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是一个文法理论迅速发展的时代,表现在公文领域是对奏疏、诏书、表三个典型文体投以了极大关注,并总结出了一套关于文体写作的理论诉求.奏疏重视事理性和言事技巧性,诏书重视务实性和典雅性,表则讲究审美与文本内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明代贴黄制度是一种文书摘要制度,源起于唐朝的事由,经宋代引黄制度得以发展.而作为明代公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贴黄制度的实行与明代公文息息相关,不仅影响了其发展趋势,还反映出公文发展的规律性,为研究明代公文概况提供了全新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不论是邮驿组织管理的严密,公文传递各项制度的规定逐步完善,还是公文律法的规定更加科学,都表明明代公文邮驿制度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高度,本文就将对明代公文邮驿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公文发展的由散入骈为线索 ,具体分析了文体骈化、尤其是魏晋六朝时期的骈文对公文的巨大影响和唐宋时期对公文的成功改造 ,总结了历代公文在骈散问题上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5.
品评公文的标准 ,就是公文的价值标准。它大致可以分为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好公文的政治标准可以概括为四性 :时代性、真实性、创造性、实践性。而好公文的艺术标准主要有 :文风上追求通俗易懂 ,言之有物 ;文体上排斥浪漫主义 ,夸张虚构 ;材料选择要求典型、生动、有代表性 ;格式必须规范化等。品评公文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两者不可分割 ,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
目前用网络的各种文体写成的公文不断出现,这种行政公文追赶潮流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公文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通过对行政公文中的潮流用语的表现进行研究,找出其中的原因,进而探讨行政公文中规范使用潮流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公文是具有规范体式的应用文体。公文处理规范化是指公文办理过程的规范化和公文形式的规范化。公文处理规范是一种技术规范,具有客观确定性、一元化特性、约束力。公文形式规范内容包括部分形式的规律化和部分形式的模式化两个方面。公文处理规范要遵循美观的原则、方便处理的原则、约定俗成的原则、积极发展的原则等。  相似文献   

8.
刘俊恒 《档案》2022,(11):59-63
薛福成是晚清杰出的外交家、思想家、文学家,是推动晚清公文发展的重要人物。薛福成公文写作分为幕府时期、筹防浙东时期、出使欧洲时期,其所撰公文类型涉及上奏文书、官府行移、外交文书等,具有丰富研究价值。其公文特色聚焦“经世效用”,公文成就体现在尝试外交照会、电报公文等新文种,引领新文体语言和体例的发展。薛福成围绕“经世致用”的公文写作思想,创新性发展公文文种与文体,强调关注社会现实,注重实干和务实,为我国近代公文写作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明代是公文理论大发展的时期,明人在聚焦公文功用的同时,也围绕着公文的档案价值展开了集中讨论,其形成的理论共识可与现代档案学理论中的相关概念一一对应.明人针对公文文本所追求的“经济”“实录”“为后世法”等属性,分别对应着公文档案的现实价值、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对这些属性的认识,使明人极为看重公文本身,并从中挖掘出了可供政务参考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刻辞中保存的占体、表体、谱体、令体、册体、祝体、诰体、典体等公文文体原始形态或文体名称.昭示了这些重要公文文体的起源、性质和特点,为纠正历代文体学家所谓"文章皆源于五经"的误说提供了有力实证.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政教合一的体制决定了其公文的宗教性.在此时期的大量公文中,有不少宗教仪式的内容.将宗教仪式写入政治栽体的公文中是公文发展史上都较为独特的现象,这与太平天国拜上帝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2.
明代图书出版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遍布书坊,图书出版和流通各家多元化,图书市场管理体系也不断健全.文章在对明代图书出版事业发展社会政治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明代图书出版的管理机构和政治取向都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行政公文"布告"自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颁发公文程式咨各部文》发布以来,虽然文体名称一度在"示"与"布告"、"通告"间变易摇摆,但文体功能基本稳定,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公文"布告"历经同体异名阶段、异体同名阶段、异体异名阶段、合体同名阶段,且于20世纪50初年代至90年代初通过主副文体格局形成期、主文体分享功能时期、主副文体互渗同化期而基本完成由分至合的文体演进。1993年11月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存"通告"而废"布告"之名,但其文体功能基本转由"通告"承载,二体合一,而后2012年4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通告"的文体功能亦是体现了新时期"通告"对"布告"的文体沿承。  相似文献   

14.
李谔在隋初响应隋文帝号召,抨击隋初淫靡文风,作有《上书革文体》等优秀散体公文,以复兴儒学为宗旨提出了反骈文、重内容等符合当时实际的公文理论,也在实践上惩治了华表文作.虽然其公文理论与实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在隋初公文文风改革上是功不可没的.  相似文献   

15.
陈静 《兰台世界》2008,(12):47-48
本文分析了明代公文繁冗的种种现象,并深入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明人围绕公文所开展的辨体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对公文文种与非公文文种进行了区分,公文的文体特征逐步走向清晰;二是在公文文种内部强化了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整个辨体的过程既有聚焦于个体的关注视角,又采用了一定的类化处理方式,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体类兼顾、博约而返的研究趋势,对公文文种“源出于经”与“源出于史”的探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康德元年"起,伪满各省公署中的总务厅掌管机密事项及文书事项,系各省负责公文撰制与文书处理之中枢机构,总揽文牍,位殊权重。伪满中央政府先后颁行的《暂行公文程式令》、《公文程式令》、《关于训令及其他公文程式之件》以及地方公署实施的《锦州省文书处理规程》、《文书编纂保管规程》等公文法令,钩织了伪满各省级公署细密而殖民化的文书制度。各省使用的"省令"、"训令"、"批"等属下行文体,所用"呈"属上行文体、"公函"等属平行文体、"布告"属泛行文体,其公文文体功能复杂、体系繁密。而收受与分配、判行与发送等程序,则构成了伪满各省级公署公文处理的收发规则。  相似文献   

18.
繁文之弊是明清时期公文、尤其是明代公文的一大恶疾,严重干扰了国家正常的行政管理活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文章发展的源流看,繁文是宋代以来文牍主义恶性发展的结果;二是从文化思想环境看,繁文是这一时期强大的文化专制思想影响下、尤其是八股文影响下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9.
内容的确定性不是公告的文体属性,信息确定与否不构成公告和公示的本质区别,以公告发布公示信息有充足的文体理据,党政机关对外正式发布重要的公示事项应以公示性公告行文.公示不具备法定公文的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不应越位侵袭公告的文体功能和行文领域,公示的"法定公文化"倾向应予以警惕.公示性公告的使用必须严守文体规范而不逾功能界限,党政机关内设机构不具备对外正式发文的权限,不应越位制发公示性公告.公示性公告与公示性通告、公示性通知都是合理可行的公文种类,各有其特定的功能定位和明确的文体边界,三者之间是相对独立而又彼此互补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金泽 《档案》2017,(9):5-9
公文是一种展示集体权威的文体,在推崇质朴无华的语言风格的同时,追求语言的文采。公文语言的文采是公文体现出来的韵味和风格,在语言的力度、词语色彩、文学化手法的运用等方面体现出公文语言的文采美。揭示公文语言的文采美,对正确认识公文语言的本质特色、提高公文语言的审美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