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对《浙江文学史》中施耐庵籍贯“海陵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的表述质疑,并以宋、元、明以来史志及地方史料为依据,论证《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故里在兴化白驹场施家桥;白驹场宋、元、明代都在今江苏省兴化市境内,至今白驹场地域的绝大部分仍为兴化所管辖.施耐庵是江苏兴化人.  相似文献   

2.
从江苏兴化的地理风貌、历史文献、地下文物、地上史料、乡土风物、民间传说、作品语言等所构成的多层次、多系统的有关材料,可以说明《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里籍为江苏兴化白驹场。施氏笔下的梁山泊,就是以其故里兴化县施家桥为蓝图的。钱塘只是施耐庵的流寓地,为其寄籍。  相似文献   

3.
民国间修撰之《兴化县续志》载录了元人王道生所撰之《施耐庵墓志》,该墓志提供了《水浒》作者施耐庵行状之确切证据。但是,因该墓志面世时间远离作者的时代,由此质疑之声不绝如缕。本文就反对者提议的"质疑"点一一辨析,借助语源和典章故实等佐证该墓志文本并无违背其他文献史料之处,反证《施耐庵墓志》之可信无疑。  相似文献   

4.
江苏兴化、大丰一带施族祖先施彦端到底是不是《水浒》作者施耐庵,目前学术界仍有分歧。去年八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曾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就有关施耐庵的文物、史料(出土的《施廷佐墓志铭》实物、发现的《施氏长门谱》等)进行考察座谈。会上多数人持否定意见。《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6期发表的刘世德同志的《施耐庵文物史料辨析》一文,是否定论者之集大成。嗣后,又有一些同志相继发表文章持肯定或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     
施耐痷施耐庵(约1296~约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据《兴化县续志》载明人王道生《施耐庵墓志》及该书《人物志》:原名耳,后名子安,耐庵为其字,祖籍姑苏(今江苏苏州),迁居兴化(今属江苏),元至顺进士,少精敏,  相似文献   

6.
名著《水浒传》家喻户晓,其作者施耐庵系我镇施家桥村人。水浒文化博大精深,是构建校园文化、弘扬地方文化传统、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的好素材。基于此,为创建特色学校,我校确定"水浒文化"这一特色项目,进而申报了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水浒文化校本化研究》,于2011年立项。课题实施以来,我校作了积极探索,不断推进综合实践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兴化于元末明初生有作《水浒》之施耐庵、明代中叶生有校《西游》之李春芳、作《封神》之陆西星及明末清初生有作《梼杌闲评》之李清,一地拥有四大文豪,"四大名著"光辉灿烂,古今中外少有。《水浒传》的首创示范效应,引发《西游记》《封神传》《梼杌闲评》的接踵问世。盖因兴化明清时期,人文荟萃、文风昌盛、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孕育和造就了杰出的作家群和广大的读者群,从而使"兴盛教化"的兴化诞生出"四大名著"的作者,崛起为"明清小说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8.
关于《水浒》作者是否施耐庵,由于历史上留下的可靠记载太少,因而成了学术界聚讼纷纭的悬案。对于明王道生《施耐庵墓志》的真伪问题,学术界亦一直未有确论。有的同志曾对此进行考索,认定了其可信性,也有的同志虽然就《施耐庵墓志》的格式和内容方面进行考证,对其真实性提出了怀疑,但还没有拿出足够的证据来否定它。我们认为,明王道生的《施耐庵墓志》纯系伪作。现谈谈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后的一些粗浅看法,就正于专家学者们。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大丰市施耐庵公园,有施耐庵塑像碑座文。其主要内容根据王道生的《施耐庵墓志》。近来《水浒争鸣》第十三期有陈传坤先生《〈施耐庵墓志〉辨正》[1]一文。前后两文,在客观上正是互相呼应。究其实际,前者难以取信于人,后者也未能给《施耐庵墓志》真正辨出其"正"。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的真伪问题以及其有关施耐庵生平的文物史料是否可信的问题,笔者曾撰文表示过基本肯定的意见①,此不赘述。现仅就王道生在《施耐庵墓志》中提出《水浒》原名“江湖豪客传”的问题谈点看法。一、从《水浒》原名“江湖豪客传”管窥施耐庵原作的面貌关于《水浒》的书名,从明人笔记中可以看到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是这样的:郎瑛(1438-1566?)在《七修类稿》里有两处提到《水浒》一书的内容,但  相似文献   

