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同喜 《武当》2005,(9):24-26
二、坎卦第二趟由龙形穿手生出:截肋、藏花掌、砍掌、削掌、二仙捶、虎扑掌、夺掌、连环掌。1、截肋捶(活步截肋) 掌法:由左掌在前,右掌在左肘下起手式开始,原地摆左步,左掌屈腕下沉内旋一周,变握拳于胸右侧,同时右掌在体前顺时针划弧一圈,变握拳于胸左式(图1)。右步上步扣步,左步跟移,左  相似文献   

2.
刘文波 《精武》2004,(3):22-23
子母绵掌步法主要有蛇形步与鹞子穿林。蛇形步既是套路练习的基础功法,也是技击的基本手法。用时可以从里门上步,也可以从外门上步近身。而鹞子穿林则主要着重于技击,用于躲闪后的外门上步进身。因此,这  相似文献   

3.
学习过了振藩基本拳法,让我们开始截拳道腿法与振藩指、掌、肘、膝技术的学习与训练。 第七节标指与插捶──犀利的振藩攻击法 标指与插捶攻击技术,皆来自 春拳,是犀利的振藩攻击方法。主要用于攻击敌人的眼部、咽喉、两肋和心窝。 一、标指 振藩拳法中的标指,手型有“泳春型”与“贯手型”两种。 “ 春型”的标指:攻击的前锋手成“标指”手型,拇指屈扣,四指微并拢,指尖微弯曲,掌心向下沿中线向前插出(标出)。后手放在头面部“正门”前,掌心向前成“正掌”,作为防御,可向前、向下封挡拍截,亦可向外拨挡对手来拳(图引、图…  相似文献   

4.
粼撇姗撇撇撇撇撇 按截拳道标准警戒 式站好,后足蹬地,前 膝向左侧弯曲,使身体 向右前方倾斜,同时, 后手化掌向前手腋下处 拍击,有格挡对方中段 攻击之意,前手以肘为 轴,向下划弧,自下而 上向前上方抽击而出, 力达拳背,拳打尽后快 速按直线收回,恢复成 截拳道标准警戒式。 馨 挂锤在击出时,身体 需要向右侧倾斜,所以前 膝必然要弯曲。这样做的 目的有三个:一是能更好 地完成防御。我方中线偏 移,使原来的要害部位变 成了空位,而后手又进行 拍手格挡,这样闪格一体, 是不容易出错的;二是加 长挂锤的攻击距离,即使 对方反应快速,在自己的 攻击…  相似文献   

5.
郭树璞 《武当》2011,(4):8-10
武当追风掌、风雷掌和白云掌,这三种拳术套路是道门内秘传护法上乘武学绝技。白云掌,又名三路炮捶,是三套拳之精华。它姿态古朴优美,技法精巧,结构严谨,三盘互应,阴阳虚实,刚柔相济  相似文献   

6.
依上式,化日字拳为掌。用掌根、掌心、劳宫顺序往下捺(指不过中线)。再用掌根、掌背、虎口顺序往右跨移成半阴阳掌,高不过膝,反复做3次(图1~6)。  相似文献   

7.
温永文 《武当》2006,(4):8-8
心意、太极、八卦并称内家拳三大门派,而与此三门有极大渊源的夕阳掌却鲜为世人所知,只在圈内个别秘传着。经笔者考证,夕阳掌与竹林沟五百余年所不外传的张阳拳是一派两枝——前期叫张阳拳,后期叫夕阳掌。由此可推知,夕阳掌是张阳 (字三凤)祖师所创。  相似文献   

8.
潘双喜  踪仓昊 《精武》2005,(2):42-43
少林金刚八式是高僧释德根(1914~1963年)所传,由八个招式组成,动作雄壮有力,迅猛剽悍,如雷霆万钧,势不可挡,讲究气发力发、手随声发。其演练要求是直来直去、大开大合、外形刚猛、内主安逸。据拳谱记载,金刚八式分别是一降龙、二伏虎、三分心掌、四穿捶、五盖捶、六野马掌、七捧肘推山、八单凤掌。为了弘扬金刚八式,笔者将降龙掌的练习与应用做一介绍,供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向运彩 《武当》2008,(3):25-27
(接上期) 第四掌、巽卦凤形掌——风轮式 怀抱单鱼式(同26图),沿顺时针右旋转走至巽卦。  相似文献   

10.
梁焕枝 《精武》2002,(3):48-48
当年,我和师兄弟们练叠掌对拆时,赵赴继师讲了这么一件事:20世纪50年代,赵师随冯廉师爷到广州教拳,同宾馆住有一泰国拳师,他看见我们打的动作“软手软脚”,要与冯师比试。冯师爷见其有渺视之意而允之。冯师以上半步掌和三角马掌两次把泰拳师击倒在地,使其口服心服,后与冯师爷和赵师结为朋友。  相似文献   

