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户外媒介、移动媒介、数字化信息媒介等城市新兴媒介的不断繁殖,构成了以媒介为基础的城市结构。各种"楼宇、电梯"传媒、"公交、地铁"移动电视节目等新兴媒体的崛起,加速了城市媒介化进程,进一步传播着城市文化信息。然而,城市的媒介化也造成了信息的泛滥,如何在城市媒介化进程中突出文化内涵成为当今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杨浩 《新闻世界》2009,(7):139-140
以传统的观点来看,大众传播媒介一直是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和广告发布的平台,也是其他组织展开公关活动的客体。而媒介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媒介公关则是很长时间以来被忽视的一个方面。但是实质上,媒介除了是信息传播、公关活动的载体以外,也是可以作为实施公关活动的主体存在的。作为整合营销传播的一种手段,公共关系也是媒介建构组织形象、塑造品牌价值、提高媒介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信息疫情”往往是突发事件次生的“第二战场”,也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关键议题,其本质是突发事件生发演化与情境结构变异所形成的风险媒介化景观。在共时性维度上,突发事件的符号化、信息扩散的病毒化和公众情绪的势能化交融互动,共同建构了漂移、异轨和构境的景观整体;在历时性维度上,媒介化作为一种结构性和功能性力量,以风险的时空折叠、智能复制与数字计算,嵌入甚至主导着信息疫情风险景观的生发演化动态过程。信息疫情治理的关键在于把握突发事件风险的媒介化特征,在理解媒介化贯通“事件-信息-情绪”风险景观的基础上,遵循以人为本的自反性原则,从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探索风险规避、防范与调节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4.
孙桂杰 《传媒》2019,(3):51-53
梅罗维茨在《消失的地域》中认为,由于电子媒介所具有的传播特性,信息在流通过程中呈现出瞬时性和超地域性,它把发生在遥远的异地的事情传递到观众的眼前,这在信息传递的意义上“地点”消失了;另一方面,由于新的媒介创造了一种新的场景结构,人会根据这种场景结构创造一种新的行为方式,故而媒介本身也改变了人的社会行为结构以及人际交往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阅读行为依存于承载信息符号的媒介形态。媒介形态是阅读行为得以存在的基础。媒介形态的变迁引起阅读行为的嬗变。网络媒介对印刷媒介的冲击,使人们的阅读对象发生了变化,阅读的主体结构、方式、性质以及阅读心理和功能价值等多方面也相应地发生了嬗变。与多元媒介形态相辅相成,未来人们阅读行为的多样性、共生性将是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尽管研究受众心理,并非自今日始,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此未引起普遍重视则是事实。原因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们比较注意新闻作为“武器”的作用,而不大注意新闻作为媒介的作用。时代终究前进了,信息的概念、意义,已为人们所普遍关注,报纸、广播、电视的媒介作用日益为人们所承认,在我们党的一个重要文件里——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里,明确地使用了“传播媒介”这一概念,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报纸、广播、电视是“武器”,同时也是“媒介”,而且“武器”的作用也是以“媒介”的形式发挥的。这个立论,应该说是经得起检验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众传播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现代受众对于信息的接收方式、接受后的反映已发生了很大改变。早期的受众理论认为,媒介信息只要被受众接收到,就会对他们产生媒介所预期的效果。这种理论称之为魔弹论。现在,人们发现受众既不是中弹即倒的“靶子”,也不是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来对待媒体的信息进攻,而是能主动寻求信息,筛选信息的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8.
