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10月24日是赴日元使一山一宁国师圆寂700周年纪念日。一山一宁是普陀山一位大德高僧,曾被元朝廷任命为"江浙释教总统"并赐予"妙慈弘济大师"名号。元世祖为了让日本国"归附",先后两次远征日本均遭飓风袭击惨败后,曾多次派使臣赴日,与日本通好,未果。在特殊时期,一山一宁被赋予特殊使命,于大德三年出使日本,后客死他乡,东渡未归。文章着重对一山一宁出使日本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所谓“五山文学”,特指以日本京都“五山”寺院为中心的汉诗文创作活动。这一文化活动在整个日本文化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一活动的肇始者,正是元大德年间出使日本的普陀山高僧一山一宁。  相似文献   

3.
自唐中期后,佛教密宗经咒广泛流传于民间,且与陀罗尼经合而为一,陀罗尼信仰在僧、俗两界广为流传。以河北临城北宋嘉祐五年的“顶尊陀罗经幢”和元至元六年的《真定府赵州临城县崇法院普润大师寿塔记》为例,分析陀罗尼经幢的建造缘起,宋元时期河北地区陀罗尼信仰的流行情况。两座佛教经幢为研究河北临城区域文化、民间信仰和河北佛教文化史提供了可靠的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4.
人间佛教思想最初由太虚大师提出,后经赵朴初继承和创新,创造性地把佛教与社会主义相圆融,把佛教关注的重点从彼岸佛国转移到现实人间,赋予人间佛教以新的时代内涵。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为当代佛教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的《谏迎佛疏》与韩愈的《论佛骨表》都是反对皇帝崇信佛教的文章,但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韩愈的文章富有战斗精神,象投枪一样投向了他所反对的佛教。而王阳明则更象一个雍容大度的大师,不说佛教一字不好,而是用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衬托出了佛家思想的各种不足。  相似文献   

6.
汉语音韵学界多年来有不少学者认为反切的发明是受了佛教东传的影响。本文考察了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的状况,以及当时译经的方法,认为反切的产生与佛教东传无关。这一点通过对比南北朝时期佛教传播的程度及沈约,周顒与佛教的接触过程也可以得到证明。反切是由汉代的训诂大师在运用譬况、直音注音法的基础上,受天然反切语的启发,利用双声叠韵的关系发明创造的。  相似文献   

7.
大同善化寺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辽金佛教寺院,所保留的唐代建制为国内少见。寺中现存的金代朱弁碑详实地记载了金代圆满大师历时15年的重建史实,对研究该寺的历史以及相关问题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佛教典籍之一的《百喻经》中故事,多与印度古代民间故事集《故事海》第十卷中"傻瓜的故事"相同,但同中又有异,异中又有同,比较阅读,可以了解佛教是如何利用民间故事作宗教义理宣传的;传入华土后,又影响了我国哪些民间故事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元代普陀山宝陀寺住持一山一宁是一位博学多才的高僧,大德三年(1299)奉诏出使日本,创立了“二十四派日本禅”之一的“一山派禅学”,为日本镰仓时期中国禅的东传、日本“五山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文章通过大量的史实,阐述了一山在日本传播汉学、弘扬佛教文化艺术和创立独具特色的“一山派禅学”之经过,首次探索“一山派禅学”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0.
普陀山是古代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是古代中国自明州出海的必经之地,也是各国商船候风候潮的泊地和增加补给的港口;普陀山自古以来就是东亚海域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是海商祈福求平安的佛教胜地,因此留下了高丽道头、新罗礁等我国独一无二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实体遗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监察制度自秦汉创立,在隋唐时期得到重大变革,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御史台制度。特别是唐代的御史台机构完整,所属台、殿和察三院分工明确,制度健全,职权扩大,对唐代的发展与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唐代御史台制度的发展历程出发,简述其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能,并结合我国现行监察制度的实际去寻找一定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元散曲大家关汉卿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一直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其中“铜豌豆”式的曲笔自画像既是学者们研究关汉卿的重要资料,也是后人了解元初散曲作家的境界、心态、曲风的可贵文献.  相似文献   

13.
任远 《职大学报》2013,(1):28-35
在远古的人类社会,人们选择用祭祀的方式来对神灵顶礼膜拜,以求降福免灾。祭祀屈原的历史进程中,汨罗江和屈子祠起着独特的地标性作用。本文追寻屈子祠的历史沿革,在窥视历史的祭祀中,就屈子祠当代祭屈原文作一次梳理,并选取七篇祭文逐一进行介绍和赏析。  相似文献   

14.
论明清时期少林寺拳法的发展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中期以前,少林寺僧习拳是以实战技能的训练为主,明中期以后仍然保持这种传统,寺僧多攻拳法,逐使少林拳法有了相当的发展.清代,虽然严禁民间习武,但少林寺的习武活动并未中断,寺僧既习拳又兼习导引行气,同时不断向社会传播其拳法,清代前期和中期,少林寺僧所习拳法,仍主要是用于手搏的拳势,《拳经·拳法备要》二卷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清代后期,少林拳术套路才开始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宋元学者的词源学研究是从"右文"研究开始的,最早的研究者是王圣美。张世南、王观国等进一步申说了王圣美的学说。宋代郑樵提出了形声字演变中的"母子衍生说"。宋末元初戴侗的词源研究具有开拓意义,从形声字声符入手,梳理初文和孳生字之间的关系,系联了不少同声符的形声字,他所做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同源词的系联工作。戴侗词源研究的另一个特点是从声音上贯通古今雅俗词语,寻找它们之间音义上的联系。系统总结宋元时期的词源学研究,对今天探讨这一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出恭词义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出恭入敬说。此说认为出恭源于明代国子监或科举考试的出恭入敬牌,事实上,出恭早见于元代,而元代科举考试并不曾设置出恭入敬牌,可见此说不能成立。本文认为出恭即出肛,其理据就是把肛门中的东西排出来。  相似文献   

17.
王沂孙是宋末元初的一位重要词人,他凭借自己的64首词在词史上占有一席地位,清代词人及词评家对他极其推崇。文章从音韵学的角度考察碧山词,从中不仅能够发现碧山词的用韵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层次理解和欣赏碧山词,从某种角度上也有助于了解宋末元初词人们的用韵特点。  相似文献   

18.
萨都剌其人其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诗歌史上,人们一向认为元代诗歌在成就上远逊于唐诗,而且也不如宋诗,但是作为诗歌发展脉络的一段桥梁,元诗确有其自身的特点。就元代重要诗人萨都剌及其诗歌创作,可以看出元代西域诗人在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下,诗歌内容和特点逐渐汉化,这足以引起人们对元诗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并占统治地位的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在历史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我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是由汉族统治者掌握政权,对以蒙古族为统治者的元朝,史学界曾出现种种非议和责难是应该认真分析研究的。元朝发展农业等一系列措施,对元朝社会乃至后来历史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其建立是历史的一个发展和进步,是少数民族和汉族关系的一个大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