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郗恩庭说步法(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板与横板在步法训练上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直板侧身多,主要练左右步法、近台的步法。步法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学不好并步,加—个小碎步,像邓亚萍那种,也挺好,你还不容易看出来。横板选手,如果反手弧圈相当强,那肯定是交叉步多,但还是要分情况,视来球而定。有的来球角度不大,就用并步(跳步)上去冲;如果角度大,你用交叉步赶过去,也得交叉回来,否则距离太远回不来。欧洲人力量大、个子大,在多个击球点上都能发出很大的力来,而中国人就必须抢高点。像王涛,不也是并步吗?他用不上多少交叉步,有时候真交叉过去扑完正手,再反交叉回来,就只能改削了,他反面是生胶,回来能削就不错了,这也是一种方法。像郭跃华,就是并步加交叉,一跑交叉两脚就到,但是有时候回不来了,又不会反手拉,就  相似文献   

2.
还原:一个交叉步为基准扑完正手大角之后,还原非常重要,因为此时你的反手空档太大。那么,还原到哪里算最佳位置?如果你下一板想接着用正手,那么,应该保证对方的来球与你的距离,以你的一个交叉步能到位为基准。人有高矮,步幅有大小,对方来球斜、直线的角度也不一样,只有时刻保持一个交叉步能到位,你的还原才算到位,你也才有底气全台用正手。如果下板你准备用反手,那么问题就简单了,只需还原到中间位就行,左右兼顾。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我国与国外优秀男女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相关运动学参数的比较分析,试图进一步认识交叉步动作的作用,进而改善投掷步(交叉步)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4.
交叉步是大范围跑动最常用的步法,通常我们从侧身位扑正手使用的是正交叉步。这种步法的起动速度快,可以充分运用腿部和腰部的力量,当身体处于腾空状态时,发力击球,给予对方致命一击。可以说,一旦我们运用到交叉步,击球的质量都会很高: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运用交叉步会使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幅度增大,再加上身体的惯性,自然会造成还原过慢的现象。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极强,他们可以依靠腿部的爆发力使身体急停,从而实现快速还原。  相似文献   

5.
标枪的交叉步技术,是将助跑获得的最大速度传递至最后用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投掷步(引枪开始)至最后用力,交叉步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没有了它就不是标枪的完整技术。因此,交叉步又有着它的独立性。然而,正是由于交叉步技术的不正确、不纯熟,以及与前后动作的协调性不够,造成动作减速,技术错误,甚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参加第 4届城市运动会 (1999.西安 )男、女标枪比赛运动员 2 5人次投掷步技术现场摄像的解析 ,并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投掷步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 ,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第 1、第 2步躯干后倾角过大 ,第 2~第 3步躯干后倾角则相对较小 ,以至交叉步的动作幅度受到影响 ,女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存在下肢前移幅度不够 ;投掷步第 4步左膝弯屈程度较大 ,左侧支撑无力是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该技术环节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音乐:桑巴,2/4。 节奏:54小节/分,2拍/小节。 图案:固定。 时间:滑两遍,共59秒。 舞蹈开始时,两人滑两个连续步(用基里安式)。在每一个接续步后的第4和第8步是右前内快交叉步。在第3步(左前外)滑跑步时右浮足的动作是保  相似文献   

8.
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陈奇投掷步技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高速摄像、录像解析及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陈奇投掷步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陈奇投掷步的技术特点:助跑距离较长、助跑速度较快,第二交叉步前后速度损失同投掷成绩呈负相关;第一交叉步前后身体重心速度的增加幅度同交叉步前后躯干后倾角变化量呈负相关,第二交叉步前后身体重心速度的损失幅度同交叉步前后躯干后倾角变化量呈负相关;最后一步前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损失幅度同躯干后倾角变化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其实发球抢攻并没有可固定套用的步法,接发球抢攻也是。所谓文无定式,打乒乓球也一样。但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种常用的发球抢攻步法,比如发球后侧身的步法,发球后上步挑打的步法,或者发球后交叉步扑正手的步法。不管使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 2 9人次投掷步技术纪录影片的解析 ,并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投掷步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 ,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第 1、2步躯干后倾角过大 ,使第 2~ 3步躯干后倾角变化量相对较小 ,影响了交叉步的动作幅度。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下肢前移幅度不够。男女运动员都存在着投掷步第 4步左膝弯屈程度较大 ,左侧支撑无力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速摄影的方法,以250幅/秒的频率拍摄了战振起投掷标枪的动作技术影片。经过影片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认为:该队员交叉步步长(2.005米)偏大,从交叉步开始至结束躯干倾角变化5.5°,重心腾空较高;此过程重心起伏(25厘米;奥运选手4厘米)较大,致使右脚着地冲力大;交叉步的制动影响了与投掷步的衔接,使水平速度损失21.2%,大于亚运选手的18.04%(其中技术较合理的吉田雅美速度下降幅度最小,为13.67%);体重身高指数(390克/厘米)太小,力量不足,出手速度小(20.19米/秒)。这是影响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其它投掷参数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12,(6):92-93
“交叉步”是乒乓球步法中活动范围最大的一种,一般在运动员反手位或侧身位进攻中,对方将球回到其正手位大角度时使用,最常见的情形就是大家平常所说的“扑正手”。由于移动的范围要横跨整张球台,期间还要保证回球的命中率。所以该步法对运动员整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都具有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陈洁 《乒乓世界》2003,(4):56-57
作为当今世界乒坛的新生代,王皓和庄智渊已经进入了世界超一流选手的行列。本期刊登的连续图片,是王皓对庄智渊的比赛中,扑救正手大角度的球后,用交叉步跑回反手,再用反手反面抢拉的一组动作图。  相似文献   