魏景飞 《青年记者》2017,(11):30-32
人类传播方式的演变与传播技术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人类的语言媒介的产生到人类第一套体外化信息符号系统——文字的出现,再到依赖于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使人类社会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印刷媒体,从颠覆了信息传递方式和速度、丰富了传播内容的早期电子媒介的出现再到使人类社会成为“地球村”的网络媒体,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革新了媒介信息表达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重新构建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21,(10):41-53
流行病防控不确定性与人类社会行为复杂性高度相关。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存在社群取向与技术取向两条基本理路,由于媒介化概念兼具社会(制度)属性与技术(资源)属性,预示着流行病防控理念与实践变革的重要方向。社会、政治与文化的媒介化,使流行病防控具备了媒介化特征:媒介作为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构成要素、沟通渠道与物质资源,受到卫生防疫制度的调控与制约;同时,流行病防控体制机制的媒介化,也反过来塑造了公共卫生安全体系与卫生防疫制度本身。媒介化概念为流行病防控提供了一条"双向通路":一方面,媒介与信息嵌入到病毒传播扩散以及社会行为调整过程,建构了"病毒—行为"互动耦合网络,影响了流行病传播动力学特征,并为数字化流行病监测提供了新型数据来源及预警渠道;另一方面,流行病防控中的媒介实践作为制度性因素参与到健康概念社会建构、健康知识生产传播过程,为社会行动者提供了话语竞争、意义协商及制度博弈的公共场域,促进了主体关系、权力结构与社会秩序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8,(2):40-46
互联网技术对于社会公共性的作用究竟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网络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都有其各自的解释,然而却鲜有实证研究支撑。在对公共性概念进行操作化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经济社会地位、信息地位和媒介事件认知、媒介信任评价、媒介素养水平之间的结构化关系。研究发现,个体的信息地位是其经济社会地位与网络认知态度间的中介变量;信息地位越高,媒介事件认知越低,媒介素养水平越高;与此同时,媒介事件认知作为信息地位和媒介信任评价的中介变量,媒介事件认知程度越高,媒介信任评价越低。最后,本文从重新思考社会结构、个体社会政治参与、网络社会价值判断三个方面对研究发现进行了讨论,提出"公共理解"和"公共交往"的矛盾性悖论构成了网络社会公共性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1.
国家图书馆经历了从清末至今的几个发展阶段,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业务管理组织结构。在发展过程中,组织规模与职能体量成正比,组织结构与政策环境密切相关,建制依据以业务流程为主,且业务流程的灵活性持续提升,管理模式的适应性不断增强。同时,业务管理组织结构也受到非专业因素的干扰,出现了机构拆分与合并交替往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探讨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支持信息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对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意义.以化学类期刊为例分析国内期刊支持信息的现状及合理利用,认为合理利用支持信息是提升科技期刊数字化水平及影响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论文对我国社会科学院网站的学术资源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包括学术期刊、数据库和研究资料、学术交流、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出版信息、学人介绍、热点问题讨论、研究生培养、学术资源链接等内容,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非洲联合馆,十几位来自同济大学的"小白菜"共同约定:在世博会期间,每人每天写下一段感言,并通过短信发送到其中一位"小白菜"的手机上……如今,这些志愿者都已离开了世博园,但他们的故事却通过有心人的整理,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本期"我的世博·我记录"栏目特别刊登这篇根据手机短信内容整理而成的文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参考文献引用的学术评价作用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朱大明 《编辑学报》2005,17(5):324-325
参考文献引用和著录具有学术评价功能,对促进学术交流、体现学术论文发表的学术价值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按照表达方式可以将其划分为直接评价和隐含式评价2种形式;从评价内容看,参考文献引用的学术评价包括肯定性评价、否定性评价和商榷性评价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结合<长江蔬菜>多年的实际发行工作经验,阐明发行工作中要"最大限度"注意的8个问题;锁定和开发终端读者;发挥行业发展优势;发挥邮局主渠道作用;加大发行征订宣传力度;加大发行投入力度;强化发行服务意识;加强发行数据库建设;突破制约当前期刊发行的瓶颈.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和服务宗旨,对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公益性质扭曲的现象和原因,提出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中,应充分体现公益性。认为建立图书馆的公益保障,转变办馆理念是实现图书馆事业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gram “Registration of the Polish Collections Abroad,” conducted by the Depart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National Heritage of the Republic of Poland. Its goal is to create a register of the significant Polish collections outside Poland.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