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收藏》2009,(12):178-179
齐金平(1922.5~2009.10),湖南湘潭县人,系齐白石嫡孙,原任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20世纪四五十年代曾定居北京,长期跟随白石老人学习诗、书、画、印并服侍其生活,因刻苦好学且为人厚道,深得老人的器重而得其真传。1946年白石老人亲刻“齐金平”白文印章一枚赠予爱孙。1961年被时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的黎锦熙先生聘请传授书画技法。  相似文献   

2.
《收藏》2006,(9):172-173
齐金平;1922年生,湖南潭县人,系齐白石嫡孙。现为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20世纪四五十年代曾定居 北京,长期跟随白石老人学习诗书画印并伺候其生活。因刻苦好学且为人厚道,深得白石老人的器重而得其真传。  相似文献   

3.
《收藏》2007,(1):181-181
齐金平,1922年生于湖南湘潭县,系国画巨匠齐白石先生之三孙。现为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定居北京,长期跟随白石老人学习诗书画印,并服侍其生活,因刻苦好学且为人厚道,深得老人的器重而得其真传。  相似文献   

4.
杜锋 《收藏》2007,(3):84-85
大器晚成的白石老人一生勤奋作画数万幅,其中以大写意花鸟画居多,山水及人物画较少。在花鸟画中,白石老人又独具匠心地将工笔草虫与大写意花鸟相结合,在中国画中首创了粗中有细,雅俗共赏的独特花鸟画风格,  相似文献   

5.
一凡 《集邮博览》2010,(11):82-83
1958年1月8日,苏联发行了一套《中国画家齐白石》纪念邮票(图1),这是世界第一枚(套)齐白石肖像邮票,是在白石老人离世后不到四个月发行的。邮票图案取自我国著名摄影家郑景康先生1956年为时年92岁的白石老人拍摄的照片,老人目光锐利,神情刚毅,是白石老人最具代表性的肖像照。  相似文献   

6.
《收藏界》2007,(2)
当今社会,人们不断地追求生活中各个领域里的“新、奇、特”,时尚的风标如空中的浮云,转眼即逝,难以捕捉和把握。绘画领域中的变数就更大了,各种“野艺”变态之作纷纷出台,雅俗混淆各领风骚。这种假繁荣、假复兴的背后,给每位从事绘画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们留下许多沉重的思考话题……如何把握好对绘画艺术的理解是每位从艺者一生追求和探索的话题。白石老人绘画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表现理念,可谓“为万物写生,为百鸟传情”。李可染大师说:“艺术要向天,向地。天,是理论观点;地,是自己的实践。”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应同步而行,相互促进,不断了升华,进而形成个体面目,最终溶入艺术世界和绘画海洋。  相似文献   

7.
李晓松 《收藏》2009,(6):54-55
齐白石的艺术生涯中,用得最多、最常见的名款为白石、齐璜等。有一个款,在我所能查到的关于齐白石的资料以及看过的齐白石的作品中极少见到,那就是“齐房”款。  相似文献   

8.
孙大为 《收藏》2023,(8):4-6
<正>从古至今,中国画坛中画花鸟鱼虫的派别、画家绵延不绝,各有所长,画“虾”的却少,更不要说画虾自成一格、堪称一绝的少之又少,而白石老人正是这样一位画虾一绝的画家。叶浅予曾赞齐白石:“虾的精神状态,虾的有弹力的透明体,虾在水中浮游的动势。把艺术造型的‘形’‘质’‘动’三个要素完满的表现出来。这样丰富的内容,齐白石先生用的是极简练的笔墨,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一笔一笔可以数得出来”。以此可看出齐白石的虾已成为他绘画作品的代表“符号”。  相似文献   

9.
我于1979年到邮票设计室后,为了齐白石小型张上的白石老人画像的最后修饰问题.曾造访过范曾先生。当时他住在东直门外的新源里,是个双室普通单元房,既无客厅,更无画室。只能在卧室的写字台上作画。来人多了,只好坐在床上。范曾对白石老人像的绘制, 极其认真,仍认为还不够理想,须再访问一次齐白石的家人,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0.
我们江苏淮安是敬爱的周总理的故乡。今年5月11日,淮安市楚州区政府组织的第一届老年运动会中有一项重头戏——百名老人钓鱼比赛。我这个年过花甲,已有40多年钓龄,但被钓友们戏称为“三流钓手”的老钓鱼迷也抱着开眼界、学经验、试着看、过把瘾的想法,报名参加了这次比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