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在《家》与《四世同堂》中,自我存在的意识在高觉新和祁瑞宣二人身上是不可忽视的。出于长子必须要担负的责任,高觉新和祁瑞宣选择了为家庭自我牺牲。这想要追求自我与自由的存在,与他们身为家中长子的社会身份相矛盾,存在与责任的矛盾,便是他们痛苦的根源。从二人灵与肉、情与理和新与旧的矛盾入手,着重分析他们自我存在的矛盾和痛苦。同时也要看到,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不同的家庭情况,二人自我存在的矛盾虽然有着不同,但又是极为相似的。  相似文献   

2.
着重从两大方面探讨哈姆莱特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的悲剧性:1)从哈姆莱特的皇室家庭贵族身份和人文主义的教育背景分析他的初始性格;2)从剧情的发展来阐述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局限性最终导致哈姆莱特性格的转变和复仇拖延亡命的悲剧。结论是:哈姆莱特的悲剧性实质上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文主义者缺乏对现实社会不可调和矛盾的本质认识,揭示出社会的进步必须依靠改革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哈姆莱特的性格是文学史上一个解不开的谜.从对文本的细读发现老哈姆莱特的鬼魂出现、哈姆莱特受鬼魂之托复仇雪恨一事具有强烈的新教预定论色彩,"重整乾坤"便成为哈姆莱特命定的使命.然而一方面"重整乾坤"和哈姆莱特个人的价值追求背道而驰;另一方面,肮脏、混乱、虚无的现实使他找寻不到重整乾坤的希望和生存的价值,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迫使哈姆莱特将自我流放到疯狂、自杀的边沿.  相似文献   

4.
高觉新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重要人物,这一处在"夹板"中的悲剧形象,是一个复杂矛盾的综合体。他的悲剧的一生,既是其所处的时代、社会、家庭等客观因素造成的,也是个人自我选择的主观结果。作为传统文化的忠实执行者,高觉新的一生充满了浓重的悲剧色彩。这一典型形象,正反映出传统文化对个体人的毁灭,因而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传统文化负面性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5.
范钦良 《课外阅读》2011,(5):245-245
高觉新是巴金小说《家》中成功塑造的艺术典型,特别是对高觉新畸形个性特征的刻画尤为触动人心。中国20世纪伊始的新旧的思想激烈冲突,是造成高觉新这一典型的 畸形性格的直接原因。本文试就其性格形成的原因、背景、特征表现及典型的社会意义进行阐述。进入21世纪,分析高觉新双重性格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有着更加广阔的文学价值,因此,在当下进一步阐明了高觉新这一典型人物形象对新世纪中国青年仍具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家》以其独到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千千万万的读者,震撼着人们的心。“《家》的出现成了新文学史上的一块丰碑,轰动了整个文坛。”(陈丹晨《巴金评传》)。《家》的成功在于成功的塑铸了人物形象,作品中70多个人物都有血有肉,各具特色。在这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塑造的最成功也最具艺术感染力的应该是高觉新。作者把他放在变化着的历史背景、家庭环境和人物所处的地位中.全面的、充分的展现其复杂的思想和矛盾的性格。一、高觉新性格特点。首先是过分的顺从。高觉新有一种超处寻常的忍耐力,能…  相似文献   

7.
论高觉新悲剧性格的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的艺术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都十分注意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别是对人物个性特征的刻画。巴金《家》的高觉新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丰满而又独具一格的艺术典型,多年来这一形象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议论,进入21世纪,分析高觉新悲剧性格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有着更加广阔的社会意义,本文分析了高觉新悲剧性格的特征,并从传统文化背景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形成其“二重人格”的典型性格做了深层次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高觉新这一典型人物形象对新世纪中国年轻人所产生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哈姆莱特为什么一再拖延,迟心不动手为父复仇?这就是所谓“哈姆莱特之谜。”它是理解整部悲剧的关键。造成哈姆莱特失去行动能力的原因有二,一是性格上的矛盾冲突:为父复仇,重振乾坤的责任感促使其行为,软弱的个性又使其本能地逃避责任,行动缺少勇气,逃避又受不了良心的遣责,最后只好“听凭自然”;二是思想中的矛盾:他明了复仇的重大意义,但对人性的疑问和对人类的失望,使他感到现实无法改变,进而从形而上的生死意义上去追问人类的生存现实,并得出了“忍受命运的毒箭”和“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说不上谁更有价值的结论,最终消解了行动的意义。哈姆莱特不能克服自己身上的矛盾,这导致了走向毁灭。哈姆莱特之谜实质上是一个关于人类的司芬克斯之谜,它提出的是人是什么、将向何处去的问题,具有永恒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07,(7)
众所周知,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人文主义学科,其教育功能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具有现实的实用价值,但看似"无用"却有"大用"。历史教育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包含了极富理性的人类活动的经验与教训,不但有助于今天的现实,还可以指导我们未来的行动。以史为鉴,可通古今之变,知社会兴替之道;学习历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人文素质,有助于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二)重点掌握悲剧《哈姆莱特》 1.思想内容。该剧取材于《丹麦史》和以前在英国上演过的关于哈姆莱特的剧本,以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为基本情节,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现实。①以王宫内外为背景,围绕着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同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描绘出英国的社会现实生活图景:危机四伏,民怨沸腾,正义被践踏,百姓遭受掠夺凌辱,统治集团道德沦丧,利  相似文献   

