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万寿寺》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小说本体的理解,其中着力营造的"长安城"既是与现实生活相比照的艺术空间,也是小说本体的隐喻;而湘西凤凰寨的构建则充分践行了作者在小说叙事、伦理等方面的思想;作品中种种人物塑造除了寄寓了作者的生存理想外,更是涉及小说功用、主题等本体观念。深入解读《万寿寺》,对把握王小波的文艺思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D.H.劳伦斯认为所有的艺术实质上都是象征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反复出现的"森林"意象,体现了劳伦斯写作中的象征主义手法。本文将以"森林"意象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包括古老阴郁的森林形象、绿色的森林象征、伊甸园的隐喻,以及森林作为人体本身的喻体。  相似文献   

3.
小说《围城》中色彩瑰丽、新奇独特的隐喻,构成了钱钟书独特的写作风格,但同时也向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挑战。茅国权在翻译此部小说时,对其中的诸多隐喻进行了传神达意的翻译,赋予了读者极大的阅读享受。但是,由于译者忽视了英汉文化间的细微差异,某些意象翻译出现了误差。从概念隐喻理论来看,《围城》英译中的意象误差主要有两种情况:隐喻认知的偏离和隐喻认知的缺省。有可能导致译语读者对原文理解的偏差,难以领略小说原文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玻璃船》是韩国女性作家全镜潾创作的一部介于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小说,讲述主人公金恩玲、文友庆、李振之间的情感纠葛,意象鲜明。小说借植物意象群表征人物的"自缚"特性,营造"星"意境作为命运"沉沦"走向之隐喻,采取意象复现策略凸显主题悲情状态,充分展示意象的叙事功能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小波的同性爱题材小说《似水柔情》,以身体哲学隐喻中国人生存的权力关系,既有非常强的现实指涉,也体现福柯等后现代哲学家的理论熏陶,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同性爱题材小说文本。同时,王小波既持有文化批判立场,也存在文化逻辑的内在悖论,在"承认同性爱"与"以同性爱关系隐喻社会批判"中常常陷入顾此失彼的尴尬。  相似文献   

6.
对《达洛维夫人》,评论家们一直认为其中丰富的意象描绘含有矛盾性、悖论性。作为现代主义作家的先驱,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她的作品中早已采用了矛盾写作手法。因为小说充满悖论性的诗意隐喻,往往造成阅读的困难,本文试从《达洛维夫人》中的隐喻研究入手,探索伍尔芙对现代生活的理解。其中,窗户的意象、钟声的意象和起伏运动意象作为本文主要探讨的三个具有悖论性的意象隐喻,将有助于揭示伍尔芙的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和她在这部小说中表现出的对现代生活矛盾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在小说中通过对"水""火"以及"路"等典型的具有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的《圣经》类型意象的使用,出色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宗教救赎的紧迫,从而在宏观艺术叙事上实现了与隐喻罪恶和衰败的"阿特柔斯房屋的倒塌"主题的完美呼应。  相似文献   

8.
《黄雀记》正文中并未出现"黄雀"这一意象,然而"黄雀"却是一个贯穿小说全篇的深刻隐喻。它自古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发而来,隐喻了小说中人物命运间的互相牵制与纠葛。又由于苏童笔下的人物具有深刻的时代象征意义,故而"黄雀"的隐喻又暗含了过往时代对当下的影响,它隐喻的是潜在而强力地影响着当代人命运的久远的民族历史与传统,是历史的承续性与不可逆性,是一个民族最原初的生存方式与精神意识对该民族的永久性影响。苏童在《黄雀记》中利用"黄雀"这一意象并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塑造将深刻的时代隐喻蕴含其中,展现了作者对"文革"以来的中国发展史、对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以及对当代人生存方式与精神状况的严肃探讨,也展现出苏童那一代人的迷茫与困境。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与绘画同道"的观点,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对其国际主题小说《黛西·米勒》的空间叙事形式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詹姆斯在小说创作中借鉴了绘画艺术中的空间概念,他以地志空间画意书写为媒介建构文本描绘空间、以地志空间文化因子驱动的情节设计建构文本纪事结构空间、以路径意象为认知媒介建构文本意义模式隐喻空间.詹姆...  相似文献   

