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电知识单元第4课“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内容的实验安排是:让学生用导线、电池、小灯泡、鱼夹连接如图1a所示电路。学生将两鱼夹连接,小灯泡发光,证明电路导通无故障。然后依次在两鱼夹间接人铁丝、铜丝、铝丝、橡皮、布条、塑料等材料,学生发现有的材料接入电路中小灯泡发光,有的材料接入电路中小灯泡不发光。由此得出: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是导体,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是绝缘体。并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材料是导体材料,哪些是绝缘体材料。教材对人体、大地、不纯净水是导体的认定是直接给出的。  相似文献   

2.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七册第3课的教学内容是“导体和绝缘体”。教材首先从实验出发,让学生运用导线、电池、小灯泡、鱼夹连接如图1的电路。依次在两鱼夹间接入材料。通过看小灯泡是否发光来判断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当验证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是导体或绝缘体时,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将它们一一接入鱼夹间,看到的现象是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学生得出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是绝缘体。而教材的结论是:“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这样的矛盾使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教材编写错误;有的说书本没有以事实说…  相似文献   

3.
一、在初三物理书128页中,把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浸在稀硫酸溶液里组成一个伏打电池,给小灯泡供电,使小灯泡发光。但实际演示过程中达不到预期效的果,往往亮的时间很短促,只有几秒钟,要第二次重做就不亮了。我经过多次反复实验,找出了做好这个实验的几条规律: 1.稀硫酸浓度是1:20,1份浓硫酸注入20份蒸馏水。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七册第3课的教学内容是“导体和绝缘体”。教材首先从实验出发,让学生运用导线、电池、小灯泡、鱼夹连接如图1的电路。依次在两鱼夹间接入材料。通过看小灯泡是否发光来判断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当验证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是导体或绝缘体时,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将它们一一接入鱼夹间,看到的现象是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学生得出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是绝缘体。而教材的结论是:“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这样的矛盾使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教材编写错误;有的说书本没有以事实说话;有的说自己的实验方法不对;………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知识,今天我们来观察水中的小灯泡,并对你们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解释。每六位同学一组,实验提供以下器材:水槽、玻璃杯、大小不等的灯泡若干个(连灯座)、学生电源、电键、导线、数码相机两个(共用)。  相似文献   

6.
在演示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时,一般都采用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甲)、(乙) 灯泡发光,(丙)灯泡不发光.改进的电路见图2.K为单刀双掷开头,二极管改用发光二极管LED,它的伏安特性曲线与整流  相似文献   

7.
取干电池4节,每节1.5V,作为6V电源,一只3.8V小灯泡,一支20W—30W的日光灯的一端灯丝,一只电键。把电源、小灯泡、日光灯丝、电键、用导线把它们串联  相似文献   

8.
灯泡系列教具是根据农村小学教学经费短缺 ,学生分组实验教具不足而自制的 ,这套教具主要采用废旧灯泡 ,辅以医用输液管 ,青霉素瓶盖等精工制作而成 ,由于灯泡壁薄 ,便于加热 ;透明度强 ,实验时可从多角度观察 ,实验效果好。这套教具可完成小学自然课中 2 0几个分组实验 ,由于制作简单 ,学生可自制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新知识 ,认识新事物 ,有启发与加深理解的作用。下面介绍部分灯泡系列教具。1 空气占据空间演示器1 1 仪器装置图如图 1所示。图 1 1 2 仪器特点及用途特点 :直观易于理解。用途 :用于空气占据空间教学的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9.
以前 ,演示电容器充放电的方法均采用让小灯泡(小电珠 )发光法 ,即给电容器充电时小灯泡发一次光 ,让电容器放电时小灯泡再发一次光。此种方法 ,只能说明电容器能充电 ,也能放电 ,而不能说明电容器的充电电流与放电电流的方向相反。为此笔者制做了一个教具 ,方法如下 :一、准备一个磁性较强的小条磁铁。二、用 0 .1毫米的铜漆包线绕一个 50 0匝的小线圈 ,其内径以能套入小条形磁铁 ,并能左右顺利地运动为宜。图 1三、再做一个∪形铝框。铝框的两端分别比小线圈长出 1至 2厘米。并在1厘米端顶部往下 2毫米处 ,用大头针打一小孔 ,再在 2厘米端…  相似文献   

10.
在"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为了采集多组实验数据(要求电流、电压从小开始),实验电路设计如图1。笔者在多年的实验教学指导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测量的结果误差过大。  相似文献   

11.
一、演示气体的热膨胀 将一个废灯泡用改锥去掉灯头和内部的灯丝,把一个气球扎紧在口上(注意不要使其漏气),用点燃的蜡烛对灯泡加热,便可看到口上的小气球膨大,如图1所示。这是由封在灯泡内的气  相似文献   