11.
吴双 《考试周刊》2009,(31):30-31
在家族文化的熏陶下,高觉新作为长孙,他有维护封建家庭长治久安的责任,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服从。“五四”新思潮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对封建家庭不满却无力反抗.只能采取“不抵抗主义”来逃避现实。以求得家庭的“安宁”。在理想与现实、思想与行动的冲突中煎熬着,他的人生就是一场悲剧,是长子的悲剧,是“不抵抗主义”的悲剧,更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略论独立战争时期美国政治思想的特点李景旺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政治思想是当时美国社会现实的反映,它随着社会矛盾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而发展。独立战争时期的美国具有与当时欧洲各国所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所以这一时期的美国政治思想就具有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历史的内容从本质上讲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从古到今,每个历史人物,有不同的出身,代表着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进行了不同的社会活动,产生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他们的活动有时候很复杂,很矛盾,也就是说每个历史人物都具有明显的个体特征,例如时代特征、阶级性质、地方特征、行为特征等。本文以对拿破仑的评价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个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思妇原型源自《诗经》中的情爱诗,是当时社会男女恋爱婚姻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思想情感艺术的折光。因为从她们身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不局限于封建社会初期的周代,而是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很有代表性。所以说,她们具有深刻的社会与现实意义。《诗经》中的这些处于婚姻爱情家庭中的女性形象,既是对当时现实社会中的女性一定程度上的再现与升华,同时又反映了时人对至情至爱的追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15.
社会生活是作家进行创作的唯一源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也为作家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在历史“十字路口”,社会矛盾的激化、各种力量的斗争,对社会前途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和思索,为伟大作品和不朽的艺术典型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哈姆莱特》中的哈姆莱特,《浮士德》中浮士德,《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阿Q正传》中的阿Q就是这样一些作品中的不朽形象.著名作家巴金所  相似文献   

16.
自从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莱特》问世以来,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形象引起了许多文学评论家的注意。人们按照各自的理解,对它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对哈姆莱特性格发展阶段的划分,又有种种不同的角度。但是一般都把哈姆莱特的性格发展分为快乐的王子,忧郁的王子,延宕的王子和行动的王子四个阶段。我们认为这种分析仅仅是从外部,也就是说它只注意了人物性格的表层,没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对人物性格发展阶段的划分,它既不能体现哈姆莱特心灵发展变化的轨迹,也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例如:把哈姆莱特的最后阶  相似文献   

17.
从欧洲戏剧发展史的意义上说,文艺复兴戏剧是继古希腊戏剧之后的又一高峰.莎士比亚是这一高峰的杰出代表.古希腊戏剧是以人的命运为主体的命运悲剧,反映了人同命运的抗争;莎士比亚的悲剧则是以人的个性力量为主体的性格悲剧,反映了个人同社会的冲突.从命运悲剧发展到性格悲剧,艺术地展现了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人自身发展的历史.探讨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无疑有助于我们对人自身本质力量的认识和对这种本质力量的丰富性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在现实中正视自我,把握自我,完成自我;或成为我们自我意识的一面镜子,成为我们正在创造生活中的一个审美判断.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主要是指著名的四大  相似文献   

18.
高觉新与方鸿渐同是从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落的封建家庭走出来的读书人,有共性,亦有差异。文章切入分析他们的双重性格,并从他们在大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对矛盾的处理和对待婚恋的态度上,剖析这对重压下的病态灵魂。  相似文献   

19.
家庭在培养儿童道德情感上具有学校和社会所没有的优势,然而现在家庭的德育的教育方式却忽视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在孔子"礼"、"乐"、"诗"的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在家庭德育中对这一思想进行借鉴,将大大的有助于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程陵 《当代电大》2001,(7):26-28
4 论述题 1)为什么说《神曲》具有两重性? 2)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 哈姆莱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品格高尚、多才多艺。对现世、人生、人与人的关系、爱情、友谊都有与传统教会观念不同的看法。但哈姆莱特在剧中出现时却忧心仲仲,忧郁成为他性格的特征之一。其原因是现实与他的人文主义理想相悖。哈姆莱特回到丹麦时,国家正逢乱世。父死母嫁,叔叔篡位。他从父亲的鬼魂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并决心替父报仇。他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的责任,不断地与敌人周旋,却始终没有下手杀死克劳狄斯。哈姆莱特行动延宕的原因主要是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是替父报仇,还要按照人文主义理想改造现实,改变这个颠倒混乱的社会,在这一方面他感到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