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做人,在至于至善”。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最高境界在于做人,做有品德的人,做善良的人。  相似文献   

2.
从“大师精神”看大学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从大师精神引导出大学精神——大学应该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殿堂,而不是打制工具的作坊;大学教育的本质在于教人如何做人,做一个完善的人、全面的人、高尚的人,其次才是教人如何做事;“人”是大学教育关注的重心和中心。  相似文献   

3.
大学不同于初中和高中,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不仅要锻炼自己的能力,更要培养一种对社会的人文关怀。钱宾四先生也曾指出中国的学问传统向来有三大系统,第一系统是"人统",其系统中心是人。学者,所以学做人也。一切学问,主要用意在学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有理想有价值的人。第二系统是"事统":即以事业为其学问系统之中心者,即学以致用。第三系统是"学统",即以学问本身为系统者,即为学问而学问。中国人历来重视"人统"。②《礼记.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直至做到完善。  相似文献   

4.
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界一直强调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学生"做人".本文认为,简单地讲"做人"是不够的,关键是"做"什么样的人.在迈向民主化与法治化的今日中国,所谓"做人",应该是做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合格的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5.
论做人教育视角下的大学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做人教育存在颇多的问题,成为与大学追求“成人”的教育目标极不和谐的音符。通识教育在思维方式、人的生存方式和对大学教育本质的理解等方面与做人教育存在相通性,因此通识教育的课程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大学做人教育的缺失,同时也有助于找回大学教育成就人格、塑造精神的本体职能。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教人做人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以教人“成人”为旨归。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使其学会做人,这应当成为高等教育的崇高使命,也理应成为教育的真义所在。则目前大学教育中存在的大学生做人素质缺失、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失衡、大学教育面临的窘境等不容回避的事实,使得加强大学生的做人教育成为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国际社会特别是高等教育界对做人教育的强烈关注,更加重了推行做人教育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因而,树立做人教育的理念,推行并加强做人教育,是21世纪中国大学教育应确立的新理念和应完成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人才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用人单位提出了大学毕业生要“先做人,后做事;做人和做事相统一”的呼吁。在做人方面,用人单位希望大学毕业生具有一定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稳定性。在做事方面,他们要求大学毕业生思路敏捷、灵活多变,具有独立创新的能力。如何在市场的要求和教育的理念之间保持一种平衡?这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是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精神堡垒。人文精神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做人的教育,学做人,首先必须学会思考所面对的所有问题,所以大学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怎样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9.
怎样让大学生勇于担当、坚定信念?其重要途径就是高校要积极开展人文教育. 简单地讲,人文教育就是把人变美的教育,或者说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中同古代的"大学"教育主要是人文教育,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教育也主要是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0.
大学是一种熏陶,大学是一种感觉,大学也是一种氛围;大学教会我们如何学习,大学教会我们如何生活,大学更教会我们怎样做人。这里的知识是你一辈子都学不完的;在这里,你可以参加集体活动,锻  相似文献   

11.
杨礼琼在《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浅析大学素质教育》一文中指出,大学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稳定的、内在的、综合的素质。这是大学素质教育内涵的第一个方面。做人包括基本品德、基本思想觉悟和政治态度:做事包括基本敬业精神、基本工作能力和与人合作精神;做学问包括基本文化素质、基本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基本治学态度和方法等。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又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大学素质教育要有全面的整体的要求。大学素质教育是针对高校中过分注重专业教育而提出来的,大学实施素质教育应把握两个…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在教育领域也有独特的思考.在沈从文的视野里,教育的主要形态是"人生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做人"."大书"、"小书"组成了沈从文"人生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而做人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人的责任感.本文根据职业类学校学生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尝试以责任感为核心,培养学生做"三种人"的德育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4.
浅议高校德育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巩固与提高的关系中小学德育的实质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品行的养成规范教育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习的重点是基本的做人规范和是非观念 ,教育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的表率作用产生示范效应 ,诱导学生反复模仿形成行为范式和思维定势。教育的结果是使学生能够进行基本的善恶和荣辱判断 ;大学德育实质是一种德育理性的熏陶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并产生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价值认同。大学德育的重点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理性思考弄清为什么和怎样…  相似文献   

15.
大学阶段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时期.高职体育应当成为学生学习做人的重要阵地.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健康个性的发展是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趋势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由于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急剧增大.受诸多因素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状况愈演愈烈.早在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的思想就已经包含丰富的诚信思想,主张做人要诚实、守信.本文主要从诚信的角度出发,探讨孔子的诚信思想对当代大学毕业生诚信教育的启示作用,力图使其能在现代教育的环境中深入影响当代大学毕业生的诚信观.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语言能力的学习和运用,更在于人文素养的积淀和养成。职业教育既要传授技术,更要注重育人。职业教育既不同于高中教育也不同于大学教育,对于这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人文素养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把人文素养的培养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培养学生立身做人的品格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弘扬大学文化强化育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办学历史、办学传统和学风校风在精神层面上的集中体现.大学的生命在于大学文化,大学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的人才培养等各项活动的开展.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在新形势下,积极传承、大力弘扬和深入发掘大学文化,对人才培养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最近有人针对大学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大学教育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这确实是各高校必须认真思考和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但与此同时,如果我们把它放在整个教育的链条上来研究和分析的话,这个问题似乎有着往下延伸探讨的必要。相对于普及程度不高的高等教育而言,对于最基本的“如何做人”的教育,毫无疑问应该是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道理很简单,因为很大一部分人因为上不了大学,也就不可能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才能懂得“如何做人”,所以必须要由基础教育来实现这个目标,否则,就会有大批不知道“如何做人”的人走上社会,那么,我们要构建…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大学文化以“做人”为核心问题,西方大学文化则在源头上体现了对“求知”问题的关注。近代历史上我国大学的“中体西用”与“全盘西化”两种文化变革模式,都没能真正取得成功。应当在认识上恢复对我国大学文化传统的文化自觉,以珍视与辩证地态度审视我国大学文化传统,根据时代特点在对我国传统大学文化关注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特点丰富对“做人”问题中“人”的理解,构建适合现代大学生长的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