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田园 《今传媒》2006,(12):57
做了驻站记者后经常会想起六年前的一天,一位朋友告诉我,新华社招人你为什么不去考考呢?我当时对这朋友说新华社有什么好的,难道它比这神圣的教育职业还好吗?这位朋友注视着我说,以你的性格从事新闻职业是最好不过了,你知道吗?新闻记者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人们把记者都称做“无冕  相似文献   

2.
拣麦穗     
张洁  了了 《出版参考》2007,(4):19-20
在农村长大的姑娘谁还不知道拣麦穗这回事。 我要说的.却是几十年前的那段往事。 或许可以这样说.拣麦穗的时节.也是最能引动姑娘们幻想的时节。  相似文献   

3.
以整合的观念审视新闻摄影--兼谈图片总监的作用与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已进入视觉传播时代。随着报纸版数越来越多,对图片的需求几乎呈几何级增长。呼唤新闻摄影运营机制创新每天都有大量的图片在报纸系统内流动,在很多时候,摄影记者的采访处于一种盲目中。他不知道,我这张图片能发吗?会发多大?从哪个角度拍是报纸所需要的?同样,编辑也处于盲目中。他不知道今天会有什么样的图片?除了眼前这些照片之外,那个新闻现场,本来还可以有什么样的画面?摄影部门和文字部门相比,在采编结构中所占比重、内容分工和管理上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文字部门往往是金字塔结构,不但线索丰富而且分工细化;而摄影,往往是一个记者…  相似文献   

4.
小评论,有的“一事一议”,有的“一题一议”。我们把“一事一议”中的“事”称为小评论的新闻材料或新闻由头。这个新闻由头,不仅是小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作者抒发感情,评论问题的依据。选择好新闻由头,对写好小评论关系极大。为什么有的小评论写得那样活龙活现、栩栩如生,读者看了爱不释手,听众听了不厌其烦呢?我觉得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由头的选择。有许多小评论,读者、听众一看一听前面的新闻由头,便不由自主地被吸住了,非看完、听完不可。这就说明它的新闻由头选择运用得好。那么,小评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新闻由头呢?我认为它必须典型、准确、应时、新鲜。  相似文献   

5.
“文风”,顧名思义,就是文章的风格。文章是用语言文字表达人们的思想认识的。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因此,文风也就包括内容和形式的风格两个方面。不能把文风问题简单地理解为形式问题。我们说,毛主席的文章是好文风的典范。这首先指它的内容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世界。其次,它的形式是民族的,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而且,它的形式恰好能完善地表现出它的内容。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需要建立什么样的文风?好文风的标准是什么?我願意就这个问题发表些不成熟的意见。毛主席最近要求我们,文章要具备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我以为,这是具体地提出了文风的标准,为我们指出了努力的目标。但是,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这几项标准呢?  相似文献   

6.
田园 《今传媒》2006,(12X):57-57
做了驻站记后经常会想起六年前的一天,一位朋友告诉我,新华社招人你为什么不去考考呢?我当时对这朋友说新华社有什么好的,难道它比这神圣的教育职业还好吗?这位朋友注视着我说,以你的性格从事新闻职业是最好不过了,你知道吗?新闻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人们把记都称做“无冕之王”。既然记在人们心目中那么重要,也能为人民做点实事,为何不去做呢?  相似文献   

7.
话说文风     
甲:我已多次听人说起现在有些著作的文风问题,这方面的批评文章也见过一些。大家的意思无非是要求把文章写得清通一点。有个朋友说,他对那种似乎存心不让人看明白的著作,往往只看几段或几页就放在一边了。由此他认为,文风问题不解决,很影响人们看书(特别是学术著作)的帜极性。文章写得清通一点,显然有利于扩大著作的影响,这对作者是有利的,何乐而不为呢?乙:我想事情并不这样简单。五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大力“反对党八股”,“党八股”也是一种文风,然而毛泽东同志却把它与主观主义、宗派主义联系起来,说是这二者的“…  相似文献   

