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典的以及现代分析美学的诗美构成要素论、音节化与情感诗化的理论以及唯美主义理论,是新月三美论中音乐的美理论的深层次核心理念,也是新月诗人现代诗歌美学建构的基本理论。新月的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等对现代汉语诗歌的音乐的美的建构所做的示范性的探索与实践,依赖于这些文学美学的基本理论。后期,新月诗人的纯正、纯粹的诗歌美学追求倾向,则从关注诗歌的外在形式美向内在主体精神的美学品格转化。《奇迹》的音乐美与散文美交织的内在矛盾正是这种美学追求的呈现。认识清楚这些,对于深入认识现代诗歌的流变进程与现代诗歌的美学建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诗人在创作时会将丰富的意象融入作品中,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象征,同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的象征也有所不同,在诸多意象当中,飞鸟是诗人比较喜欢的一种。诗人可以利用飞鸟言志,利用飞鸟衬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诗人的情怀充分展现出来。在诗词中利用飞鸟意象可以衬托诗词的美,表达诗人的情怀。本文将对唐诗宋词中的飞鸟意象进行解读,通过飞鸟意象的解读辅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唐诗宋词的意境,从而感受唐诗宋词中的美。  相似文献   

3.
《野马群》是诗人周涛在新疆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对生命进行讴歌的诗篇。荒凉意境中野生马群的生存图景 ,不仅出现在诗人的视野中 ,而且也震撼着诗人 ,生存环境的恶劣和生存力量的美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切在诗人的笔下所呈现的 ,是其对新疆独有的地域风格的表达 ,以及诗人在这块地域中超感性的生命体悟 ,从而使得马在诗人的笔下呈现出生存和力量的美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冲淡之美、闲远之美、静穆之美。首先在优美宁静的田园意境中渗透着诗人农居生活的欢乐,人生旅途中的悲哀和对人世不平的感叹;其次是直接描写自己的农耕生活,自己辛勤在田间劳作;最后是化自然景物为自我精神的意向,咏物抒愤,内涵深刻。  相似文献   

5.
济慈认为,艺术想象具有真实性、情感性与自由性,诗人要想创作出优美的诗句,就必定要借助于艺术想象。由于重视艺术想象的运用,所以济慈的诗作呈现出了人情之美、传奇之美和幻境之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感伤美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样态,它以读者强烈的心灵共鸣而彰显其审美价值,带给读者不一样的心灵体验,李商隐可以算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感伤美代表诗人,并对其后宋代婉约派的诗风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其伤感美代表作《锦瑟》为例,对每一联进行分析,探讨《锦瑟》伤感美美学意蕴的具体表现,以期再次感受诗歌艺术带来的朦胧、伤感之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7.
约翰·济慈是十九世纪初英国最杰出、最有才气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对诗歌艺术的不懈探索和追求。《秋颂》作为济慈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济慈最完美、最成熟的一首颂歌,该诗被誉为英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作品之一,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高峰。从意象美、修辞美和结构美三个角度对作品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8.
道教与唐代道蕴诗的审美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唐之际,道教日益兴盛发展,对唐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审美方式产生极大影响。由于唐人将道教某些理念演化为诗歌创作指导思想,把道教修炼的某些方式引进诗歌创作,因此唐诗中常常深蕴着浓浓的道教意味。诗人们普遍受道教影响,其审美心理、审美趣味、审美经验往往趋同,从而形成唐代道蕴诗的审美范式,并表现在惆怅美、静穆美、傲岸美、感伤美等层面。  相似文献   

9.
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其诗歌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深邃的艺术魅力,至今仍闪耀在文坛。其早期抒情诗歌代表作品《白鸟》,集意象美、韵律美和情感美于一身,体现出叶芝细致精妙的美学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是位悲情诗人,其悲情诗歌的抒写及其深情婉丽的诗风、特别是他对凄婉之爱的悲情抒写融入了诗人的悲剧身世和对生命的悲情体验,也是他深沉苍凉的人生悲慨。他真诚严肃的啼血哀心的悲情抒写,正是他至真至纯至美的人生价值观的真实体现;而他的悲情抒写也形成了一种独具一格的美学形态,风华绝代地屹立在中国的诗歌史上。  相似文献   

