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题目1]受高气压影响,近年来我国北方春季多次发生大面积沙尘暴,河北怀来县的"天漠"沙丘已经向东南的北京方向移动了1000多米.图1所示能够正确表示"天漠"沙丘结构的是:  相似文献   

2.
[热点综述] 2008年11月中旬以来,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受大风降温天气影响,冷气团途经北方南下时,未在此形成锋面,没有大的降雪天气出现,但北方地区随之被纳入到强大的亚洲高压势力范围之中,天气干冷程度是近年来少见的。我国冬麦区降水量明显偏少,旱情持续发展,加之入冬以来干旱与冷冻交加,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威胁着河南、安徽、山东、河北、  相似文献   

3.
在宋代,由于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北方人口大规模地向南迁移,移民中包括皇室、贵族、平民百姓等各个阶层,这不仅使长期以来的人口重心彻底南移,而且对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最主要的过程应该是人口城市化的过程,近代河北城市化表现为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和城镇数目的日益增多。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城市化相对缓慢、落后,如承德;二是因工(或商或路)而兴,如唐山、石家庄;三是原来基础较好,近代空前发展,如天津。城市化与洋务运动有很大关系,特点是发展速度较慢、规模不大、人口较少,原因是一受到了天津的影响和制约,二很大程度上属于乡村城市化类型。总体上看,河北城市化水平还不算高,农业社会的痕迹过重。尽管如此,城市化为河北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大量史实表明 ,由于唐前期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影响 ,从全国范围来看 ,周边地区及南方人口日渐向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集中 ,导致了唐前期全国人口分布重心北移的现象 ,并对唐代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村人口(特别是儿童)身体素质偏低和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有关。首先,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从优孕、优生两方面制约人口出生质量;其次,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通过影响生育数量进而影响生育质量;重后,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所限,对残疾儿童康复工程认识不足。改善农村人口身体素质,要从提高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入手。  相似文献   

7.
"江南"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岳麓版教材大约五处涉及或间接涉及,但说法不一:(1)"两宋之际让位于长江流域"。(2)"山东包括了今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及晋南、苏北、皖北等部分地区"。"山西在战国属于秦地……后又扩展到河西和巴蜀等地"。(3)北方人口"大量涌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4)"经济重心也逐渐由北方黄河流域移至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5)"江西、湖南开始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基地"。"……扬州,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8.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可以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分布是人口增殖和人口迁移的直接结果.而兵团人口的自然增殖和人口迁移不仅受到自然、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更大程度上受政治、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是与众不同之处.对兵团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更全面理解人口分布变化的规律、优化人口分布,进而为制定兵团人口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前提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十六国北朝时期是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最尖锐最复杂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自司马氏南迁,我国北方便陷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北方的匈奴、氐、羯、鲜卑等少数民族统治者逐鹿中原,彼此之间进行了残酷的厮杀,都力争在中原建立政权,取得统治地位。这一时期,在河北境内建立政权的,十六国时期有羯族建立的后赵,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和后燕,氐族符坚建立的前秦。北朝时期有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鲜卑化汉人高欢及其子建立的东魏和北齐。五胡十六国的长期纷争,除了后赵和前秦两次暂短地统一北方之外,河北一直是割据势力相互争夺的地方,因此,使河北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有唐一代,南北方人口升降的变化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隋末唐初由于战乱,北方人口下降,南方人口上浮。出现了南高北低的人口态势。经唐王朝一百余年相对安定的发展局面,天宝元年(742年),人口分布又恢复到北高南低状况,至天宝十三年(754年)安史之乱后,北方户口大减,而南方人口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繁衍,开始取得压倒北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元代竹枝词作品中有涉及冀北交通的内容。作者经行居庸道路,记述了沿途见闻。对于交通史、生态史、民俗史,乃至长城地带区域文化的研究,都提供了值得珍视的信息。作为纪行诗的一种,相关竹枝词作品的文学价值也因此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2.
河北北部明起源过程有着鲜明的特点:两种经济并重交错共存,向明社会迈进的过程中具有化多元和不平衡性,起源早但很晚才进入明社会。这些特点都是和此地的地理生态环境及其变化息息相关的,并且能够有助于中国整个明起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北平原由于人工运渠的修治及海河水系的形成,且受政治因素影响,内河航运有较大的发展。邺城作为当时北方政治中心.其与黄河的水运连接非常便利.地位重要。曹魏时期一系列运河的开挖将河北平原的水运南北贯通,以漳河为主体的海河水系有着颇具规模的航运利用。  相似文献   

14.
清代前期的封禁政策与内蒙古西部的土地资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前期封禁蒙古的政策,内地的“劝令垦荒”,皆是清廷巩固清朝封建统治的重要举措。封禁蒙地法令虽未严格执行,但由于清廷采取的限制措施,内地农民出边耕种定居的范围较小,因而对内蒙古西部的土地资源环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以"悲歌慷慨"为典型特色的"燕赵文化精神"古河北地区地域文化传统,是由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所形成的,位于"燕南赵北"之地的保定地区,是"燕赵文化精神"产生和发展的中心区域。保定唐代诗人群体以"慷慨豪迈"为核心的创作特质,从慷慨赴国、好气任侠、坚忍不屈等三方面具体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封建租佃关系到近代发生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即出现了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分益雇役制。分益雇役制在我国北方河南、山东、河北、内蒙、陕西北部和我国东北地区的盛行,是北方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清代乾隆帝统一新疆后,有大批遣员被遣戍乌鲁木齐或伊犁。他们在沿天山北麓西戍的途中,留下了大量的西域诗,诗作者多为流放新疆的名人。文章通过对其中一些代表作的分析为我们了解和认识当时的新疆及天山北麓变迁之状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西汉时期河北方言可分为五区。现在河北方言分为四区七片,通过古今比较,发现河北南部方言古今都是分为三区,北部两区的格局变化比较大,而这个变化有深层的人文历史原因,尤其是地理因素和经济文化因素起着很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清代冀东地区移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东地区在清代是向东北移民的主要迁出地之一,冀东移民在中国移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冀东地区靠近东北,地理上的优势给冀东地区的百姓创造了便利条件,使冀东移民在直隶移民之间占有相当的比例。  相似文献   

20.
建国初期河北省遭受严重水灾,灾害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灾害发生后,河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正确的救灾方针,领导灾区人民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救灾,对灾民进行必要的赈济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救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