11.
《水浒》作者施耐庵是否实有其人?其乡藉又在何处?几百年来议论纷纷,最近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王同书的新著《施耐庵之谜新解》(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35万字)全面回答了上述问题,解开了“施耐庵之谜”。《新解》是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调查施耐庵的历史生平的第一手资料撰写而成,并附有文物史料图片,翔实可信。《新解》认为:江苏白驹施彦端(字耐庵)即《水浒》作者,对此作了多方面的论证:  相似文献   

12.
正《刘砖墓志》,东晋升平元年(357年)刻。1962年于江苏镇江东郊出土,现藏于镇江博物馆。砖质,高28厘米,宽15.5厘米,厚4.3厘米。两块砖志所刻内容合为一方。第一块正面刻3行18字,背面刻3行12字。第二块正面刻3行18字,背面刻2行12字。志文书法尚存隶意,结体方正,是研究书体演变的重要资料。《王闽之墓志》,东晋升平二年(358年)刻,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六大才子书(《离骚》《庄子》《史记》《西厢》《水浒》与杜诗)”之一的《水浒传》,其作者系施耐庵、罗贯中,这是史实。17世纪的怪杰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人瑞,江苏苏州吴县人),最服膺施耐庵,说:“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之右者。天...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兴化市位于长江中下游洼地。境内一马平川,千百条纵横交错的河流和为数众多的湖泊镶嵌其间,水域面积达440平方千米,形成了千垛菜花、万亩荷塘等名闻遐尔的自然景观。古老的水乡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不仅有明代文学家、《水浒》作者施耐庵陵园,还有清代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故里。走进兴化,你不仅会感受到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的相互交融,而且会感受到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和创业文化的协调发展。兴化,真正意义上的梦里水乡。胡二军摄/文梦里水乡 绿色兴化 板桥故里 水浒摇篮@胡二军  相似文献   

15.
《水浒》作者探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绚丽多姿、丰富多采的中国文学史上,《水浒》可以说是一部超群卓立的不朽杰作,同时也是世界文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但是《水浒》的作者究竟是谁?历来诸说纷纭,意见不一:或曰施耐庵作,或曰罗贯中作;或曰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或曰施耐庵、罗贯中合著;或曰施作罗续。上述几种说法,我认为都不够确切完善,下面我谈谈个人的粗浅意见,以就教国内外治《水浒》的学者们。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成书于洪武初,王道生《施耐庵墓志》载施耐庵的生卒年为1296—1370,《京本忠义传》残页中“军人每”中的“每”字,是元代常用字。《施耐庵墓志》说:“及长,得识其门人罗贯中于闽。”罗贯中来福建,是谋求出版《水浒传》。福建刻《水浒传》时间早、数量大,是罗贯中来闽活动的结果。为了消除时人误会,罗贯中强调:“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弟子罗贯中者为尤多”,表现出他的坦荡与实诚。《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正处于“变夷为夏”的阶段。它是“愤书”。愤,就必须有作为。《红楼梦》成书于康熙年间,处于“变夏为夷”的阶段,作者之隐痛可知。它是“哭泣”之书,导致了不作为。《水浒传》艺术风格体现为阳刚之美,《红楼梦》艺术风格体现为阴柔之美。中国文化的元气,尤在最具生命力的阳刚、激情与“天行健”的始源精神,“水浒气”的存在,是中国文化经久不衰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谈及罗贯中与施耐庵的关系,大多说施耐庵年长于罗贯中,罗是施的"门人";谈及《水浒》与《三国演义》的关系,则谓《水浒》在前,《三国演义》在后。根据现存史料考证,事实并非如此,恰恰相反,罗贯中长于施耐庵,《三国演义》先于《水浒》。  相似文献   

18.
《水浒》也叫《水浒传》、《江湖豪客传》、《忠义水浒传》、《京本忠义传》,比较时髦的叫法是“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的故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和罗贯中。《水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无可争议。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该书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是罗贯中所起。《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朝人,由于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仅供职两年,便辞官回到老家,一面教书,一面写《江湖豪客传》。书终于脱稿了,施耐庵对书中的情节很满意,只是觉得书名欠佳。当时还是施耐奄学生的罗贯中建议将书名改为《水浒传》。施耐庵一听,高兴得连声说:“好,好!这个书名太好了!‘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于是将《江湖豪客传》正式改名为《水浒传》。《…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题后的练习。①《水浒》的人物描写,向来受到最高的评价。②所谓一百单八人个个面目不同,固然不免言之过甚,但全书重要人物中至少有一打以上各有各的面目,却是事实。③记得有一本笔记,杜撰了一则施耐庵如何写《水浒》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施耐庵先请高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