11.
景颇族诗人岳丁的诗意象独特、丰富。诗人将自身融于自然并平等地与自然对话,使世间万物在宽容的主体氛围中达到和谐,体现了其诗歌意象的宽和之美。岳丁诗歌的独特价值在于他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并在人生旅途中听从童心的召唤,以宽容之心写出了大地之美、心灵之美。他没有沾染当代诗坛上普遍存在的浮躁与不安,总是以自由自在的形式表达着丰富的诗歌意象。  相似文献   

12.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一种幽玄深远、灵妙滑脱、不可凑泊的空灵美。其空灵美源自诗人的佛心禅性、诗意生活、唯美人生及"诗画合一"的审美特质;其空灵美具体表现在灵动的意象、空明的意境、虚实动静相生的活性语言及诗化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13.
意象以其巨大的表现力和在诗歌中象征的载体,不仅可使抽象的思想感觉具体化,更能用来营造新奇独特的艺术效果.意象可以代表诗人的艺术风格,因此译者在翻译诗歌时将源文中的意象之美等值投射到译文之中,才可能做到语言等值转换而意象美不失.  相似文献   

14.
杜甫的陇右田园诗颇具个性化特征。研究这些田园诗,不仅可以领略陇右的田园风光美和田园风物美,也可借此了解诗人流寓陇右时的思想变化,还能审视作者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5.
李白的咏月诗内容十分广泛,如对光明与纯洁的追求,思乡念友之感,征人思妇之情以及对人民不幸遭遇的同情。另外,李白的咏月诗既有不同风格的美,又有诗人自己的高度个性。  相似文献   

16.
在济慈的诗中,"真"和"美"的探索贯穿始终,这不但体现了济慈的美学思想,更体现了其哲学倾向。"真"是浅层的,表面的,其意义主要指向情感层面,具有唯心主义色彩;"美"则是更深层次的,代表着审美作用下强烈的欢愉。本文主要通过济慈诗歌的创作及诗人济慈简介、诗歌外延美与内涵美的唯美主义诗歌表达及其恋诗情节和审美风格分析其审美心态的"真"与"美"。  相似文献   

17.
阴柔美与阳刚美,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常用的一对美学范畴,从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到清代的姚鼐,都对它们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概而言之,它们是由于诗人的气质、兴趣以及诗歌的题材、表现手法的不同而在文学作品中形成的不同的风格美。阴柔美表现为优雅、淡泊、愉悦、和谐的“优游不迫”之美,阳刚美表现为崇高、奔放、壮阔、激荡的“沆著痛快”之美(参见严羽《沧浪诗话》)。但它们不是绝对分开、相互排斥、水火不容的。具有创作个性的作家,“虽然不能无所偏优于其间”,但“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  相似文献   

18.
亦文 《阅读》2023,(81):14-19
<正>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属南岳衡山山脉。每逢深秋时节,山腰中的爱晚亭便成为观赏枫叶的绝佳之处。唐代诗人杜牧曾到此一游,并作《山行》一诗。面对深秋肃杀景象,独登寒山,诗人没有哀伤叹息,而是发现并歌颂大自然的秋色之美,体现出一种豪爽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茶清雅恬淡、苦中有甜、先苦后甜的特性,与文人向往的宁静、质朴、清爽、超脱的意境相吻合,象征着人生的历程,也与文人苦修而后成正果的过程相契合。品茶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艺术和审美活动,因此,茶常常被用以抒发情怀。茶诗中包涵着诸多审美因素,首先涵盖了自然美,表现在茶诗中品茗环境的清静幽雅以及诗人对茶叶外形的赞美。其次是社会美,主要表现为茶诗中描绘的民俗风情之美、自由闲适之美和珍视友情之美。再次茶诗本身体现了一定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20.
唐爱莲 《阅读》2015,(14):18
先说个谜语给你猜猜:“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坐在绿船上。”你一定猜到了吧?对,是荷花。荷花盛开在夏季,它清雅高洁,被称为“六月花神”。自古以来,荷花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代诗人李白写出了荷花的“天然之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代周敦颐赞美荷花是冰清玉洁的“花中君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杨万里笔下的西湖因荷花而格外美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