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逐渐将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为高职本科,不仅可以推进高等教育结构改革与高职教育层次拓展,而且能满足社会经济转型的现实需要。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打破传统观念的桎梏,超越"升本"、"升大"情结,坚守专科与本科教育生态位,协同培养适应产业升级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2.
产业转型升级使社会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同时也迫切要求举办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当前发展高职本科教育主要有三种基本路径:新建高职本科院校、现有高职专科院校升格本科和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高职本科院校,其中,地方应用型本科的高职转型是最为理想的路径选择。要积极促进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合理衔接,加快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向高职转型,使区域内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整体规模、层次与素质结构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3.
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和培养理论性学术型人才的本科高校在层次类型、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师资队伍等外在表征上存在着断裂。要实现高职与本科这两个不同层次教育的内涵衔接,必须进行系统思考,通过衔接专业对接、培养目标接轨、课程设置统筹、转段考核合理、教学管理联合、师资素质提升等方面的一体化设计,使衔接深入到课程和教学层面,促进协同培养的学生达到"高技能且具有本科综合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并将应用型本科转型为高职本科,是解决目前高职专科招生难和应用型本科就业难问题的现实出路,也是我国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和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体系完善的方向选择。从主体维度分析,高等教育类型的横向贯通和教育层次的纵向衔接,都要落实于承担相应教育的执行主体——高职专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两者打开传统观念的桎梏,携手合作、协同发展,并在区域高等教育系统中形成各自的生态位,从而在应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实现各自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职专科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教育内涵上存在着共性,也互为关联。深入分析高职专科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在关系,针对大连地区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适应大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有效路径,破解大连高职院校高职人才培养的瓶颈,改善大连地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职业带理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从高职的角度出发,探讨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技术型人才与工程型人才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结构上应进行顶层设计;战略上应形成校—企—校三方人才培养联盟,形成产教融合;专业建设上实现专业结构优化,与产业行业相对接;总体上体现“应用”为导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高职专科—应用本科人才衔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职专科教育实现有效的衔接与贯通,是我国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的现实需要,也是人才成长“立交桥”背景下高职学生进一步深造的方向选择。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地区高职专科和地方本科教育衔接模式的研究,分析了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提出促进高职专科与地方本科衔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职业技术人才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阐明中高职课程衔接缺乏统一的课程衔接体系、课程考核方式单一、课程内容落后行业岗位需求等问题,可以通过整体规划、资源共享、师资对接、证书互认、校企合作等方法完善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课程衔接体系。采用调研方法了解机电类职业对于中高职学生不同的能力要求,以专业基础课——机电基础为例,按层次、分级别制定中高职机电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实现中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9.
高职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衔接试点是高职教育层次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一个重要的环节。但从试点过程来看,仍然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高职本科教育类型定位问题;其次是高职课程一体化衔接技术处理问题;另外是衔接过程的管理和评价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高职与地方应用型本科衔接才能更加科学高效,高职本科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培养技能复合型或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产生是产业升级、教育民主化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三大动力作用的结果.依据国际高等教育分类标准,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就是本科层次高职教育.发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问题主要是:对职业教育的社会偏见、专科高职与本科高职衔接的受限、教育分类标准问题.对策:通过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增强社会对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认同,建立专科高职毕业生升入本科高职的顺畅通道,科学设计专科高职与本科高职的比例结构,适时调整政策,加强高职本科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应该有专科、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三个层次。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应大力发展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加强专科高职的内涵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面向地方和行业的本科院校应定位在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硕士、博士层次)教育,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高等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存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方式、教师的要求等方面的不同,应根据两者衔接的原则,采取整合高职专科和应用型本科之间的相互定位,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市场规律办学,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实施人才培养的一体化,以行业标准进行机构设置和评价等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的相关领域对高素质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据此,根据推动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衔接,联合培养的相关政策性文件的指导意见,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高职林业院校森林资源保护专业与本科院校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启动共育共享机制,初步探究并构建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3+2"分段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模式,拓宽育人途径。  相似文献   

14.
学术前沿     
《职教论坛》2012,(1):54-58
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的衔接:内涵特性与内涵价值鲁武霞、李晓明在《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第19期中撰文指出,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在教育内涵与属性特征上存在共性与关联。作者指出,高职专科教育与应用型本科在内涵特性与内涵价值的共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两者在层次定位上存在同质性,两者  相似文献   

15.
对金融专业专科、本科教学计划进行一体化设计,制定专科、本科有机衔接的开放式教学计划是金融专业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首要步骤。考虑到金融在市场经济中“核心”地位、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以及注重培养专业复合型、综合型人才等因素,把培养目标的定位在:培养应用型、实践性高等专门人才上。教学计划在专科段注重技能培养、突出专业方向和应用性,而在本科段重基础、实行适度的宽口径。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作相应重大调整,同时强调实践环节。开放教育试点教学计划的设计必须最大限度的强化开放性,体现在教育对象完全开放性;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模块、自主选择一定比例的选修课程;取消学年制,实行学分制,并允许学分替换。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衔接 教学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本要求。要搞好教学衔接,首先必须建立起一个从中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多类型、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即构建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乃至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不同类型的,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适应社会对职业教育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解决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只到专科层次的“断头”教育,同时也是落实和完善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之一。其次,中、高职教育在教学定位上要分别做到:专业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实习、生产实…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以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入手,探讨了中、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模块衔接的设置,以及借鉴先进的课程体系模块开发理念,结合湖南株洲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中、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模块一体化开发的新思路,积极构建课程体系模块衔接的畅通渠道。  相似文献   

18.
会计专业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专科教育是应用型职业教育的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实现很好的衔接,才能从本质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使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文章从这一理念出发,构建了会计专业应用型本科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衔接体系,并进一步研究了会计专业应用型本科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衔接体系实施步骤,按照实施步骤进行实践之后,总结了会计专业应用型本科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衔接体系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19.
课程建设作为高职专科与应用本科衔接的重要环节,具体表现在应用本科与高职专科的课程如何定位,如何有效衔接,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如何根据专业情况进行设置。本文根据高职专科和应用本科的各自人才培养目标,对各自课程如何建设,如何衔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课程衔接是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实现有效贯通的关键所在。文章就常州工学院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3+2"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衔接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立足实际培养实践过程进行教学改革,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用人单位就业市场需要的课程衔接建设思路,并就培养目标的定位、衔接式课程模块设计、主干核心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环节衔接等方面具体方案进行介绍。同时就各模块的衔接、主干课程建设、教师教学等方面提出继续改进与完善的措施,并对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提出策略和对策。通过分析讨论,对发展适应当前产业结构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和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资源的整合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