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说的“故事”和“情节”,是借用英国文艺评论家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中的解释。他说:“故事”虽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不成为小说,但它是一种很低级的形式,不过是从时问绦虫上切下的一个片断,“早餐后是午餐,星期一后是星期二,死亡以后便腐烂等等”;“故事”是古已有之的,“当时的听众是一群围着篝火在听得入神、连打呵欠的原始人”。而“情节”却  相似文献   

2.
曹罡 《视听界》2001,(5):58-58
从高校退休的邻居张教授是个特别认真仔细的人。一次他突然问我:“你们记者的‘身后’是什么?”我一时被问得糊里糊涂。他见我搞不明白又笑着说道:“你们在搞新闻报道,常常有个记者对着镜头作一段开场白。”“那叫现场报道,”我插嘴解释。他说:“对!就在这个现场报道中,十有八九的记者都说,‘我的身后’怎么怎么着。”张老怕我不信,边说边拿出他的记录给我看:某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淡》播出的《悉尼——另一个赛场》,报道北京在悉尼申奥情况。记者张洁面对镜头介绍说:“观众朋友,我‘身后’就是  相似文献   

3.
我1978年进县广播站当编辑,一位好友开导说:“那是个‘出生入死’的地方,不可呆长。”我听了有点摸不着头脑:“啥叫‘出生入死’?”他说:“广播这一行待遇差,‘进步’慢,入了行就甭想有什么发达,只能当一辈子末流编辑”。我就此请教一位老编辑,他反问我:“你爱不爱广播这一行?”我说:“爱呀,不爱咋进  相似文献   

4.
有一次,我到北京市海淀区采访,在一户菜农家里吃饭。餐桌上,摆着几样菜,都是当时市场上缺少的。我问:“你这鲜菜从哪儿来?”他说:“自种的——我是专种‘冷门’菜。”他进一步说:“别人都种大白菜时,我种的是细菜;当众人都种细菜时,我还适当种些粗菜。这样,拿到市场上就成了热菜,卖  相似文献   

5.
《新闻战线》今年第二期《读者论坛》载有署名金晴太的《加强核对杜绝谬误》一文,批评浙江日报的“思想漫谈”《莫效齐桓公忌医》“把‘齐桓侯’错为‘齐桓公’”。它说:“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第十四君齐襄公之庶弟公子小白”,“齐桓侯是齐君田午,战国时代的人”,“公与侯一字之差,用到忌医这个历史故事上,就差了几百年时间”。对此,我想谈几点意见: 第一,上述“忌医”的故事,一般都根据《史记·扁鹊传》,说战国时名医扁鹊及时看  相似文献   

6.
问:“编辑同志,我给你们寄去的稿子,不见音讯。听说通讯员的来稿没看,就装进大麻袋里了。”答:“编辑部确实有大麻袋,专装没有被采用的稿件。但是,对通讯员的来稿,编辑同志还是认真过目,精心挑选的。如发现新闻性强的好稿,就及时向版面推荐。”问:“请你说说不被采用的稿件的毛病在哪里?”答:“没有被采用的来稿,应该结合具体稿件来分析。离开稿评稿,不好说清楚。但就我接触到的通讯员来稿,一般有‘四种病’,即‘单字号’,‘全字号’,‘通字号’,‘老字号’。“所说‘单字号’,就是品种单一。大多是消息、通讯,很少看到速写、特写、来信、小言论等多种形式的新闻来稿。老吃过油肉,还能不腻味吗?饭桌上需要花样,版面上也需要多品种的稿件。“所说‘全字号’,就是大而全的一般化稿件。一  相似文献   

7.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7,(15):72-73
“舐犊之爱”的意思是老牛舔小牛表现出的感情.比喻父母对子女疼爱之情.语出《后汉书·杨彪传》:“后(杨彪)子(杨)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日:‘公何瘦之甚?’对日:‘愧无(金)日磾(mìdī,金日磾,西汉大臣)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操为之改容.”例如《宋史·朱敦儒传》:“谈者谓敦儒老怀舐犊之爱,而畏避窜逐,故其节不终云.”叶圣陶《某城纪事》:“忙什么!’自然是呵斥,但声音里掩不过那种所谓‘舐犊之爱’的情调.”“舐犊之爱”也作“舐犊之情”.  相似文献   

