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近年来,职场类电视节目作为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形式出现在银屏上。这类节目以真人秀、脱口秀等形式,满足人们娱乐的需要;同时,这类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对求职者从职场技能、职场理念、职场规范等方面进行教育,使求职者在求职或创业过程中更有竞争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本文对职场类电视节目的教育功能进行相关研究,有助于职场类节目进一步发挥其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非你莫属》《职来职往》等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应运而生,吸引了大量在校大学生观众。本文透过职场真人秀节目热播现象,深入分析了职场真人秀节目对大学生求职就业方面所产生的正向影响,并从高校辅导员及大学生这两个角度思考探讨了职场真人秀节目所产生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天津卫视在2010年9月推出了全国首档电视求职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该档节目—经推出便以其独特的关注视角、新颖的环节设置、争议话题的不断出新迅速抓住了观众的视线,获得了热烈的反响.本文试以《非你莫属》为分析对象,对这一节目的环节构成、人物元素设置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借此梳理这一类职场真人秀节目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陈瑶 《华章》2013,(19)
2012至2013年,真人秀、国际体育赛事、电视剧和新闻节目是全球最受欢迎的节目类型。其中真人秀节目是历史最短、发展最快的一种节目类型,不仅在收视排名中位于前列,同时在排行榜中占有很高的比例。欧美真人秀节目不仅在本地创造了收视高峰,同时也具有全球影响。从发展趋势来看,一度流行的平民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在创造收视高峰后表现平稳,而名人跨界体验类的节目成为最新收视热点。这既是真人秀节目在同类竞争中求新求变的表现,也是节目制作者对受众喜好与收视心理变化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几年电视媒体邀请的众多文体明星加入,参与的一些与体育运动相关的综艺类真人秀节目频频播出,使人们对运动开始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本文将从对综艺类真人秀体育节目概念的界定、媒体的传播优势、名人效应、节目特色及发展态势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综艺类"真人秀"节目对群众体育发展有很大效应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视求职节目是一种以求职为诉求进行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在这类节目中,主持人、求职者、招聘者、点评嘉宾之间往往要进行多轮对话,因而话轮的转换非常频繁.电视求职节目的话轮转换主要由主持人进行分配,不论是求职者、招聘者还是点评嘉宾,其话轮的开始一般都是主持人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提示而展开的.因而,与其他形式的会话过程不同,在电视求职节目的会话过程中,对话者之间的话语权并不平等,而是呈现出一种主持人主导的话轮分配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中国电视媒体快速发展的舞台上,真人秀节目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类型越来越多,收视的群体也越来越广泛。《交换空间》作为其中一档生活服务类真人秀节目,倡导亲自参与、绿色家装、热爱生活、情感沟通,并展示了一定的设计内涵。与其它真人秀节目相比,《交换空间》虽没有大红大紫,但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收视率,节目的生命力也较长。从《交换空间》的节目设置中体现出真人秀节目的传播特征,对大众设计意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贞 《大学生》2013,(9):22-23
正2011年底,张绍刚还没有炮轰海归女刘俐俐,李开复还没有号召抵制《非你莫属》,以《职来职往》和《非你莫属》为代表的求职类真人秀栏目收视率节节攀升,但尚未达到最高峰。职来职往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在节目现场的18位嘉宾(即职场达人)有9位为他亮起了灯。经过智立方CEO杨石头、新东方大客户总监唐宁和创可贴T恤创意总监江森海的三轮现场考核后,亮起的灯变成了13盏。王衡求职成功,获得了自己心仪的杨石头的职业推荐信。亲友团在后台给了满头大汗的他一个热情的拥抱。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电视求职类节目以其新颖独特的形式成为当下在校大学生们最喜爱的节目之一,新颖的求职过程以及招聘达人们精彩的点评,无论对于求职者还是正准备踏入职场的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就业观,引导正确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立足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探讨当前电视职场真人秀火爆背后的原因对帮助大学生们解决"就...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29):149-150
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娱乐节目的日益活跃,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一系列综艺节目舒缓一天的生活压力。各电视台纷纷推出各式各样的歌唱类的节目,让更多的人将目光转向这种新型的歌唱真人秀类的节目。这类节目受到各个年龄段人的关注,创下各台收视率的新高,当代大学生也是其中的一分子。电视节目本就是引领大众的标杆,通过这类节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尤为重要。文章从高校入手,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就歌唱真人秀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展开调查,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歌唱真人秀对大学生价值观有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歌唱真人秀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1.