8.
漫画与幽默     
禁止游冰在法庭上,法官问被告:“当原告下河游泳的时候,你为什么趁机偷走了他的衣服?“”要知道,那个地方是禁止游泳的,法官先生。”律师的自由“你是骗人的!”辩护律师向对方律师大喊。“你是说谎的!”对方律师指责说。法官用小木槌猛敲一下,凛然道:“现在表明了双方律师的身份,继续审案吧。”刀子法官问嫌疑犯:“你见过这把刀子吗?”“当然!”“这么说你认得这把刀子?”“一连三个星期了,您每天都把它拿给我看,我怎么会不认得它呢?”改行法官:“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我不想再在这里见到你了。”小偷“:怎么,先生,你要改行吗?”恶棍是谁乔治…  相似文献   

9.
《中华工商时报》文章说,某大学教授因几篇文章受到质疑,该教授不服气,反问道:“经济学家一定要替百姓说话吗?”继而又说:“我不知道百姓是谁!”据说,这一下子犯了众怒。本文不介入这一争论,孰是孰  相似文献   

10.
关于曾光还有什么?张翔老师把我认识了十多年的曾光都说得那么详尽了。嗯,还有一点作者没提到,大概准备让我说的:曾光长什么样!十七八年前,我初见曾光,曾惊诧他那披肩长发。那漆黑长发卷着一头浪漫,一头诗意。那是少  相似文献   

11.
书籍是时代文化的产物,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文化,产生什么样的书籍.时代把文化勒得越紧,越容易出现发行量巨大的畅销书,这种畅销书常常随着时代转换而烟消云散.在整理搜集这60本书的资料过程中,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这些书,有几本到今天还可再版,还能摆上书架?当年的畅销书中,长销书的比例占多少?或许真的不多了.这是文化的悲哀吗?我想也不尽然.书籍被迅速淘汰,从另一方面讲,是时代变化太快,文化产品更新也加快了.时不我待,奋起直追,看着一本本书由畅销化为泡影,我并不悲观.  相似文献   

12.
李康 《视听界》2005,(5):52-52
最先让我心动的也许是原著的名字——《追我魂魄》。在物质充塞于世间的每一角落,乃至灵魂被挤压得只能在物质的缝隙中游走之时,我不知道作者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还有什么样的故事能让倦怠的精神为之一振?报告文学《追我魂魄》开篇题记“人可以落魄,但不能失魂”,把我带进尘封的1942年5月。作者用他犀利冷峻的目光,温柔细腻的内心,为我们描绘出一次惨烈动人的关于战争与人的画卷。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14年对日作战,中华民族在血影刀光中用血肉之躯矗立起一座座纪念碑。这部作品之所以吸引我,是作家的文笔,是独特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看了《南风窗》几期文章,感到不错,办得很活。文章别具一格。”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如是评说。一位报业行家说:“过去,我们这些新闻出版界的人都有一个愿望,办一份真正有特色的新杂志。如今看到《南风窗》,我们都说:有了,就是它!”它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刊物,获得如此好评? 《南风窗》是一份新闻性、社会性、综合性月刊。打开创刊号,扉页上的《告读者》,谈的不是自己创刊的主旨,而是刊物发起的一项活动:《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文章说: “假如您是市长,您想为广州做什么好事呢?”“假如您是市长,您有什么兴利除弊的措施要实施呢?”“广州的事情是大家的。想,要大家一起想;做,要大家齐心做。这是一篇不是发刊词的“发刊词”,它告诉读者,《南风窗》是大家的刊物,是大家发表意  相似文献   