8.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36):16-16
“按照目前状态,‘中国飞人’有可能变成‘中国废人’。” 一家媒体如此评论。由于庆功活动太多,奥运会 4 × 100 米跨栏冠军刘翔回国后只进行过一次正常训练,并错过了9 月 18 日在摩纳哥举行的国际田联大奖赛总决赛。“古代有买椟还珠的故事,如今这月饼礼盒椟比珠还贵,我们究竟吃月饼还是吃包装? 一位顾客说。今年中秋节月饼市场比往年更讲究包装,其外包装之精致,搭配礼品之高档,令普通消费者瞠目结舌。“如果他早几十年到四川的话,小说中关于四川的情节肯定会更精彩。” 一峨眉派弟子说。金庸将首次入川参加“人文四川名家论坛”活动。峨…  相似文献   

9.
淇县苏堆乡裴海峰来信说:“我很喜欢写稿,常常以写稿为荣,以写稿为乐,但却常遭到别人的非议,家里人为这事跟我吵嘴,邻居们说我‘不务正业’,好心的朋友也说我不是这块料’,劝我‘丢掉幻想’。请问编辑,我该怎么办?”夏邑县罗庄乡蔡伟来信说:“我因为爱写稿被人讥笑为‘瞎逞能’、‘不够料’,我父亲也埋怨我干这事‘丟人’。有一次我去采访一个烧窑专业户。那个专业户见了我‘嘿嘿’冷笑,说:‘你是咱村唯一的新闻家,恭敬你光临寒舍.’我问烧窑情况,专业户说:‘对不起,我有事,以后再谈吧! ’我吃了闭门羹。二次又去采访他时,他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的报纸经常宣传反对“一哄而起”。“一哄而起”是“文革”的后遗症,历史上我们就吃过它的不少苦头,应该反对。但,反躬自问,我们自己在宣传中是不是也有“一哄而起”的问题呢?不能说没有。3月6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里,就有人写文章对此提出了批评。文章说:“宣传报道上的一哄而起,可以说是一个老毛病。远的不说,以近几年为例,报上批‘向钱看’的时候,好象沾不得‘钱’字的边,连‘时间就是金钱’这  相似文献   

11.
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陈迟在一次会上,对萍乡的新闻工作者说:“同兄弟报纸相比,恐怕本报登的‘更正’最多。我们是以敢登‘更正’为荣的!”乍一听,颇惊讶;细一想,又觉得不无道理。过去,我看到报上登“更正”总皱眉头。接触新闻工作以后,方知出报工作复杂,要求又急又快,差错实在难免。怎样对待差错?出了差错该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保尔·海泽的小说集,他提出的“猎鹰理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所谓“猎鹰理论”源于卜伽丘的《十日谈》第5日第9个故事前的引语,说的是一个名叫费得里哥的男子,为了追求一位阔太太耗尽了家财,总不能获得她的欢心,从此只能守贫度日。后来那位太太去看他,他把自己最心爱的一只鹰宰了款待她,她大为感动,就嫁给了他,并且给他带来丰厚的陪嫁。海泽从这段引语中悟出了小说创作的一个基本特征,那就是每个作者经常要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的‘鹰’在哪里?那使我的故事区别于其它成千上万篇故事的独特之点在哪里?”我认为,海泽的“猎鹰理论”对于记者如何提高人物通讯的质量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们的记者在采写人物通讯时不妨也这样问一问自己:“我的‘鹰’在哪里?那使我的通讯区别于其它成千上万篇通讯的独特之点在哪里?”我想,只要我们的记者能经常这样  相似文献   