12.
1 电阻率随温度而变化的演示实验设计高中物理课本指出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 课本中没有该演示实险 ,也没有明确指出 ,材料的电阻率有没有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情况 ?因而 ,学生很难深刻理解“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而变化”的物理含义。笔者设计了两个生动的演示实验 ,克服了这一教学难点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1 实验电路和器材准备图 1实验电路如图 1所示。A为 3 .8V的小灯泡。电源由 3节 1 .5V的干电池串联而成。将一个“2 2 0V ,1 0 0W”的灯泡打破 ,取出其中的灯丝 …  相似文献   

13.
目的: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到固体受热后体积膨胀,遇冷缩小的性质。 原理:利用小灯泡、电池和开关组成一个简单电路,在开关处换上加工好的起辉器,当给起辉器内弯铜片加热时,铜片体积就膨胀,与另一端细铜棍接触,电路接通,小灯泡发光。当铜片冷却后,铜片恢复原状,电路断开,小灯泡就熄灭。  相似文献   

14.
实验室里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只要我们老师多揣摩,会想出出乎意料的用处。我从事实验教师工作三年了,现谈谈我在工作中是如何利用已坏仪器的。(1)在电学实验中,会有一些仪器损坏,如滑动变阻器、电键、灯泡、电压表、电流表等。我把它  相似文献   

15.
用黑白电视机可作一些直观、形象的物理实验 ,可以加深学生对电磁学概念的理解。1 演示洛仑兹力把偏转线圈取下 ,开机 ,屏幕中央出现一个 (电子束轰击出来的 )光点 ,调低亮度 ,将马蹄形磁铁靠近显像管管颈 ,如图 1 ,会发现亮点偏移了中心位置 ,说明运动的电子受到了磁场力的作用 ,也就是洛仑兹力。根据左手定则可以判断出图 1中a、b、c、d 4种发光点的偏离方向 (注意电子束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a中光点向右移 ,b中光点向上移 ,c中光点向左移 ,d中光点向下移、说明了洛仑兹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图 1调低加速极 ,(旋转高压包…  相似文献   

16.
根据“理科综合”、“文科综合”的中考考试变革要求 ,教学中教师在把握单科基础教学的同时 ,还要注意联系和渗透其它学科。研究各学科知识的交点和结点 ,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下面具体分析几例综合试题。例 1 :如图 1 ,电源电压不变 ,A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B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 ,当闭合开关K、K1、K2 时 ,灯泡L正常发光。试回答 :1 )用电离方程式说明A、B两烧杯溶液的导电原理 :A :     B :     。图 12 )当逐渐向B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加到产生一定沉淀时停止滴加 ) …  相似文献   

17.
基本逻辑电路原理的学习是学习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统编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物理中已列入本内容。一、“与”、“或”、“非”门电路功能的简单复现方法为了便于学生直观理解“与““或”“非”门电路的基本原理,宜先用开关、灯泡来复现它们的功能。在此,我们约定:开关闭合及灯泡亮为逻辑状态“1”,反之为逻辑状态“0”。图1表示一个简单的“与”逻辑电路。电池E通过串联的开关A和B向灯泡供电,只有A和B都接通时灯泡才亮。A、B中只要有一个或二个不接通时灯泡都不亮。A、B和灯泡是“与”逻辑关系。图2表示一个简单的“或”逻辑电路。电…  相似文献   

18.
简单电路是小学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文中介绍了首先以画出点亮小灯泡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前测,了解学生对简单电路的前概念,然后归纳分析,并在教学中设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1 仪器装置及电路图 (如图 1,图 2 )图 1 装置图图 2 电路图2 仪器的特点及用途(1)特点 :①该仪器采用平衡摩擦力的方法 ,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②该仪器不是直接测量速度 ,而是根据在相同的时间内两车的位移比求速度比 ,进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③两小车的连接采用自锁装置 ,操作方便。用磁铁使自锁装置松开 ,保证了两车开始运动的同时性 ,两车碰挡板后 ,两个小灯泡即被接通发光 ,便于观察到达的同时性。④长木板上的标尺从两端向中央标度而且采用大刻度 ,观察起来直观方便 ,由两车前端的读数比即可得到两小车到端点的距离比。木板…  相似文献   

20.
1 用途 :本仪器演示光从水进入空气或从空气进入水时的折射现象。2 构造 :水槽、光屏、6V的直流灯泡 ,灯泡装在带有缝隙的笔帽中为光源。3 仪器结构如图 1所示 ,其中b为光源 ,a中 1和2为焊接在水槽 3壁上的小试管 ,用于插入光源。4 使用方法 :将光源插入底部的孔中 ,转动光源 ,调节缝隙的位置 ,光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 ,可在屏上看到折射现象。由于光束较粗 ,可以光束的一边为准 ,观看折射角、入射角的大小。将光源插入上端的孔中 ,转动光源 ,调节缝隙的位置 ,光会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我们也可以在屏上看到折射现象。图 1  本仪器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