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外宣工作提出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2015年5月他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做出重要批示指出,希望海外版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  相似文献   

2.
巧女故事是民间故事的一个类型,以表现女性的才智、口才与理解力为主题。学界在巧女故事的故事范型、角色类型、思想基础及艺术特征等方面研究成果丰富。但山东巧女故事在故事类型、巧女形象、文化意蕴等方面有待研究。《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山东卷》中共有18则巧女故事,分为善处事型、善说话型、善理解型三类,体现了山东巧女在“心、口、智”方面的综合之“巧”。“仁者爱人”“和为贵”、敬养父母、“积极入世”、陋巷箪瓢的儒家思想在山东巧女故事中表征为维护家庭稳定和谐、处事心态乐观开朗、生活勤俭自强的价值标准与处事原则。该文对山东民间故事的类型研究、儒家文化的民间形态研究以及儒家文化与民间信仰的互动关系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成志 《生态文化》2005,(3):36-38
我要讲一个老榆树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老榆树长在我们村西头的碾房旁,据老人们说,老榆树的年龄最少也有三百多年。老人们的祖先见到的就是一人合抱不拢的老榆树。村子里的人挨了一代又一代,老榆树虽然老了,却愈发地粗壮,树皮黑黑的,身  相似文献   

4.
董静 《文化学刊》2015,(3):102-103
《马兰花》是关于"两姐妹"的故事,弘扬的是勤劳善良才能获得幸福生活的理念。在我国,"两姐妹"的母题是姐妹家庭故事叙述的常用手法。本文从《马兰花》和"两姐妹"母题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了"两姐妹"故事的特点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作家和一部书的故事。作家的故事是曲折的,而书的故事更是一波三折。几乎没有人会相信这种成功的可能,但毕竟不可思议地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一、需要积极讲述中国的故事 现在国际上对中国的各种关心、兴趣、猜测和疑问并存,中国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讲述中国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外宣图书有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中国人的故事。因为,人物的命运和经历能触动人类的普世价值观,海外受众能够从中挖掘社会的更广泛的信息。所以,给“老外”讲中国人的故事这一活题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向世界讲好中国减贫故事,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面对“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中国减贫故事的国际传播既不能落入西方的话语窠臼,也不能陷入“自说自话”的情境。应对中国故事进行国际化表达,构建中国故事的海外叙事体系,提升中国话语的感召力和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外合作出品的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是推动中国减贫故事“出海”的一次有益尝试。该片采用“第三者”叙事,汇聚多方力量讲述普通中国人圆梦小康的故事,通过拓展外宣渠道,创新话语体系,有效助力减贫故事走出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谭小芳 《职业圈》2014,(28):16-16
现在很多品牌都在讲“故事营销”,并开始大肆宣传。于是乎很多的企业一哄而上,都在请各位“大师”出谋划策,来为自己的企业找个故事匹配。实际上,很多企业的营销故事其实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丑态出尽,身败名裂。其实并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适合做“故事营销”。  相似文献   

10.
白雪 《生态文化》2013,(5):23-23
秋之神韵 信步走进秋的画卷,天空净朗高远、山峦丰腴饱满,秋天的颜色红彤彤、金灿灿;秋天的故事丰厚、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