13.
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陈迟在一次会上,对萍乡的新闻工作者说:“同兄弟报纸相比,恐怕本报登的‘更正’最多。我们是以敢登‘更正’为荣的!”乍一听,颇惊讶;细一想,又觉得不无道理。过去,我看到报上登“更正”总皱眉头。接触新闻工作以后,方知出报工作复杂,要求又急又快,差错实在难免。怎样对待差错?出了差错该不该登“更正”?还是一般差错带过;只对大的差错才登“更正”?各报社的作法不尽相同。而解放日报则是尽量做到有错必纠。这样做是否影响报纸的威望?否。有错必纠,以敢登“更正”为荣,实际上是以胸中有读者为荣。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2002,(6)
《华商报》2002年9月7日五版刊发了一篇题为《刘海若可以站起来了》的消息,导语说:“从死亡线上转危为安的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已能筒单对话并‘妙语连珠’了。”尽管“妙语连珠”加了引号,表示刻意渲染,但其用词前后矛盾实在让人有种蹩脚难忍的感觉。稍稍懂得一点语法常识的人都会问;简单对话何以妙臣连珠?  相似文献   

15.
去年,在我国舆论界、理论界发生了一场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公开争论的时间,从这年的4月到9月达半年之久。这场争论该怎样概括?有的同志认为,这是“改革要不要问姓‘社’姓‘资’”的争论。我觉得这一概括不妥。因为被批评的报刊并没有提出“改革不要问姓‘社’姓‘资’”这样的主张;批评者硬说有的报刊有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虚设论敌。有的同志把它概括为“改革中要不要对每个问题都问姓  相似文献   

16.
“直说论”是宋仁宗赵祯提出的一个美学观点。据《续墨客挥犀》载:“庆历中,河北大水,仁宗忧形于色。有走马承受公事使臣到阙,即时召对。问河北水灾何如?使臣对曰:‘怀山襄陵。’又问百姓如何?对日:‘如丧考妣。’上默然。既退,即诏阖门:‘今后武臣主殿奏事,并须直说,不得过为文饰。”在这则轶闻故事中,听众是宋位完.他急于知道的是河北水灾的消息,但他R听了传播消息的使臣两句华而不实的回答,什么也没有得到.因此默然之后作出决定:“主殿赛事并须直说,不得过为文饰。”这一’位说论”在《水讲传冲通过武松的一句话.得…  相似文献   

17.
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的“一分钟小说”,大多在千字以内,最短的仅六百余字,分把钟可读完。不少作家、业余作者和读者对“一分钟小说”很感兴趣,热情支持。“一分钟小说”出世以后,来信、来稿激增。最初两个月内,晚报副刊平均每天收到的小说作品30篇,每月有八、九百件之多。这些作品,有的来自知名作家,大多出自业余作者之手,有相当数量是“处女作”。北京晚报复刊后的8个月内(截至10月中旬),共发表“一分钟小说”39篇。其中以四、五月份刊发较多,平均每星期超过两篇。许多读者来信希望多发这类作品。有的读者说:“‘一分钟小说’的生活气息浓厚,在短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某某图书选题不错,很有特色;某某图书选题没啥,缺乏特色。可见,人们衡量图书选题的价值如何,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有没有特色。 谈到图书选题的特色,笔者想起恩格斯在评论敏·考茨基的小说《新和旧》时的一段话。恩格斯说:“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这里所谓“单个人”,是指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状貌、语言、气质、修养、性格、命运的人;这里所谓“这个”,是指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的艺术典型。 恩格斯的这一论断告诉我们:艺术典型必须具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即必须是“这个”,它决不可以同“那个”相混淆。艺术典型是否真正属于“这个”,这是评价艺术典型价值的标尺。  相似文献   

19.
8月31日上午11点,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社会新闻节目,当播音员说到“淮安市南马丁乡”时,和我一起听广播的儿子当即说:“播音员又把字认错了。我们淮安市只有‘南马厂乡’,哪里来的‘南马丁乡’?”我略加思索后向孩子解释  相似文献   

20.
记者,是“跑码头”的。尽管有“红派司”,有优先购买车船票的规定,但也未必时时畅通无阻。有一位资力不算浅的记者不久前告诉我,一次因急事必须赶往某地,但就是用记者证也买不到当班的船票。为了不耽误公事,只得出高价向票贩子买了一张船票,匆匆登船而去。记者本人买高价船票,也许是个別的;至于记者所见所闻,这就更多了——在开往苏北青龙港的客轮上,一位坐在五等舱(即散席)的老大爷自言自语地说:“总算回去了,搞张船票真不易啊!”旁边一位妇女听了凑上前问:“老伯伯,你这船票是‘黑市’买来的?”“是啊!”“多少钱一张?”“1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