的中心词的位置,从而突出了"把"后面的名词短语。"Focus"的特征决定了"Focus"应该被选择于核心功能语类"v"之后,核心功能语类"T"之前。据此生成得到"把字句"。  相似文献   

8.
用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分析汉语“把”字句.通过与英语中轻动词的比较及对“把”字句产生的历史演变的分析,“把”字具有轻动词的特点.这种处理使汉语中的使成式、处置式(即“把”字句)、被动式及动词复制句等被广泛认为是具有汉语特点的句法现象.通过分析近代汉语中“把”字句的生成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推导出在VP嵌套下该句型的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9.
"被"字句和"有"字句在语义和句子结构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被"和"有"在语法特点上存在的对称性,将被统一处理为扩展词汇核心的功能范畴。"被"字句和"有"字句在受事的受影响程度,论元角色以及句法结构等方面存在不对称性,这些差异的存在归其根本原因在于两种句式的句法结构不同。被动范畴"被"分别扩展的是表示致使和表示完结的轻动词Caus和Bec,被动范畴"有"扩展的是表示活动的轻动词Do,二者在句法结构上呈互补分布。  相似文献   

10.
"把"字句是汉语中一个重要句式。它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同时,也表达了说话人的感情色彩,也就是主观性。"把"字句的主观性主要通过数量词、表度量的形容词、语气副词、情态动词等形式来实现;"把"字句主观性显著标记主要体现在"个"、"给"等。  相似文献   

11.
文章把汉语里常用的"有"字句和泰语里的"■"字句进行对比后发现:表"存在"和"领有"的"有"字句和泰语里的"a"字句大致对应;表"估量"、"比较"的"有"字句和"■"字句不完全对应;表示"发生或出现"的"有"字句和"动词+有"用法在泰语里没有对应的形式。汉语里的"有"后可附动态助词"着"、"了"、"过",泰语里"■"的后面没有相应的动态助词,汉语里"有"的状语都在它的前面,而"■"的状语有的在前,有的在后。结合上面的结论,本文提出了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2.
攀枝花本土方言是指攀枝花市农村县区居民的口头语言。本文介绍攀枝花本土方言被动"着"字句和处置"给"字句。普通话的"被"字句,在攀枝花本土方言中常用成"着"字句,普通话中的处置句在攀枝花本土方言中常用成"给"字句。通过这两种句式可以了解攀枝花本土方言在语法方面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构式的动态观,可以将"连"看作表强调义构式的标记,动词拷贝型"连"字句"连V|都/也VP"因此而被重新分析为"连|V都/也VP"。该构式的前项动词与后项动词在认知上形成两个不同的"意象",分别与总括扫描与次第扫描相关。该构式由典型"连"字句和一般主谓句借助转喻"截搭"而成,表强调义的"V都/也VP"与其具有承继关系,是更为典型的构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搜集《庐山远公话》"将"字句的基础上,从种类、用法两个方面对其中的"将"字句进行了一定的考察和探讨。根据"将"字后的宾语与主要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庐山远公话》中的"将"字句可以分为四个大类。又通过分析研究,初步探得"将"字句在唐代的使用状况,窥见其对唐代口语实际面貌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被"字句中的"被"字实质上是一个表被动的功能词,标记句首具有受事题元角色的名词短语,它在句法结构中占据CP的指示语位置。句首的名词短语是移位生成的话题,"被"引导一个TP,"被"字后的名词短语占据TP的指示语位置,无论它以显性的形式还是以隐性的形式出现,都不会影响到"被"字的句法性质和位置。由于"被"引导的是TP,所以当动词后出现接应代词时,接应代词不受句内名词短语的约束,但可以受到句首名词短语的同指约束。当"被"字句中出现保留宾语时,句首的名词短语是一个基础生成的话题。保留宾语可以留在原位也可以受到语用因素的影响而移位到"被"和话题中间的位置,可视为另一个话题。把"被"视为一个功能助词之说,与"被"字的其他词性说相比,似乎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通过与传统"被"字句的对比分析讨论展开。首先,从语法角度对新型"被"字句的变化进行分类描写,着重探究新型"被"字句充当"被"后主干部分的变化。其次,将就新型"被"字句的语义施动行为、受动结果的受控性等语义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结合相关语料探讨当下新型"被"字句的使用选择性以及语用反映出的相关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的"被"字句是一种在意义和结构上都非常有特色的动词谓语句,而网络新创的"被"字句则是网络上迅速流行起来的另类的表达方式。两相比对,现代汉语的"被"字句与网络新创的"被"字句在语料来源、构成类型及表意特点等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本文试着对此做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从语法功能角度,现代汉语"连"字句的"连"应分析为助词而非介词或连词等。"连"字句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强调和焦点表达上,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这种句式由最初通过"连"来表强调逐渐演变为借助于副词"也/都/还"等来表达强调,"连"所附着的成分为话题焦点。  相似文献   

19.
“把”字句句法-语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字句中的介词"把"是语义关系的重要标志,"把"字句是典型的述谓结构。从"格"范畴角度可以把"把"字句分为:受事"把"字句,施事"把"字句,系事"把"字句,非施受关系的"把"字句,处所关系的"把"字句和表工具关系的"把"字句。从动词"价"角度分析可以把"把"字句语义结构分为:一价动词"把"字句,二价动词"把"字句,三价动词"把"字句。  相似文献   

20.
"被"字句和被动句是相互交叉、部分重叠的关系;在含有被动意义的"被"字句中"被"的属性为表示"遭受"义的特殊动词;在新兴的"被+双音节词"结构中也涵盖了"遭受了令人无奈的事情,不情愿地接受这种事实"的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