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封建人伦等级秩序是封建社会家族教化得以实施的基础,而在近代家族教化转型中家族成员的教化地位发生了变化。本研究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揭示了近代社会转型期间,家族教化中父权的衰落,儿辈教化地位的提高;夫权的衰落,女子教化地位的提高;族权的衰落,族人平等教化地位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重视儒学教化既是清朝崇儒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朝贯彻其治国方略、实现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清代的儒学教化具有制度化、大众化以及重视典型教育的特点,因而清代的儒学教化扎实有效,对清代地方社会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代徽州宗族社会的组织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清代,徽州宗族借助自身的文化权力获得了乡村社会组织控制的权力.宗族通过族规家法的制订和宣讲,对族人的约束,以及对违规者的教化与惩罚等,成功地实施了对乡村社会的控制,维持了徽州乡村社会的稳定、有序与和谐.  相似文献   

4.
清代宗族为巩固自身,积极发展族学。族学又称族塾,是某一宗族在宗祠内设的,以族田为教育经费来源,为本族子弟开设的教育机构。诞生于封建教育中,族学未脱离科举取士的藩篱,甚者通过培养人才跻身仕途来增加家族筹码,仍是传统教育的补充。但它在办学主体、塾师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上都有其特殊性,既提高了族人的素质,影响家族发展,又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丰富了封建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为我们当下的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经验。  相似文献   

5.
日照丁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山东著名的科举家族。其成因主要有:日照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丁氏家族雄厚的经济实力;独特的家族教育和族人的刻苦攻读;对科举经验的总结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6.
日照丁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山东著名的世家大族,科举鼎盛。其取得科举成就的原因主要有日照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丁氏家族雄厚的经济实力、独特的家族教育和族人的刻苦攻读以及对科举经验的总结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宗族具有独立性、自治性.宗族在我国渊源流长,至清代更为普遍和规范.宗族对清代社会秩序影响深远,其调整的事务往往为封建国法所鞭长莫及.本文以其伦理制度和族人自治为视角.力求准确地揭示其在清代社会秩序维持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家族教化是家族对其成员的行为习惯和精神世界的塑造过程。在近代以前,中国家族教化是典型的"前喻"式的文化传递模式,长辈拥有绝对的教化权利,晚辈终生顺从地向祖辈学习,复演前辈的家族生活。进入近代之后,家族教化传递的主要路向不再是从上到下的传递,而是变为年轻一代横向接受时代先进文化影响,并由此带来家族生活中年轻一代对传统伦理等级秩序的反抗。  相似文献   

9.
清代镇江府金坛于家,在明代后期,因复杂的政局变动和东林党人讲学运动,走入江南文化望族之列。在清代,于家族人有数十人进士及第,于振、于敏中兄弟分别是雍正、乾隆朝的状元,科举上的隆显进一步奠定了家族文化繁盛的根基。清代的于家人还在编修诸书等国家文化工作上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于敏中以状元儒臣入相,并且兼任四库馆的总裁,在《四库全书》的编修上用力颇深。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族谱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在明清时期,随着统治者竭力鼓吹恢复宗族制度和族谱的大量篡修,使得作为宗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和“一家之史”的族谱成为对族人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优秀教材,发挥着巨大的教化作用,在精神上,成为联络族人的最好途径和凝聚宗族的最佳纽带,进而成为巩固政权和维护统治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以降,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中国也经历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转型,其中就包括传统家族的转型。山东临沂大店的庄氏家族,历经明清两朝500余年的发展。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在清末民初几十年的时间里,大店庄氏在族人身份、族人的教育、家族结构、家族居住地等方面逐渐实现了转型。转型基本成功,但不彻底,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清代蜀中遂宁张氏家族,是著名的诗歌世家。其家族以科第起家,播声四海,驰名乾嘉诗坛。其家族有诗文流传至今者,多达50余人,一家男女尽能诗,为古今中外诗坛所罕见,人称"清代蜀中第一家"。他们在创作上以诗歌为主,在清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以张问陶为最,被誉为"巴蜀元明清第一大诗人"。文章对清代遂宁张氏家族诗人、诗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清初,徽州的谱牒数量达到历代之最,其宗族制度已经非常完备,宗族的教化活动也丰富多彩。以徽州各地家谱为资料,分析徽州宗族在道德、人伦、族人处事标准等方面的规定,进一步说明了徽州宗族的建设与发展与其对族人的教化活动密不可分。家谱里族规家法的制定就是为了巩固宗族制度、强化宗族统治,最终达到家谱联宗、敬宗、收族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桐城桂林方氏家族是明清时期江南名门望族,历代族人以订立"家法"、书写"家训"等方式教育家族子弟,为家族仕宦确立刚正清廉的品格律条,由此培育、传承优良家风,以维系家族的绵延久远和兴旺发达。方氏家法、家训积淀衍化为方氏家族优良的家风,世代传承,使得家族侧身名门望族之列。  相似文献   

15.
自打文字族人诞生以来,"鼎"氏家族可谓风光无限,在子孙们的不懈努力下,"鼎"氏家族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第一代"鼎"氏子孙:"为人民服务"可以说是第一代"鼎"氏子孙所奉行的原则了。他们  相似文献   

16.
宏村汪氏家族兴起于明中后期,鼎盛于清前期.明清时期,宏村汪氏家族在经商与科举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族人在参与地方公益事业、教育事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牛作麟先生是清代曾任四川按察使加布政使衔、有"牛青天"之誉的牛树梅的父亲。他一生读书耕田,耽于儒学;俭以养德,严于教子,成功的家庭教育不仅为牛氏家族培植和熏陶了一批贤子能孙,也为国家和社会栽培出了不少良材。他可贵的亲民思想和爱国意识对其子牛树梅及其他后代、族人为官从政产生了十分深远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清代尤其晚近时期,苏南家族的历史教育顺应时代、积极变革,显得十分活跃,在教学方法上也表现出丰富多彩、不拘传统的特点。文章对清代苏南家族历史教育中的激趣诱导、明体为上、讨论商榷、赞赏讽喻、知行结合等教学方法作了探讨,并分析了教学方法变革的原因和内涵。  相似文献   

19.
清代广西家族文学群体的出现,是清代广西文学兴盛和繁荣的重要标志.家族文学群体成为促进清代广西文学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对清代广西文学的持续发展及其特点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全州谢氏和蒋氏家族是清代广西古文创作的重要力量.家族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古文创作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强烈的家族认同感,为传承古文优良传统提供了可能;家族传统的精神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清代广西文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家族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魏晋时期的新泰羊氏家族,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不仅族人之中家学世代相传,注重道德修养,形成独特的家族文化,而且孕育出羊侵、羊祜、羊侃、羊深等对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都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名人。文章主要从清德传家、重视家族教育、武德传家、经学传家四个方面,对羊氏家族文化作一简要论述,并试图从中概括出它的家族文化特色及对现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