14.
如果你满脑子都是计划经济那一套,你一定搞不出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东西来,无论你嘴上说得多么市场经济。搞怎样的连锁? 要形成什么样的“连锁”,这个问题我到现在还很糊涂。不光是我,许多城市新华书店的老总都不知道现在搞的连锁究竟是什么样的连锁。有的城市店老总说,我所有的网点都实现计算机统一调配送了,这不已经是以我这个店为中心的连锁经营了吗?干嘛要在这个连锁之上,又搞一个连锁呢? 实际上,各大城市店基本都形成了自己  相似文献   

15.
有人主张“编辑不改稿”,有人认为“编辑应该改稿”,哪种意见对呢? 人们常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这话道出了编辑的职责和光荣,即编辑要对作者和读者负责,能任劳任怨,甘当无名英雄。因此,编辑应该改稿,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我主张多就少改,笔下留情。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文章(包括作者改、编辑改),一是改通,改掉文章中有毛病的地方,使之合乎规范,这是基本要求,二是改好,不违背原意,把文章改得更加精当,好上加好,这是进一步的要求。吕叔湘同志说过:写文章有两个理想,一是谨  相似文献   

16.
诗朗诵有感     
段然 《河北广播》2005,(4):82-82
我和同事们坐下来一起聊天,大家经常会提到诗朗诵的话题。有的同行说:“我很喜欢朗诵诗,就是不知如何人手,不知用什么样的声音去朗诵。”不知如何人手大可不怪,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声音去朗诵的说法就有些欠妥。朗诵诗歌光靠玩弄声音往往会把事情搞坏,这是皮毛之技。  相似文献   

17.
在编辑的位子上坐了多年,经常听到通讯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编辑最不欢迎什么样的稿件?”我说,这个问题没有问到点子上,应该问“读者最不喜欢什么样的稿子”。因为,归根结底,稿子是写给读者看的,稿子必须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实现其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通讯员不要琢磨编辑的好恶,而应该面对读者,考虑我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事?读者对这些事有没有兴趣?编辑对通讯员稿件的取舍,在一定的程度上,其实是在替读者作选择,读者不喜欢的稿子,编辑是不想用的。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提出写稿的十条忌讳,供通讯员们参考。一忌作工作总结。有些通讯员在报道一个单位、一个阶段的工作情况时,既写各方面的成绩,又总结经验教训,甚至加上今后的打算,把消息写成了工作总结。一般来说,这类稿件新闻性大多不强,很难写的生动活泼。何况这种文章的内容并不  相似文献   

18.
范用 《出版史料》2002,(4):37-38
作为一个出版工作者,总觉得对作家有点抱歉,我们的书印得不够好,特别是文学作品。我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印得比一般的书要好一点。我看到很多外国的书,文学作品,小说、戏剧、诗,在出版方面给予很高的待遇,最好的纸张,最好的装帧,而且把它与那些大量印的书区别对待,使人一拿到手就知道,啊!这是文学作品。我们呢?我干了多少年出版工  相似文献   

19.
话中有画     
“我就像一只老鼠,而李安是一只猫,别看它并不张牙舞爪,可是一抬脚就能把我踩死。” ——凭借《卧虎藏龙》中的玉蛟龙成为美国年轻观众新偶像的章子怡说她很怕导演李安。 “把需要讲的信息尽快讲完,那些不  相似文献   

20.
那天,妈妈买了芋头,芋头是一种吃起来又香又软的食物,我特别喜欢吃。可妈妈在洗芋头时遇到了困难,我听到妈妈抱怨说:“用手洗芋头痒得很,好难受,用水冲洗也没用,真是没办法。”这时正在一旁玩耍的我大声喊起来:“我有办法。”妈妈疑惑地说:“你能有什么办法?”我得意地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你先把芋头倒进桶内,加水后用木棍使劲搅动,这样不就行了。”妈妈用了我的方法后,果然把芋头洗干净了,而且手也不痒了。妈妈夸我是个知识丰富的孩子,忽然妈妈又问我:“如果不知道,已经用手洗了,那怎么办呢?”我考虑了一下,又接着说:“把手放在火上烤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