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家声音     
<正>毕飞宇认为小说最高价值是上升到文化作家毕飞宇日前做客华中科大"喻家山文学论坛",就当代文学经典化话题阐述看法。毕飞宇说,作为一个写作的人,写作时不去辨别经典,是荒谬的。可是任何一个写作者,包括自己在内,永远不会把经典放在说话和文字中,那不好看。毕飞宇说,如果写一个作品,第二天就会死,不为活着,那写它干吗?写作是为生的,不是为死的,他写作,就是要让自己的作品比自己更好、更久的活下去。如何让自己的小说活得更久?毕飞宇说,自己  相似文献   

2.
正你亲近过童话吗在平时,很多人听到我写童话时,几乎都会表现出怪异的神情。有的会惊讶:"什么?你竟然会写童话?你怎么也会写童话?你哪有时间去写童话?你的童话真的是你自己写的?"他们的潜台词就是我不可能会写出童话,甚至是没有时间去写。也有的听到我会写童话,他们微笑着说:"噢,怪不得,你是个童话大作家。"言外之意就是说怪不得我这么幼稚吧。但是,等我  相似文献   

3.
韩蓁 《今日中学生》2007,(25):40-42
有朋友问我,写小说有没有什么技法?我回答说,好像应该有吧,不过,我是没有翻过那类书的。他十分惊讶:那你的小说又如何写呢?我说,一旦有了创作冲动,脑子里有了人物形象或者是故事梗概,我就写了。真的,我弄不明白那些"技法"从何而来,也从来不往自己的小说上套。我喜欢无拘无束,轻松自在,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研究小说技法,是文学教授和评论家们的事。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一天,当一个完全不喜欢我的读者看完我的小说后,他会说:我讨厌这个作者的语言,讨厌她的叙事节奏,讨厌她的价值观,讨厌这个故事,讨厌这群莫名其妙的人物,可是,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觉得这个小说,似乎有什么地方还不错,那个“还不错”的地方,就是我全部的诚意。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我是一个特别怯懦的人。但是谢天谢地,我不怕在我的小说里把自己撕开来给人看,因为除了这点勇气,我一无所有。我知道这个世界永远是让拥有诚意跟勇气的人去当炮灰,但是小说偏爱的恰恰就是现实生活里的炮灰们。这就是我如此痴迷于写…  相似文献   

5.
正曾有评论说毕飞宇是"写女性心理最好的男作家"。毕飞宇在一次访谈中回应说:"说起我写的人物女性的比例偏高,可能与我的创作母题有关,我的创作母题是什么呢?简单地说,是伤害"。[1]伤害,是毕飞宇作品的关键词。他的作品中总是弥漫着一种古典的忧伤,他用平实朴素又暗含讽刺的语言叙述了社会对女性爱的缺乏,乡村女性为生存环境改善所作的艰苦努力,以及男权伦理社会对女性无意识的伤害。毕飞宇的"玉米"系列展示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乡村  相似文献   

6.
作家声音     
正毕飞宇认为不着边际的疼痛是他写作的理由毕飞宇日前接受采访时说:我是从小村庄到小镇、县城、小城市、大城市,这样走过来的。老实说,题材是很宽,但我还是有底的。疼痛首先是气质,然后才是身心。我是一个疼痛的人,这不需要形而下的依据。我没遇上什么挫折,也没经历大的天灾人祸,是平平安安长大的。"文革"对我也没有直接影响,"文革"开始时我才两岁,能知道什么?但我就是要写,不写就不安,渴望写出"文革"时我们的"疼"。这种精神背景下  相似文献   

7.
有评论者认为,毕飞宇的短篇小说《睡觉》主要是塑造了一个"温文尔雅,善解人意,甚至还有几分含蓄和羞涩,且又精明异常"的二奶形象,但笔者认为小说的主旨并不限于此,主人公"小美"只是一个载体,毕飞宇在小说中塑造"小美"这个角色,不单单是在工笔勾画一个"二奶"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其实还有更高层次的指涉,那就是将反思的矛头直指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一个写作培训讲师,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老师,我不知道自己适合写什么类型怎么办?我不知道哪种文风适合我怎么办?我想专职写,又怕赚不到钱怎么办?我每次说的答案都很简单,那就是你不停地写写写,写着写着,你所有的迷惑都会烟消云散。其实我当初写作时,也有类似的迷惑。我不知道自己适合写什么,不知道要选  相似文献   

9.
<正>一、问题的提出前一阶段在讲授选修2-1的第二章《圆锥曲线》时,有一位学生问我有没有听过《悲伤双曲线》这首歌,我说没有,学生说老师你OUT了.事后我到网上去听了这首歌,觉得旋律好听,歌词写得更好:"如果我是双曲线,你就是那渐近线,如果我是反比函数,你就是那坐标轴,虽然我们有缘,能够生在同一个平面,然而我们又无缘,漫漫长路无交点,为何看不见,等式成立要条件,难到正如书上说的,无限接近不能达到……"  相似文献   

10.
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 我开玩笑、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相似文献   

11.
妈妈的唠叨     
"张晗麟,作业写好了没有?写好了就快点去读书,预习课文."这句话有(又)在我耳边响了起来.(以人物语言开头,非常新颖!) 我妈妈经常这么对我说,都说了几百、几千遍了.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了,我("我"删除)不耐烦的(地)对妈妈说:"你好烦人,能不能不要再说了啊!…"(")我烦人,你要是好好学习,我能天天都这么说你吗?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哪)那一个不比你(学习)好的("的"删除)呀!"妈妈生气地说着.我理直气壮地说:"你每次都这样说,我学习就是不好!你难道以为我想这样吗?我也想当一个好学生呀!""(")你要是真这样想,那你就付出实际行动呀,不要整天都用嘴说说就完事了!"妈妈面带怒相地说."我……"我这时也说不上话来了.这时我生气地说(改为:不过我马上又赌气地说):"我就是不好好学,你能怎么样?""(")那你就不要学了,出去捡破烂吧!我也不管你了!"妈妈终于发怒了,眼泪也流了出来.(人物对话写得不错,如果再多一点神态、心理、动作描写就更好了)  相似文献   

