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电视讲坛类节目异军突起,以富于知识性和可看性赢得了观众的青睐。文章简要介绍了电视讲坛类节目的后期制作流程。从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的表达两个方面分析了如何使电视讲坛类节目更好地进行电视化表达.进而处理好传媒与学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以演播室为空间,主持人和参与者围绕主题即兴讨论并通过电视传播的一种节目形态.电视谈话类节目体现了现场交流与大众传播的结合,对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有着特殊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电视谈话类节目特点,针对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问题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对有效提高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业务素质,促进节目品质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电视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普及、影响最深入的大众传播媒介。据北京市一份调查表明,5~6岁的幼儿中有88%会独立操作电视,每天收看电视的幼儿占调查总数的91.6%。由于看电视已成为幼儿生活的重要部分,它对幼儿必然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多重影响。一方面,电视提供了一种适合幼儿特点的文化形态,有利于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它有助于幼儿认识广博的世  相似文献   

4.
《有报天天读》节目对电视和报纸两种不同媒介新闻信息的融合无疑是电视读报类节目的一大进步。这种成功的融合,得益于理念上的创新,更得益于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报天天读》的成功模式,为我国电视读报类节目的创新发展打开了一扇窗户。  相似文献   

5.
程美华 《文教资料》2011,(16):197-199
电视讲坛类节目渐渐冷清,其原因要从传播五要素进行一一探讨。从与大学课堂教学的比较中可知,电视讲坛类节目在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方式、受众、传播效果等方面都存在着必然走向沉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原则认为任何理性的言语行为都是由目的驱动的。电视访谈类节目结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双重特征,其传播学特征决定了此类节目的主要动力是访谈双方带有较强目的性的互动。因此,目的原则对电视访谈类节目互动话语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在目的原则的框架下对电视访谈类节目互动话语的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目的原则的适用范围,也将全面展示此类节目中互动话语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梁磊 《华章》2013,(14)
当今社会,随着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视野的逐步开阔,广大观众对电视新闻类节目的新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从电视节目的新闻价值入手,分析和讨论在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制作过程当中如何寻找、设置新闻点,从而提升电视新闻类节目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视机的大量普及,一种新的文化形式——电视文化已悄然形成,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处于其文化氛围中的每一位社会成员。而且,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环境,电视文化对幼儿的影响尤为显著。 一、电视文化鲜明的特征,决定了它必然为幼儿所接受。 电视的普及使幼儿最容易接受到电视文化的影响。电视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普遍、影响最深入的大众传播媒介。笔者在对一乡镇中心幼儿园近500名幼儿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公益类节目越来越受到各大卫视的重视,但电视公益节目在反映时代诉求、平衡社会责任与盈利需求、提升电视公益传播实效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深入分析电视公益节目的成长历程,找出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电视公益节目传播的策略,对促进国内电视公益节目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的十年中,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成了电视剧、综艺选秀类节目、婚恋交友类节目、娱乐谈话类节目等热点.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形势是形成这些热点的主要原因.同时,未来中国电视也面临着技术、行业竞争、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电视导播是创造节目的整体视觉和听觉的最后表现,具备即时制作的特性。电视导播必须精通传播工具,并通过它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制作人员的信任与合作,保证工作圆满完成。本文分别从节目风格、机位设置、场面调度等方面对常见的访谈节目、谈话类节目、杂志类节目及综艺类节目的导播技巧进行阐述。同时,也对目前正逐渐运用于大型现场节目的“两级导演、两级切换”的导播概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图像时代来临,幼儿把原先用于阅读图画书的时间,更多地用于电视、电影、电脑游戏和卡通漫画等动态图像之中。通过量化和质性的研究,了解图像时代亲子阅读的总体特征和具体过程,根据现状研究提出图像时代亲子阅读的建议:从幼儿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出发进行图像选择,发挥家长"重要他人"的积极作用进行阅读指导;家庭、幼儿园及社会系统共同营造幼儿阅读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视字词类节目是近些年出现的新兴电视节目.2014年,是中国电视字词类节目集中播出的一年,文章对现有省级土星卫视和中央电视台的六档字词类节目进行系统性分析,进而发现节目引发话题、教育等“汉字热”奇观.并对这一系列奇观背后的诸多问题进行思考.节目将汉语字词的考察从学校搬上荧幕,让熟悉的语言文字变得陌生,让久违校园的成年人重温旧时光.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泛娱乐化",是指电视、网络等媒体制作和播出格调不高的娱乐选秀类节目,人为制造笑料,到处"戏说",甚至新闻、社教类节目也掺进"娱乐"元素来取悦观众,由此衍生出以"泛娱乐化"心态对待一切的"祛魅"时代。在这个时代,一切严肃的都被恶搞、一切高尚的都被消解、一切深刻的都被戏谑,是否具有娱乐性成为评判的唯一指标。从表面来看,"泛娱乐化"打破了一本正经、高高在上、主流权威,给人一种"众生平等""集体狂欢"的美好感受。但为了讨好学生  相似文献   

15.
《柳州师专学报》2020,(2):25-29
社交电视作为一种节目创作的思维方式,随着技术的迭代已经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视听模式。文章以社交电视在河北卫视的"中华好"系列节目中的应用困境为起点,着重从内容、渠道、技术、受众等方面分析了社交电视在文化益智类节目中的普遍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视媒体与社交媒体如何在有效利用UGC、优化用户体验、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道路上实现互动与融合;此外,改变用户从被动收看到跨屏互动的参与模式,重建以节目为中心的电视观众群,并借助技术的发展,充分开掘AR带来的场景式体验,无疑也是当前社交电视在文化益智类节目中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兴 《文教资料》2010,(27):90-92
国内电视谈话类节目已达数百个,但让人记住不忘的极少.这需要从制作理念和制作方式上寻找原因。谈话类节目要走出困境,必须重视创新而非偏于模仿,以真情凝聚收视群体,并提高策划团队和主持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才开始进入我国电视荧屏的三种节目形态:电视真人秀、益智类节目、速配类节目,有着明显和浓厚的商业色彩与动机,容易走入盲目跟风、内容老套、缺乏新意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电视作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传媒,在娱乐文化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其中最重要的代表就是娱乐类节目。从早期的《综艺大观》到新近崛起的“真人秀”浪潮,电视娱乐节目经历了文艺表演色彩浓郁的滥觞期、游艺色彩显现的发展期、通俗文化渗透的转型期、知识挟娱乐外衣卷土重来的狂飚期、注重博彩色彩多样期、“真人秀”狂潮下的创新期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电视节目的“娱乐经济”还只是刚刚拉开序幕,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必然成为“娱乐经济”中最广泛最蓬勃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电视媒体作为教育教学工具已逐渐被社会所重视,尤其是电视台的教育类节目已成为对儿童、青少年、成人进行各种教育的重要手段。电视台的教育类节目从厂义上说,就是借助于电视工具(可以理解为设置)向人们传送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念,促进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活动。它包括两个方面,即学校教育和社会教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注意是指人们专注于某些有关信息而忽略其它无关信息的能力,由注意的选择性和搜索两个维度结合而成。幼儿电视教材是一种适用于幼儿教学,用电视传递信息的教材形式。如何将注意的选择性维量应用于幼儿电视教材的编制过程,使其真正能做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思考,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幼儿电视教材的使用现状   幼儿电视教材是以幼儿为主要教育对象,从幼儿的心里、生理特性出发,以幼儿教学大纲为依据编制的一种电视教材。由于幼儿受其年龄特征、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