10.
德本加是藏族当代文坛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他的小说蕴含着极深的哲思,是对藏民族灵魂的真实触摸。《枯叶》作为他小说集中一篇独具特色的小说,蕴含着多重意象。文中笔者运用叙事学理论对其小说的叙事特征以及"枯叶"的意象进行解读,通过叙事艺术和意象的阐释,藏民族最本真的文化内涵得到凸显。并透过主人公悲惨命运,来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寻求人生的积极突围和民族的出路进行思索,在思考中也孕育着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小说《植树的牧羊人》一个显著叙事特征是使用隐喻手法,“牧羊人”“橡树”“泉水”“蜜蜂”是本文具有隐喻意义的四个典型意象。从隐喻视角解读小说的这四个隐喻意象能够实现深度阅读,了解隐喻意象在西方文化视域中的本源义,理解隐喻意象的语境义,把握隐喻手法的叙事功能,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感悟小说丰富而深刻的意蕴。  相似文献   

12.
从叙事隐喻与叙事功能的视角对《呼啸山庄》中的风意象群进行解读,认为在《呼啸山庄》中,风以及类似风或与风相伴随的物体构成了一个完美的风意象群,它是小说文本中激烈的情绪与情感宣泄的叙事隐喻,既具有维度又具有功能,其维度构成了作品思想内容的组成部分,其功能体现在叙事隐喻的主题化色彩。风意象群的叙事功能体现在破坏一系列稳定性的环境,而文本对不稳定性因素进行解决则推动了《呼啸山庄》的叙事进程。  相似文献   

13.
D.H.劳伦斯认为所有的艺术实质上都是象征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反复出现的“森林”意象,体现了劳伦斯写作中的象征主义手法。本文将以“森林”意象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包括古老阴郁的森林形象、绿色的森林象征、伊甸园的隐喻,以及森林作为人体本身的喻体。  相似文献   

14.
生态批评大潮中出现的环境文学作品常使用隐喻这一修辞手法,由此而产生的意象也有着深刻的含义.加拿大著名女作家阿特伍德的作品<羚羊与秧鸡>作为一部生态启示录小说充分发挥了隐喻的作用创造了许多引人深思的意象.本文就其中部分意象,如"喜福多"和"天堂计划"等进行分析,以加深对隐喻的理解并阐释其启示录内涵.  相似文献   

15.
对于王小波的小说《万寿寺》的解读,历来的研究者们多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或探索其复杂的叙事艺术,或探索其虐恋—权利游戏,或探索其狂欢化诗学,而少有论者专章探讨《万寿寺》与唯美主义的关系。笔者即试从唯美主义的角度解析小说《万寿寺》,以期揭示出王小波在文本中流露出的唯美倾向。  相似文献   

16.
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镜子"意象作为"抽象感知世界"重要的形式意义,可以说是他的小说创作的基础。通过分析博尔赫斯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叛徒与英雄的主题》和《特隆、乌巴克尔、奥比斯·特蒂乌斯》,讨论"镜子"意象是如何作为博尔赫斯小说"抽象感知世界"的形式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刘晓 《海外英语》2016,(4):186-188
认知语言学下的隐喻分析和分类研究一直是很重要的课题,然而关于隐喻的分类问题众专家学者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作者发现中国道家五行的相生相胜学说,以及五行归类理论和隐喻的映射关联,分类范畴理论有很多共通之处,故意图在五行学说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语言学家Lakoff和Fauconnier&Turner关于隐喻的理论知识,对弗吉尼亚沃尔夫小说《海浪》和《达洛维夫人》中的自然意象隐喻进行分类分析,该文主要截取了"金意象"隐喻的例子,通过分析意在更好的理解隐喻的生成原则和隐喻关联建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镜子"意象作为"抽象感知世界"重要的形式意义,可以说是他的小说创作的基础。通过分析博尔赫斯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叛徒与英雄的主题》和《特隆、乌巴克尔、奥比斯·特蒂乌斯》,讨论"镜子"意象是如何作为博尔赫斯小说"抽象感知世界"的形式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张雪丽  代月梅 《海外英语》2012,(23):165-166
为了让译者能够对文学语言中的喻体意象进行恰当地转换,应用概念隐喻理论,研究了文学作品中喻体意象传递的策略,以小说《围城》为例,发现小说翻译中多采用保留喻体意象的策略,尽可能地保持源语文化特征。分析表明,保留喻体意象,是实现文化交流,准确地传递汉语作者思想的最佳途径,也是隐喻翻译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保留喻体意象不仅保留了汉语中隐喻的特征,而且还易于接通汉英隐喻的关联文化内涵,激发英语读者对汉语作品的想象和理解。因此,文学翻译中,汉英隐喻转换时应以保留喻体意象为主。  相似文献   

20.
王小波其人其文存在明显的"逃离"意象,表现为小说中逃离和生存中逃离。小说中逃离主要指小说人物的逃离和小说叙事的逃离;而生存中逃离则着重从其自由撰稿人身份来考察对体制的逃离,边缘处沉默则是对中心的逃离。逃离的起点是无趣,逃离的终点是诗意。在诗意放逐的时代,王小波更显现其可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