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发展趋势。是如何走向高校体育教学本位及实务性课程.若能规划以高校体育教学本位为发展特色的基础课程设计,强调实务操作能力,将更符合师生及社会的期望,有利于发展高校体育教学特色,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出独具特色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主体性缺乏,体育实践教学方面则存在着情感不共鸣的问题。高校体育课程可以通过运动实践将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有机融合,实现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的嬗变,在此过程中也可将体育蕴含的价值理念濡化成自我构建的“意义世界”产物。在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体育课程思政课堂可以采用多样设计、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情景设置等多种具有具身特色的教学方式,构建出提质增效的体育课程思政推进路径,回归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本位。  相似文献   

3.
我国体育教育是指“阶段性体育”与“终结体育”教育,高校体育既是体育教育的最高阶段又是终结阶段,所以高校体育对“终身体育”思想的灌输和方法的指导非常重要。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有普通体育课教学、专项体育教学,等等,但笔者认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高校今  相似文献   

4.
当今的学校体育过于强调社会本位、学科本位,一味地把学生培养成“知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工具型人才”,却对活生生的“人”视而不见。“人”的本质缺位,也意味着学校体育失去了现实根基。文章从社会学本位论的视角对学校体育本质进行再认识,以重新找回学校体育的现实根基和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地方,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然带着社会的特征。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如何与当前普遍倡导的“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理念相适应,已经成为学术界普遍关心的课题之一。同时,新时期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在变化,主要表现在从“国家本位”和“群本位”转向“社会本位”和“人本位”;  相似文献   

6.
以终身体育思想审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应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能力本位”为目标,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专业性质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构建一套适合高职院校的体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适应现代快节奏社会生活的“轻体育”、“休闲体育”和“课余体育”的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理应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高校实施“轻体育”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可使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顺利接轨,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从而达到高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本文通过对“轻体育”的概念、范畴、特性以及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论述了“轻体育”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工具”性质的教学目的对高校体育的影响,提出重新构建高校终身体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理论上跳出“工具理性”的思维,关注“生命与人性”,彰显“主体与生活”,重建高校终身体育价值新取向;实践上通过“培养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个性化教学与探究,建构高校终身体育实践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智能设备的不断普及,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当今社会正逐渐走向“互联网+”时代,全民教育、素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高校体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部门应针对“互联网+”时代特点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借助移动互联网开展高校体育工作,提高高校体育工作水平。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优势及机遇进行分析,明晰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以期为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树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型评价理念,必须实现“供给者本位”转向“需求者本位”的范式转换,实现“教与学”、“真理与价值”以及“知与行”的统一,突出学生学习效果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确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的价值取向,明确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前提、起点、重点、条件、基础和关键等基本思路,并且要不断更新体育教学观念、调整体育教学内容、丰富体育教学方法、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加大体育投入资金、健全体育教学制度、提高体育师资队伍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和美育的结合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成为教育领域新风尚。体育与美育的结合可以丰富体育教育内涵,提升毕业生综合素养,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高校体育教育中体育美育的融合展现了体育教学美学的身体美、运动美、人文美,在课程设置上,开设隐形课程、科学设置体育美育课程内容、在教学评价体系中融入美育因素;在文化氛围上,将体育文化与“美学”相融合、“大思政”与体育文化相融合、人文美与高校体育文化相融合,构建高校体育教学的美学转变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高校体育教学“尝试教学法”的模式、特点及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加快改革,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和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严娇英 《考试周刊》2010,(22):162-162
本文从“快乐体育”的教学内涵和特点入手,对我国中学现行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快乐体育”教学方式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指出,在“健康第一”的指导下.高校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构想势在必行,并通过分析“快乐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钟欣 《考试周刊》2010,(13):128-130
“终身体育”思想已被现代体育教育者共识,为跨入21世纪的普遍高校体育的根本目标。围绕着“终身体育”而进行的教学改革已有多年,然而现代教学仍未摆脱以运动技术为主的课堂教学.“重实践轻理论”、忽视体育理论教学为普遍现象.这对培养21世纪多元化人才是非常不利的。本文对如何加强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内涵和特点进行研究,并在研究我国高校现在的体育教学现状和分析有关“快乐体育”如何运用的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地对这种教学思想如何实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作些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校“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同题,探讨高校体育教学蛆织、师资培养的方法与途径。旨在对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现今,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快速发展,改善了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互联网+”教学形式也得到推广和应用,带动高校体育教学不断创新。基于“互联网+”背景,阐述了当前网络时代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路径,促进互联网与教学相结合,助推高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最后一站,对培养学生,特别是对高校女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高校体育教育必须以终身体育为宗旨,在体育课程设置、体育理论知识教学、体育实践技能教学等方面有所创新和改革,真正落实好高校女生“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时代发展中高校体育文化与“美学”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结合体育文化与“美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及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体育美学”观念的渗透,探索高校体育“美学”的发展方向.通过高校体育文化“美学”观念的创新途径和体育文化与创新体育“美学”观念的融合方法探讨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