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公文书写材料种类繁多 ,有木片、绢和纸等。1645年 ,顺治帝下令“各衙门奏事俱善本章不许复用木签” ,至此木片不再作为书写材料 ,纸张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加强。清代官府的公文根据文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纸张 ,主要有黄纸、红纸、白纸和金花纸。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造纸技术发展的进程中,宋代是较发达的时期,纸的种类、质量等都大大超过前代。宋代官府的公文,根据用途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纸张,主要有黄纸、白纸、绫纸和罗纸。同时宋政府为保护这些文书档案,还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后人提供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由于唐代社会地位或阶层的划分,记录不同社会活动的文书用纸和墨各有其选择及应用,官府公文书写用纸、宗教经文用纸及百姓用纸皆有差异。以3件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西域文书残片为研究对象,利用FTIR、XRF设备和显微观察等多种无损检测手段探究出土唐代西域不同书写内容文书用纸和墨的差异。三种用纸造纸原料相同,但加工工艺有别,经文用纸为二次加工纸,官方文书用纸和私人书信用纸为一次加工纸,从纸张性能检测得出官府用纸质量优于民间书信。三种不同用途文书的字迹材料成分、特征和稳定性等也不相同,官府文书所用墨汁可能添加珍珠粉辅料。研究发现出土唐代西域不同用途文书保存现状、用纸质量和字迹材料存在差异,具有不同的使用特性。  相似文献   

4.
唐代公文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公文制度研究在敦煌遗书卷子中,有不少是当时官府之间往来的公务文书。这些公务文书,不仅反映了唐代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而且记载了唐代公文处理工作的法规和制度,为我们研究唐代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制度,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一、唐代各级官府...  相似文献   

5.
耿洪利 《档案》2023,(9):49-55
沈阳师大图书馆藏明隆庆刻、万历递修本《文苑英华》封皮衬纸均用万历年间福建官府废弃公文托裱,部分内容涉及福建地方县级官府因各项事宜产生的公务接待,由此产生了一些地方官府的经费支出。公文提供了区别于史籍记载明代地方官府在公务接待经费上的来源,反映了明代地方官府在因公接待上由实物到货币化的转变,揭示了都察院巡按御史对地方官府在财政支出上的审计和监察职能。侧面反映了明中期张居正赋税征银后,明代经济整体趋于货币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处理公文的普遍性 ,公文防伪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纸介质行政公文的印章防伪、正文防伪、附件防伪、抄送防伪和页码防伪五个方面一一分析 ,并针对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公文用纸等级的主要标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纸自西汉发明以后 ,到魏晋逐渐成为公文的书写材料。纸最初是不具有等级功能的 ,但封建统治者为了体现皇权至上与官员品极的高低 ,不同朝代在公文用纸上也制定出不同的规定 ,如以纸的颜色、图案、大小来作为区别不同等级的标识 ,使其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8.
金花纸是一种将金粉粘、涂在纸面上的彩色纸。它最早出现在唐代 ,并被当作公文用纸之一 ,以后历朝相沿不废 ,但不同的朝代 ,对金花纸在公文中的使用范围有不同的规定 ,本文对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办公现代化的发展,公文传递大部分由传真机、网络取代人工传递,公文打印由电脑打印代替机械打印,公文处理逐步由网上处理取代纸上处理。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比较研究方法 ,以公文处理工作的五个新旧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围绕处理原则、公文文种、行文规则等三个不同视角,对当前公文处理工作的最新规范性文件《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等进行了政策解读,为广大文书工作者学习、领会与贯彻新的文件精神,纠正工作实际中的惯性思维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比较研究方法 ,以公文处理工作的五个新旧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围绕处理流程和公文管理两个不同视角,对当前公文处理工作的最新规范性文件新《条例》进行了政策解读,为广大文书工作者学习、领会与贯彻新的文件精神,纠正工作实际中的惯性思维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报纸刊布公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的进奏院状,之后经历宋明邸报、晚清官报的发展,至民初公报,利用报纸传播公文这一新的公文发布方式,终于正式进入国家的行政体制.这种公文发布方式,不仅提高了公文传播的速度,也开辟了传统公文转型的趋向.  相似文献   

13.
公文用纸的颜色、图案、纸幅大小,以及公文的程式布局,历来在我国古代的政务实践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前清到南京临时政府,公文纸式及程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最高元首的公文与普通官署一样,皆用白纸,无图案,纸张用相同的折式,纸幅无大小之分。公文不分上行下行,折面布局(程式)趋向简明和统一。这种变革,集中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对肃清专制流毒和贯彻平等精神的强烈追求,也奠定了民国时期公文纸式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从文件名称和结构、公文写作、公文办理和管理方面,将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与《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进行了比较,探究其中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南京临时政府档案中的公文纸式及程式变革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文用纸的颜色、图案,纸幅大小,及纸张的程式布局,历来在我国古代的政务实践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清代到南京临时政府,公文纸式及程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最高元首的公文与普通官署一样,皆用白纸,无图案,纸张用相同的折式,纸幅无分大小.公文无论上行下行,折面布局(程式)趋向简明和统一.这种变革,集中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对肃清专制流毒和贯彻平等精神的强烈追求,也奠定了民国时期公文纸式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1党政公文管理有哪些不同在公文管理的实践中,党的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分别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主管。党的机关公文处理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1996年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依据国务院2000年颁布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文本要素分析及其格式规范构建是各类文体研究最为重要的基础理论工作。本文针对公文理论此方面研究滞后及其造成的公文处理、教学实践中诸多难题,紧紧抓住公文正文这个关键,在揭示公文文体的本质特性主要为意志心理的反映的基础上,提出一整套以"主旨、依据、分旨"三大要素为核心概念,以"公文正文格式规范"为归宿的公文文本要素与格式理论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叶建英 《浙江档案》2003,(12):27-28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政机关先后多次发布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对公文处理规范及格式作出了各自的规定。高等院校作为国家重要的事业单位,其公文处理的格式与规范一般参照国家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法规性文件的基本精神。就目前而言,高等院校党政部门的公文处理规范性文件无论从文字表达还是内容实质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弊端随之而产生。笔者拟对高校党政机关公文处理规范与格式进行分析,并求教于各位同行。一、党政机关公文处理规范及格式的主要差异我国现行党政机关的公文处理,有着各自不同的规范与格式。党的机关是根据1996年中…  相似文献   

19.
沈蕾 《北京档案》2010,(2):12-13
在民国时期,有不少冠以公文程式之名的各类文献,其中既有由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公文程式的各类文件,也有名为公文程式大全、公文程式全书、公文程式大观之类的图书。这些文献是我国当前许多图书馆和档案馆的重要馆藏,也是今人研究当时公文工作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0.
启是晋代大臣上于皇帝的公文,在唐代以后逐步定型为对皇太子、诸王陈言的准上奏文种。但据《唐六典》记载:凡下所以达上,曰表、状、笺、启、辞、牒。其中有注曰:笺、启于皇太子,然于其长亦为之。可见启在唐代还兼作一般的上行公文。从今人整理的《柳宗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