12.
童年     
蝈蝈在笼里唱了不要了那片麦芒我的童年就粘在课本上了读书、读书写题、写题反反复复的时光不要用小手去捏蜻蜓的翅膀不要去看望山坡啃草的小羊那样日子会溜走啊老师会责备更会疼在妈妈的心上简评这个年龄写诗,其实方便的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个人在这个年龄的时候都是当然的诗人。他的梦话甚至都有诗歌的气息呢。但是这只是最低的要求。而且也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写自己。写写自己的幻想,写写自己的生活……诗和好诗还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读书,需要读很多和诗歌有关的书,也还要读很多和诗歌无关的…  相似文献   

13.
韩蓁 《今日中学生》2006,(28):41-42
在写作,尤其是在文学作品的写作中,场面描写是少不了的。我的少年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反映川西地区风俗民情的,被儿童文学界称为“少年乡土小说”或“川西风情小说”。这其中的一个特点就是比较注重有特色的场面描写。场面描写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要是铺排不好,处理得不当,那人物就立不起来,作品也会乱成一团麻。我写的中篇小说《赶庙会的孩子》,五万多字,反映一群穷苦少年在池桑镇大庙会期间的生活和遭遇,表现孩子们在与丑恶势力的斗争中所展露的坚强、勇敢、机智和团结互助。写这部作品时,我十分激动和兴奋,有很多故事急于告诉…  相似文献   

14.
<正>我是在"文革"期间读完的小学和中学,十年里我没有好好学习。1983年我开始写小说时,认识的汉字也就是四千个左右,几年以后中国的批评家们纷纷赞扬我的语言简洁,我告诉他们:"那是因为我认识的字不多。"我想,每个人都有其短处。不要害怕或者掩盖自己的短处,因为从短处出发,往往会走出长处来。这是我的一个人生经验。另外一个经验是:有时候我在构思时觉得将要面对一部很大的作品,结果是越写越小。有时候觉得自己面对的只是一部  相似文献   

15.
“藏书”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藏书"是什么意思吧!你们会说"这还不简单,不就是图书馆里储藏的书吗!"可是在我们家,"藏书"却另有含义。我妈妈有一大爱好——藏书。她为什么喜欢藏书呢?那是因为我非常爱看书,古今中外的小说以及科学类书籍我都喜欢。我读过《母亲》《我是白痴》《封神演义》等。我太迷恋课外书了,一看就没完没了,有时都忘掉写作业了。妈妈是又高兴又担心,怕我弄坏了眼睛,不得不把书藏起来。有时放在衣柜里,有时放在床板下,可都被我翻箱倒柜地找了出来。我也特别喜欢藏书,这招是跟妈妈学的。我不但能藏书,还有一个绝招——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戒烟日"那天,我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爸爸的缺点》。说爸爸有很多优点,只有一个缺点,就是抽烟。现在我却发现爸爸又多出一个缺点,那就是知错不改。上次爸爸看了我写的作文,说:"我一定要戒掉抽烟的坏习惯。"可是这句话说完到现在都好长时间了,  相似文献   

17.
作家阎连科日前接受采访时谈到他在新一年的创作计划,他说:今年我会写一部长篇小说,题材还会延续以前的风格,半乡村半知识分子。但这次我想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地去写这篇小说,没有任何顾忌,不考虑出版、不考虑所谓的艺术要求。我把今年当成一个自由的假期,可以让我为所欲为地去写一些东西,让我的小说充满胡扯八道的味道。  相似文献   

18.
常有学生问,新闻、通讯如何写?我说看报去,人家怎么写,你就怎么写。有些学生问,评论如何写?我说,报上天天有,大评论、小评论、文艺评论、思想评论、读后感、编后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挑着读吧。也有不少学生问小说怎样写,散文怎样写,我亦常回答道,读小说去,读散文去。于是他们不免会想,这位老师的惰性太大了。其实不是我懒,也不是我讲不出来,而是我不大赞成“文章作法”、“新闻要素”之类的说教。我主张以文习文,从活的文章中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作品信息     
<正>●毕飞宇推出首本随笔集《写满字的空间》毕飞宇第一本随笔集《写满字的空间》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的第一部散文随笔集子,散文主要靠你和生活的关系,要去感受和判断,它离作者特别近,所以你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它会将你全部暴露出来。我比较害怕这个,所以散文在我眼里是  相似文献   

20.
谈到对一篇小说、乃至于对所有文学作品的评价,或许总绕不开这样一个问题——这篇小说写了什么?无论一篇评论运用了怎样的理论,采取了怎样的视角,看上去怎样玄而又玄,其实都是在回答这样一个俗而又俗的问题。我们似乎注定了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从一篇小说“写了什么”中使劲找出一些特别的东西,否则这篇评论和这篇小说都算白写了。我为此栏目写小说赏析已有三年,故而也为一篇篇小说究竟“写了什么”而琢磨了三年。如果是第一次面对美女,且美女问我她究竟哪里漂亮,我或许会欣然答之甚至手舞足蹈;可如果连续来上几十位美女,个个作如是问,那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