11.
袁东 《武魂》2013,(5):30-30
通背拳是中国璀璨的拳术文化之一,也被称为通臂拳,以背或臂取势。通背拳侧重实用,求招法而不讲究套路。其风格特点是:放长击远,大劈大搓,粗旷豪放,凶猛沉实,雄浑有力,舒展大放,而又刚柔相济,内外兼顾。通背拳的劲力以缩小软绵巧,冷弹脆快硬为主。通背拳中的散手动作完美的结合了人体的机能,以至于能发挥出巨大的击技功效。通背拳中的斩首劈山掌其技法是放长击运,势猛力沉,劲力火爆,冷急脆快。现就斩首劈山掌用力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解剖其中的力之美。让广大爱好学习者了解它的运动之美。同时促进通背拳的传扬与继承。  相似文献   

12.
武术界都知道八卦掌是转着圈练的,但可能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有直趟往返练习的八卦掌。直趟八卦六十四掌,是董海川的入室弟子刘德宽先生创编的。董海川先师门下弟子众多,但多是带艺投师,所以董海川在授徒时,除了传授八个基本掌法(定式八掌、老八掌)以外,其余都是因人  相似文献   

13.
王小龙 《武当》2004,(3):9-10
太乙玄阴掌又名玄阴神掌,乃内家青虚派开山祖师,被后世尊为“洞虚真人”的陈道益先师集内外家之长,精心悟创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王小龙 《武当》2004,(7):5-7
玄阴神力掌,亦名太乙玄阴掌.为武当道家龙门派岔枝青虚别派一脉相传的上乘武学绝技之一。  相似文献   

15.
第六趟:(41~48)式→第四十一掌: 1.动作之名称:千斤坠地 2.动作之要领:继上式,左脚向后活步,右脚向后撤一步,左脚随撤,仰尖点地,成左虚步式。在撤步的阿卜J,间掌内旋向下向回牵拽,右手握拳,停于左掌心,两掌心均向上,目视  相似文献   

16.
武术界都知道八卦掌是转着圈练的,但可能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有直趟往返练习的八卦掌。直趟八卦六十四掌.是董海川的入室弟子刘德宽先生创编的。董海川先师门下弟子众多,但多是带艺投师,所以董海川在授徒时,除了传授八个基本掌法(定式八掌、老八掌)以外,其余都是因人施教,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传授不  相似文献   

17.
董海川八卦掌之定势八掌是八卦掌之基础,它汇集了道家的养气、养生大法,同时吸收了其它武术门派之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修炼法。定势八掌虽然招势不多,却对养生及增强内劲儿有奇异的功效。定势八掌由下蹋掌、怀中抱月掌、阴阳鱼掌、指天划地掌、托天掌、叉子掌、托枪掌、单换掌八掌组成,按八种掌型左右走圈练习,以练八种内劲儿。  相似文献   

18.
赵明 《武当》2015,(3):30-31
猛虎出洞(震卦掌)两掌下按气下沉,沉至丹田至足心。迈步行走蹚泥中,踢碎石头踹倒山。意念集中在下盘。两掌下按,气下沉至丹田再至足心,意想迈步膛泥行走,脚能踢碎阻挡的石头,甚至意想自己为巨人,一脚踹碎大山。(如图1)大鹏展翅(坎卦掌)两臂平伸似大鹏,翱翔盘旋蓝天中。腋下风飞白云飘,悠然自在任逍遥。意念集中在中盘。意想自己就是一只在蓝天上翱翔盘旋、逍遥自在的大鹏鸟,风从腋下穿过,白云在翅上飘荡。(如图2)  相似文献   

19.
潘双喜 《精武》2004,(4):38-39
中国武术对劲力的认识,多行之于刚柔相济,即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对刚的要求多表现于脆快,对柔的要求多表现于绵软。截拳道抽掌的劲力,是由内在的绵软劲转化成外在的脆快劲,由柔至刚,内外合一,刚柔相济。冷则指乘敌不备而攻之。故冷、脆、快是抽掌技法劲力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20.
李明 《武当》2013,(5):30-32
四把捶精要出手横捶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梢,转身挑领阴阳势,鹰捉四平足下抛。四把捶一向为本门不传之秘,因此有"斗金难买四把捶"之说。现在各支流演示的四把捶,因人与人之间的打法特点和风格的不同,在套路上也就略有出入也纯属正常。但它们的核心动作与主旨却并未改变。四把捶套路简单,来回走直趟,核心是横捶,鹰捉,虎扑,虎蹿。四把捶既是套路演练,又是技击能力的演练,内外兼修,应变无穷,日久功深,拳打万变,其意自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