交友类真人秀节目由欧美国家传入我国,它是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视觉转向为前提的一种新的节目形式。同时,它又区别于西方的交友类真人秀节目,蕴含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昭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目品格,是当代电视审美文化中的典型代袁。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文艺“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探索与发展在我国已经走过了近10个年头,随着电视节目平民化、日常化的发展趋势,电视文艺“真人秀”节目在我国正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越来越受到电视界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借助文献资料和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的电视文艺“真人秀”节目的缘起、发展现状和症结问题等进行了概括性分析和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对节目发展趋势做出前瞻性的思考.试图为我国电视文艺“真人秀”节目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伟 《闽江学院学报》2013,34(4):95-100
真人秀节目作为近些年备受关注的电视节目类型,以其独特的真实性吸引着受众,但似乎难以走出同质化、娱乐化的困境。在广电总局下达“限娱令”之后,国内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纷纷探索创新发展的新路径。然而在这种尝试中,真人秀节目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的现象依然存在。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构真人秀节目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研究节目倾向低俗化的失衡现状,从节目的价值导向、服务功能、媒体公信力及电视媒介发展四个方面分析了“三我失衡”的危害,可以从“三我和谐”的平衡中探索真人秀节目的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滁州学院学报》2018,(1):42-45
随着各类"真人秀"海外版权在国内的"遍地开花",中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近年来可谓风起云涌、热闹非凡。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也引起了管理层以及学界的高度注意。"真人秀"节目样本的文化意涵牵动了全社会的敏感神经,也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媒介研究范例。本文从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属性出发,在文化传播、消费文化和价值回归三个方面对电视"真人秀"节目文化与消费的特征进行深入剖析,试图在寻求解决"真人秀"节目的潜在问题上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传播效果进行实证分析,通过配额抽样调查,发放300份问卷获取观测数据。研究发现:受众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认知度较高,但满意度较低;一档真人秀节目的火爆可以扩大该卫视的影响力,但对公信力的提升并无显著影响;受众普遍对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持不信任或怀疑的态度。通过分析为进一步做好电视真人秀节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大卫视对收视率的争夺越来越多的体现在综艺类节目的竞争上。湖南卫视作为综艺节目的老大哥,全新打造了一档亲子类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收视率居高不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对于真人秀节目的研究资料比较完整,但是趋于火爆的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的相关文献资料还不够完善、系统。基于此,文章以《爸爸去哪儿》栏目为例,对亲子类节目的特色进行分析,探究此类节目成功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其长远发展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7.
从"开放式体验教学"校外实践与多视角学习、"经验分享式教学"言传身教与贴近式学习以及"教育类真人秀节目"社会教化与示范意义等三个教育视角对真人秀节目《一年级·大学季》展开分析,从中获取有益的教学启示与可供学习的教化示范。  相似文献   

18.
"真人秀"节目从西方电视媒体开始,经历的高度集中的发展,以惊人的速度在中国电视上发展壮大。在当今中国真人秀节目高度密集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真人秀节目进行对外文化传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文章通过对陕西卫视《唐诗风云会》节目的分析,总结了节目成功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9.
电视真人秀节目自引入国内以来,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随着激烈的商业化竞争和电视节目的整体娱乐化,电视工作者一方面对真人秀节目进行着本土化改造,一方面又不断挖掘新的表现形式和题材,让真人秀这种舶来品在中国出现奇观化发展态势。本文以当前热播的《爸爸去哪儿》、《最强大脑》、《花儿与少年》等真人秀节目为讨论范本,对真人秀节目的奇观化表现和原因进行学理化的分析和解读,以期对今后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中国真人秀节目的问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从西方引进的娱乐节目形式,在我国已经引起电视节目制作者和观众的巨大关注.它以真实的画面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成就了一场大众娱乐.中国的真人秀节目是中国电视节目走向“平民化“、向受众回归的一个重要体现.但目前这类节目的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真人秀节目出现了模仿痕迹重、缺乏创新、观赏性和道德底线相矛盾、缺少应有的“娱乐“氛围、缺乏产业化的运作理念等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应对,认真解决,使真人秀节目真正实现本土化,实现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