14.
张凡  赵晖 《乒乓世界》2007,(7):98-99
其实发球抢攻并没有可固定套用的步法,接发球抢攻也是。所谓文无定式,打乒乓球也一样。但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种常用的发球抢攻步法,比如发球后侧身的步法,发球后上步挑打的步法,或者发球后交叉步扑正手的步法。不管使用什么步法,都有几点经验性的规律可以遵循。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和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分析与对比,结果发现: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第1、2步躯干后倾角过大,第2~3步躯干后倾角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以至于交叉步的动作速度及幅度受到影响;女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下肢前移幅度过小,影响躯干相关肌群收缩;我国男女运动员投掷步第4步都存在躯干后倾角下降较大,左膝弯屈角较小,左侧支撑无力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孔令辉打球的风格比较细腻,特别是在台内球的处理上尤为出众。一般选手在接发球中,接下旋短球通常以搓球为主,但接上旋球和侧旋球,如果只会用搓球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学会挑短球很有必要。孔令辉在接反手位短上旋时,既可以用正手侧身挑起来(图E1~6),也可用反手挑起来(图F1~6)。 图E1~6中用正手挑短球时,与搓球的站位有所不同:左腿在前,身体保持平衡,出手时重心从右腿移到  相似文献   

17.
<正> 三、身体训练 (一) 发展速度 1.脚步灵活性练习目的:提高反应速度与脚步灵活性。 (1)原地面向前、侧、后做各种规定的快频率动作,看或听教练员信号后变换动作。 (2)队员直线向前或向后方向连续做交叉步跟步、并步练习(右脚在左脚前或后交叉,左脚迅速向左侧跟一步成两脚平行,右脚再向左侧跟一小步保持两脚平行,再快速反方向做回来)。 (3)如图1所示。距队员前方5米左右处放两个标  相似文献   

18.
张凡  赵晖 《乒乓世界》2007,(8):94-95
步法还有一种分类方式:主动步法与被动步法。主动步法又可分两种:左右横动为主的步法(一般包括单步、跨步、并步、交叉步)和左右横动与前后移动相结合的步法(一般包括单步、跳步)。不管使用哪种步法,高水平选手在比赛中的每一板击球,几乎都不是只用一种步法就能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12,(5):92-93
在进行正反手摆速的练习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左右步法的调整。在左右移动中,主要以并步的调整为主,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注意两脚之间的重心转换。从反手到正手的时候(以右手选手为例),左腿要先向右并过来,右腿向右迈出后支撑住身体的重心;从正手回到反手的时候,右腿要向左起动并步,随后将重心再交换到左腿。击球时保持这种重心交换,更有利于两边把台的稳定性,提高击球的命中率。  相似文献   

20.
<正>牛仔舞(Jive)是美国西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盛行的牛仔舞蹈,是由一种叫"吉特巴"的舞蹈发展而来。其特点是舞曲欢快、有跃动感,舞步敏捷、丰富多变,节奏明快、自由奔放,因此具有独特魅力。本期为大家介绍一首牛仔风格的排舞曲目:《国王的牛仔》,本文曲目中的手臂动作由示范者创编,仅供大家作为参考,不属于排舞曲目成套动作中的规定手臂动作。文中所涉及的排舞专业步伐动作有:右藤步、左摇摆、1/4蒙特利转、1/2蒙特利转、右水手步、左水手交叉步、曼波交叉步、脚跟扇形步、脚尖扇形步、1/2定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