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学术界,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以及广义的生态批评在寂静、冷清的氛围中出场,十年来经过一些人持续不断的努力,竟也渐渐铺下一片日渐蓊郁的绿荫。在青岛,这次“人与自然: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学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就是一个证明。与会的100多位中外学者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就“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的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就足以证明人们对这一学术领域的关注,正在与日俱增。就像学界一些明眼人指出的,与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学界掀起的一次次“理论新潮”不同,这次生态批评思潮的兴起,开…  相似文献   

2.
评《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张旷80年代中期,有“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与讨论,意在打通近、现、当代文学人为划分造成的学科割裂和隔阂,弥合支离破碎互不接续的研究状况,从而为在较完整的意义上把握这一时段中国文学区别于古典文学的特质提供了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关注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怎样进入二十世纪的现代学术视野 ,在具体联系二十世纪初文化学术形势及大学讲坛体派的基础上 ,确认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之研究的现代展开方式 ,兼综向来有彼此对立之势的新旧文学文化体系来作辨析 ,亦兼综向来视为分异的“文选”“桐城”体派来作辨析 ,并通过比照姚永朴《文学研究法》与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理论思路 ,揭示出以美学哲学为基础的现代文学理念和以篇章语言学为基础的传统文学理念在现代学术发轫期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4.
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牵头主办的“文学理论的未来 :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于 7月 2 9— 31日在北京举行。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来自亚洲、北美、南美、欧洲和澳洲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1 0 0余名文学理论家和文学研究者相聚北京 ,共同探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文学批评理论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疑古思潮回顾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北京国林风图书中心联合主办的“20世纪疑古思潮回顾”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9月13日在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考古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从事历史学、考古...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第三届研讨会简述荒林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中华文学基金会、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暨福建省文联、《台港文学选刊》等联合发起召开的“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11月22日至24日在厦门举行。这...  相似文献   

7.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文学——“跨世纪文学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张昌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海南省文学研究会共同举办的“跨世纪文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于1997年5月31日至6月5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专家学...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国际汉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黄振萍1997年1月5日至7日,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在辽宁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在清华大学召开了一次有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以及中国学者参加的“二十世纪国际汉学及其对中国...  相似文献   

9.
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和《中国文化报》联合主办,“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1998年8月23至25日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清华大学张岂之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学勤教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荷兰佛克玛教授,...  相似文献   

10.
流文 《对外大传播》2007,(10):42-43
2005年是美国著名记者、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埃德加·斯诺诞辰100周年,在北京大学和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的支持下,本刊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和媒体人,推出一组特别报道“斯诺百年”,从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交流的层面对斯诺的新闻理念和实践进行研究,因此,当“海伦·斯诺诞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之际,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共同邀请本刊参加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1999年6月我们应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邀请,于9日至22日在维也纳大学的展览大厅举办了为期13天的“胡同——北京人的家园”摄影作品展览,展出精制的黑白摄影作品40幅。北京大学和维也纳大学是友好学校。此次摄影作品展览是和维也纳大学首次主办的“中国文学、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为适应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我省每年都要举行一些重大的经贸和文化交流活动。仅1994年,就有第二届“昆交会”、省第五届民族运动会、第一届西南(五省区)国际招商会、国内旅游交易会、徐霞客国际学术研讨会、昆明国际条文化研讨会、以及由我办牵头组织的第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等。这些活动,特别是国际性活动都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外籍华人和海外侨胞、港澳  相似文献   

13.
东亚中国传统文化暨越文化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届“东亚中国传统文化暨越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 0 0 4年2月1 7日—1 9日在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越国故都绍兴举行。会议由浙江绍兴文理学院和韩国祥明大学联合发起,并由绍兴文理学院主办。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共56人参加了这次学术研讨。开幕式上,绍兴文理学院院长、宋代文学研究专家费君清教授致欢迎词。教育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资深教授章培恒先生代表与会专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代表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向…  相似文献   

14.
华裔美国文学是美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华裔作家在美国文坛涌现。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以独特的文化身份和生存体验再现中国形象,以文学作品为工具向西方读者传播中国文化。这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较早方式,也是华裔作家们参与国际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实践之举。该文从文化传播和文化自信的维度分析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文化,有利于探究华裔作家自信的文化书写态度和传播中华优良文化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后半叶,文学经典的研究批评必须面对媒介语境,已经成为一个显性事实。其中,电影改编作为一种重要的跨学科现代性媒介批评方式,是对文学经典文本在新时空环境中的重新认识与延伸拓展。从深层次上讲,电影改编可以让社会大众直观文学经典的传播学特性,知道文学文本并不是固步自封在特殊范围之内的物质实体,而是具有不断发展变化的丰富内涵与可变形式;从而树立起一种新的观念:文学经典的形成过程,就是不断地把每一时期、地域人们的阅读接受、批评思想融入文学文本之中,形成经典性与现代性的交融;另一方面,文学经典也是在批评对话中的"浴火重生"。现代性语境中,电影改编所体现出的比较文学视域与跨学科背景能有效促进对话关系的建立与批评思想的落实。从而,在现代性的学术平台上建构电影改编与文学经典之间的理论思考和美学批评,并进一步加强对文学经典文本的内涵丰富与学术批评。  相似文献   

16.
“国学与中国当代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与中国当代学术”研讨会综述桐川1997年12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与《中国文化研究》杂志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联合举办了“国学与中国当代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首都主要高校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著名学者李学勤、曹道衡、褚斌杰、聂石...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与经今古文学述略陶礼天一、引言刘勰的《文心雕龙》,体大虑周,包举洪纤,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论著的“成书之初祖”。在该书中刘勰从传统“经权”论思想出发,提出了他的文学“通变”说。可以说,“通变”观是其结构全书的一条逻辑主线,“通”与“变”...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民俗”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拟于2007年8月17-21日在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宫”的古都沈阳举办。会议将围绕民俗语言学的历史、理论和方法等主要议题展开研讨。会议由辽宁社会科学院民俗学文化学研究所、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国民俗语言与隐语行话研究所以及《文化学刊》杂志社、中国民俗语言学会、辽宁省民俗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民俗”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拟于2007年8月17日至21日在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宫”的古都沈阳举办。会议将围绕民俗语言学的历史、理论和方法等主要议题展开研讨。会议由辽宁社会科学院民俗学文化学研究所、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国民俗语言与隐语行话研究所以及《文化学刊》杂志社、中国民俗语言学会、辽宁省民俗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20.
由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编辑部共同举办的“文学研究高层论坛———文学研究与机制创新”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5月20至21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学者有陶文鹏、蒋寅、李春青、陶东风、赵敏俐、傅刚、陶礼天、韩经太、黄卓越、方铭、郭鹏、张德建、段江丽、钱婉约、李玲等。会议就当前文学研究中的重大和敏感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希望在古典学科和现代生活之间搭起桥梁,为传统话语和时尚话语的会通进行有效沟通。一传统学术方法与当代学术文化之关系有学者指出,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方法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