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老舍是新文学阵营中为数不多的可以把雅俗融合在一起的作家之一,他在新小说的写作中并不刻意避俗,俗中有雅,大雅近俗。雅俗共赏是老舍的文学魅力之一,《四世同堂》是老舍最满意的一部长篇小说。文章以《四世同堂》为例,分析老舍在民间立场下的平民意识和贵族气质。  相似文献   

2.
文章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老舍的爱国精神,分析了他的《四世同堂》以及其他有关作品对全民抗战尤其是当时国民政府抗战的表现,也揭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四世同堂》未能出版,以及老舍因此不愿出文集的原因,并指出了新时期出版的《四世同堂》鲜为人知的被删改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田沁鑫成功地将其搬上了话剧舞台,自2010年首演以来,备受关注。话剧《四世同堂》在人物语言上继承和保留了老舍原著小说中的语言风格,通过"儿化音"和老北京方言土语的运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京味儿"特色。同时,在"京味儿"语言的背后也蕴含了鲜明地域性和强烈时代性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了老北京人的精神和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4.
正走近名人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1957年写作《茶馆》,为新中国成立后杰出话剧作品之一。老舍的作品很多,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赵子曰》、《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等。有《老舍全集》。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老舍既是一位杰书的小说家,又是一位优秀的剧作家。作为小说家的老舍,他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反映都市市民社会生活的小说,以出色的人物塑造和世态风物描写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作为剧作家的老舍,他的话剧主要创作于两个时期:一是抗日战争时期(1939-1943),共创作《残雾》等剧本9部,一是新中国成立后(1950-1961),共创作《方珍珠》等剧本15部。老舍的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以《龙须沟》、《茶馆》为代表。因《龙须沟》的成功,老舍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而《茶馆》更成为中国话剧的享有世界声誉的经典。  相似文献   

6.
揭露和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表现和歌颂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它“是老舍自己所喜爱的作品之一。”(胡絜青《四世同堂》前言)近年电视台将它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播放过,它的作者、人物、故事情节,已经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了。可是,《四世同堂》的语言有什么特色呢?却未必是尽人皆知的。本文拟对《四世同堂》的语言特色作粗浅的探索,以抛砖引玉,就正于同行。  相似文献   

7.
老舍先生是深受人民爱戴的文学大师,是首都人民的骄傲。他的许多作品如《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二马》《月牙儿》《四世同堂》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绝大多数人称“老舍”先生为“老shě,也有人说应该读作“老shè”。究竟该怎么读呢?  相似文献   

8.
《当代学生》2013,(Z1):54-56
姓名:舒庆春,字舍予别名:老舍民族:满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899年2月3日逝世日期:1966年8月24日职业:作家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更让人叹息的是,1968年作家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的失之交臂。这一年,老舍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并最终在5个候选人投票中,获得最多  相似文献   

9.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作品集中地描写了市场生活,成功地塑造了市场形象,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再现了市民的性格特征,表现了老舍先生对市民刻画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0.
作家的广告     
在中外文学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作家曾亲自动手撰写广告给世人留下一批文质兼美、堪称典范的广告文学佳作。不过作家所处的环境不同,广告的技巧也大相径庭。巧妙利用空白老舍是我国杰出的人民艺术家,是世界知名的作家、戏剧家,其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蜚声海内外。老舍可以说是我国现代作家中为自己的作品写广告的第一人。1934年12月,《论语》半月刊连载老舍的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第九节,校样打出后,文尾还有一块空白。老舍提笔在空白处为自己的作品撰写了一则广告,作为补白。主编林语堂看完后莞尔一笑,当即签…  相似文献   

11.
以老舍《四世同堂》和《茶馆》为例,本文试图阐释老舍小说和戏剧的贯通性:即结构的简单化、自然化(人像展览结构等);表现手法上的小说戏剧化、戏剧小说化;主题上的对民族文化传统民族品格的审视与批判。  相似文献   

12.
《四世同堂》这部近九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以其丰富的蕴含为多种角度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切入,通过对作品文化意义的阐释,完成对作品的再评价。一老舍创作《四世同堂》的时候具有自觉的文化意识,这是无须证明的,只要看一看作品中许多关于“文化”的议论就可以明白。问题在于:文化意识在《四世同堂》中究竟处于怎样的位置?笔者认为:文化问题是《四  相似文献   

13.
一提到老舍 ,我们会马上想到战火硝烟、激情滚沸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笑里含着泪的《二马》、《老张的哲学》 ,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并因之遭到攻击的影射性科幻小说《猫城记》 ,对旧中国女性悲惨命运深度揭示的《月牙》 ,还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人无法逾越的惊魂之作《骆驼祥子》、《断魂枪》 ,以及中国话剧的一个制高点《茶馆》……老舍的幽默、老舍的讽刺、老舍的平实亲切的京话、老舍笔下的老北京城、老舍对国民浸着泪的爱与关怀……都深深地烙印在中国文学绵延曲折数千年的长廊上。《济南的冬天》是老舍有代表性的优秀散文之一 ,要…  相似文献   

14.
以老舍著名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为特定语料库,聚焦于其中的正反问句,在详尽统计的基础上,探究《四世同堂》中正反问句的语用功能。将正反问句的语用功能分为探询、陈述以及指令三种功能,并在其下进行细致分类,分别列举实例,详细说明不同语境下正反问句的不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雅"和"俗"是一个从古延续至今的话题,是文人学士对文学艺术进行赏析和定性的重要概念。然而,"雅"和"俗"并不是绝对和割裂开来的。老舍以《四世同堂》为代表的家庭小说就在对国民性的批判、传统文化反思以及题材选择和语言运用中呈现出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6.
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我以为真正闪耀的明星,一是鲁迅,以他的思想深度;一是老舍,以他的悲悯情怀。老舍一生著作等身,精品叠出。无论是《骆驼祥子》还是《四世同堂》,无论是《茶馆》还是《方珍珠》,都堪称经典。可惜,《正红旗下》因为文革而被迫中断写作。否则,我们会对一段历史有更清晰更感性更深入更真实的知晓。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文学的殿堂中,老舍的小说自成体系,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自当是《四世同堂》。《四世同堂》以北平的"小羊圈"胡同为主要场景,以一群居于其中的平民为人物,描写了抗战时期北平人所遭受的苦难和他们的精神状态。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传神的人物描写,作者不吝笔墨,以娴熟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形像,无论是主要角色、次要角色还是小人物,都深入人心,真实地展现了一幅灾难之下北平人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18.
一、作品介绍1.作者介绍老舍(198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1951年12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月牙儿》,话剧《茶馆》《龙须沟》等。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创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  相似文献   

19.
《少先队小干部》2014,(4):32-32
我非常喜欢读书,每天都会捧着书看。这一周我读的书是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这部长篇小说叙述了抗日战争期间,在北京西城的小羊圈里发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喧哗与骚动》和《四世同堂》分别作为福克纳和老舍的代表作品,都是关于家族没落的题材,并以此来反映一个社会的崩溃和一个时代的结束,而这一家族的没落直接体现在青年一代的悲剧中。文章以平行比较的方法,对《喧哗与骚动》中的康普生家的三兄妹和《四世同堂》中的祁家三兄弟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福克纳关注家族没落过程中人内在的精神危机,而老舍所塑造的三兄弟的重点在于展示抗战背景下的国民性格。文章探索两者在以基督教文化为传统的美国家族文化和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中国家族文化之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