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3年12月5日至7日,"回顾与展望——域外汉籍整理、研究与出版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绿意盎然、风景秀丽的重庆北碚西南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编纂出版委员会承办,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协办。包括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院长辛承云、著名文献学家沈津、台湾资深教授耿慧玲在内的来自中国、  相似文献   

2.
自去年岁末举办“汉籍之路”学术座谈会以来,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一辑)热评如潮。引起了学界、业界的普遍关注。2009年初,国内权威大报再次对《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的编辑出版进行了追踪报道。  相似文献   

3.
“域外汉籍”,既包括流传到域外的中国典籍的抄本、刻本,也包括在域外传抄和刻印的中国典籍,此外,还可以指外国人用汉文写作的创作和研究著作。最后这一类文献也称之为“准汉籍”。早在公元三世纪以前,中国典籍就已传到了朝鲜和日本。以后,随着与亚洲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扩大,中国的文献也越来越多地传到亚洲各地,并对朝鲜、日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汉籍在域外最大的资料库.调查、发现、整理日本馆藏汉籍,充分发掘、研究其文献价值,可以与我国的馆藏文献资源形成优势互补,进而推动中国思想史、学术史及中日文化交流史等领域的研究进程.本文在广泛查阅日本馆藏汉籍目录的基础上,以《诗经》为例,梳理出日本馆藏汉籍文献的价值优势.  相似文献   

5.
域外汉籍是指古代中国周边受汉文化深刻影响的几个国家以汉文(主要是汉语文言文)撰写、 刊行的书籍。这类古籍流布颇广,而国内相关研究尚不系统,讨论其版本鉴定方法的论著亦较少见。本文 以朝鲜、日本、越南三国古代刊印的汉籍为中心,对域外汉籍的定义分类、刊印历史、刊本价值及其基本的鉴 别方法作了比较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域外汉籍”指的是周内不见或少见的汉文古籍文献,文章介绍了汉语史上8部重要的域外汉籍的发现及整理研究情况,认为这类文献对于汉语史研究,特别是对近代汉语研究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值得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日前,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工程项目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的第一批成果——《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一辑)于2008年10月正式出版,标志着这个项目的开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丛书系影印古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共同主持编纂,由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作为记述这一文明史的图籍--汉籍,浩若烟海,广布宇内,流播域外,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周边国家的文明进程.其中产生于日本的"和刻本汉籍"便是日本民族吸收中华文化的证物.和刻本汉籍是中国古代典籍在日本流传的一种特殊形式,构成了中国古籍在域外传播与保存的一个重要系统,是中国古籍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谈及域外汉籍,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那些在不同时期,通过不同渠道从我国境内流散到国外的隋唐旧籍、敦煌卷子、宋椠元刊,以及明清印本等。而另一大宗域外汉籍,长期以来并未引起学人足够的关注,这就是在日本境内由日本人据中国古籍翻版刊印的图书——和刻本汉籍。近年杭州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在和刻本汉籍研究方面独树一帜,走在了同行的前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成果之一,即是《中国馆藏和刻本汉籍书目》。 该书由杭州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王宝平副教授任主编,辽宁图书馆韩锡锋研究员任副主编,聘请学术界前辈顾廷龙先生任中方顾问,聘请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户川芳郎任日方顾问,联合全国68家图书馆同仁参加,历时五载通力合作编成。此书列入国家教委人  相似文献   

10.
任剑乔  邓开锋 《出版视野》2009,(1):F0002-F0002
经过近五年的不断努力,国家“十一五”重大文化出版工程项目《域外汉籍珍本文库》(下简称《珍本文库》)由西南师大出版神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并于2008年10月下旬顺利推出第一辑(共20册)。2008年11月26日下午,西南师大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历史研究所共同举办了“汉籍之路”学术座谈会暨《珍本文库》编纂出版工作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1.
付梓于光绪末年的<善本书室藏书志>是清末一部具有解题性质的善本书志,著录有34部刊刻于高丽、日本的域外汉籍,内容包含经、史、子、集.书中详细考证、记载这些域外汉籍的作者履历、序跋、藏书印、版式特征、版本源流等情况.通过对<善本书室藏书志>学术价值的探究,可以反映出清末知识分子的自恋情怀以及近代以来东亚文化圈的文化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12.
2009年8月25日.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中国版本图书馆)在北京举办了首届重点出版物签名本收藏仪式。由我社与人民出版社共同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共同主持编纂的大型丛书《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一辑)签名本成为首批重点收藏图书之一。  相似文献   

13.
2001年10月18-21日,全国第七次传播学研讨会,也是新千年全国传播学界的一次盛会在江苏省南京大学召开。研讨会的主题是“新世纪的中国传播研究:创新与发展”。 本次研讨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联  相似文献   

14.
2011年8月31日-9月2日上午,由南京大学主办,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台湾资讯管理学会、台湾辅仁大学、复旦大学共同承办的第17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与策略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开幕,来自海峡两岸三地信息管理的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百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龚自珍藏书独具特色。龚自珍嗜书如命,一生勤于抄书,藏书。龚自珍主张藏以致用。龚自珍藏书视野开阔,是晚清较早关注域外汉籍收藏的学者之一。龚自珍藏书偏好金石文献和佛教典籍收藏。  相似文献   

16.
绍兴图书馆古籍善本收藏概况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概括介绍了绍兴图书馆所藏元刻孤珍、明清精雕、稿钞佳品、域外汉籍、乡邦文献、医籍佛卷及历代珍稀题跋批校本等古籍善本,择要论述了其特点及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古籍,在国外被称为“汉籍”。早在中国西晋时期,《论语》、《千字文》等汉籍名著就已传入日本,此后,印刷术也在日本传播。随着中日友好往来的发展及中日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传入的汉籍越来越多,在日本相应出现了许多汉籍文库(即图书馆)和汉籍收藏家。日本人历代治汉学、珍视汉籍,同时十分重视汉籍目录的编纂工作。自明治(1868—1912)以来,日本各大学、学术研究机关及汉学研究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整理研究,编制了大量的汉籍目录索引,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日本的“汉学”研究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19年12月7日,由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图书馆统计与评价专业委员会、教育部高校图工委管理转型发展组协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质量评价”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60余位专家学者、图书馆馆长及专业人士与会。研讨会由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叶继元教授主持,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主任陈建龙、副主任王新才,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长霍瑞娟等致辞。  相似文献   

19.
刘成 《视听界》2002,(2):45-46
2001年10月18-21日,新世纪全国传播学界的第一次盛会——全国第七次传播学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联合主办,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承办的。本届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春秋》2022,(6):F0003-F0003
11月5日-6日,“返本开新:华夏文明的历史传承与国际传播”第十二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隆重举行。本届研讨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主办,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来自全国三十多所高校的一百多位学者及多家学术期刊负责人共同相聚云端,就华夏文明的历史传承与国际传播的学术话题展开跨学科深入研讨,贡献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