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子政 《情报杂志》1996,15(3):57-57,67
正确掌握图书分类知识,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是非常重要的,而掌握类目复分方法又是正确使用图书分类法的一个基本方面,也是图书分类学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本文就《中图法》(第三版)类目复分方法中加“0”与不加“0”的问题,结合多年业务实践谈点粗浅体会。1 正确理解《中图法》中的“0” 《中图法》中加“0”与不加“0”的问题,是类目复分方法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之一,它关系到对层累制、小数制的正确理解,关系到很多类目的准确复分,因此受到了分类  相似文献   

2.
崔明爱 《情报科学》1992,13(2):38-41
1 分类语言实现与主题一体化的方法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图书情报机构使用的都是体系分类法,如《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等等,体系分类语言由于其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限制,不能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分类语言大体有两种类型,即等级体系分类语言和组配分类语言,组配分类语言又可分为3种类型,即体系——组配分类语言、组配——体系分类语言和分而组配分类语言。国外的实践证明组配  相似文献   

3.
穆晓婷  黄红梅 《情报探索》2011,(10):121-123
通过对《中图法》与《日本十进分类法》的类目比较,分析《中图法》在类分日文原版书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借鉴《日本十进分类法》类分日文原版图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中图法》(第四版)医学类目应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必凯 《现代情报》2004,24(3):38-40
对《中图法》(第四版)部分医学类目如影像医学、美容学、个人卫生及社区医学等类目设置和图书分类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部分类目的设置、使用和图书分类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邓维维 《情报探索》2014,(11):127-131
根据图书分类工作实践,从历史沿革、列类原则、标记符号、类目设置等方面对《四库分类法》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了两部分类法之间的相同与差异。对《四库分类法》提出跳出《四库全书》,在现有古籍的基础上设置类目,添加详细易懂的类目注释,提出电子版、网络版分类法等建议;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分古籍的类目设置提出类目加细,影响较大的专著设置专类,并针对中华文化文史哲不分家的特点多设置交替类目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控制《中图法》类目体系深度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红雁 《现代情报》2006,26(3):14-15,18
类目划分层次过于深入,无益于读者的检索,不利于分类法类目体系的稳定发展.也培文献分类标引增加了不必要的难度。本文分析了《中图法》类目划分的现状,探讨了其弊端,并对控制《中图法》类目体系深度的方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瑾 《情报杂志》1997,16(4):44-45
《中图法》三版较之二版增设了许多新学科类目,也修正和删除了一些列类不当、有悖分类法体系原则的类目,不论是从科学性、实用性,还是从体系结构和类目设置上来说更趋科学、合理、实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图法》三版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感觉到现有  相似文献   

8.
贺梅萍 《现代情报》2013,33(3):147-149
对《中国图书馆分类》(第五版)的修订情况进行了概括,通过与中图法(第四版)的对比,结合英语类文献分类实践,对现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H31"英语类目设置的不足,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同一主题图书分属不同类目的问题进行分析,本着分类是为使用的最终目的,提出在备馆可制定适合本馆的《中图法》使用办法,从而达到归类一致,最大限度地实现馆藏图书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伟  金涛 《情报探索》2013,(1):106-107
通过对《中图法(第五版)》社会科学"政治思想与道德文明""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社会管理与社区服务"等主题内容相近类目涵义、注释的分析研究,结合CALIS联合目录图书分类检索对比,对《中图法》社会科学若干相近主题类目的入类原则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1.
国外网络资源两种分类系统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艳华 《现代情报》2005,25(6):83-84
本论文从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出发,对国外网络资源分类中普遍使用的传统文献分类法系统与自编分类系统在类目体系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粗浅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吴润珍  傅亚祝 《情报探索》2013,(12):129-131,135
将《中图法》第五版TP类的修订与第四版进行比较,认为第五版通过调整类目体系、规范类名、细分类目、更新术语、改进注释、停用过时类目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类目的深度控制.通过实例分析了《中图法》第五版TP类的修订内容,指出修订后的TP类在类目设置、类目结构上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网络信息分类现状,提出应面向博客等用户,发展和完善自由分类法;面向普通用户,优化网络分类法;面向学术用户,积极研制《中图法》搜索引擎版,最终依据《中图法》搜索引擎版形成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的公共交换平台。  相似文献   

14.
董镝 《情报杂志》1997,16(3):66-67
情报检索语言面临着专业化趋势,《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对于在军事院校图书馆的使用有若干不适应之处。本文在对其个别类目灵活使用的基础上,提出应研制与之配套使用的专业分类法。  相似文献   

15.
孙玉英  王世萍 《情报科学》2008,26(2):233-236
本文根据现有中文网络目录分类体系的经验,借鉴传统分类法,提出了中文网络目录分类体系的优化方案,并建立了一个包含一级类目和二级类目的统一的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中图法》第四版简表在使用中的利与弊,对类目设置中的类目级次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中图法》第四版简表的修订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7.
刘莎 《情报杂志》1998,17(2):87-88
复分表是图书分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类型有通用复分表和专类复分表。而专类复分表是供分类表中某大类或某大类中的部分类目作进一步区分用的复分表,它是根据各类文献分类的需要而编制的。专类复分表对简化类表,增强主表中有关类目的细化程度,提高类表容纳更多概念的能力等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编制高质量的专类复分表对于提高图书分类法的质量与性能是非常重要的。《中图法》三版修订时也把增设、扩充、改进复分表作为修订工作的重点之一,并着重加强对专类复分  相似文献   

18.
我馆在保留原图书总账的基础上 ,试着建立了“分类账”。所谓“分类账”,即是按照图书的科学分类(我馆是以《中图法》)建账。《中图法》规定图书分为2 2个大类 ,即用 2 2个账本。这样的图书分类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做到“三个一致”即账本和图书架位一致 ;账本和图书检索目录一致 ;账本和计算机软件一致。二是图书的分类从未和经济金额挂钩 ,分类账解决了这个问题。以便在图书馆经费使用上 ,对各类图书资金分配做出合理安排。第三能较为方便地掌握分类图书的馆藏量 ,从账面上体现出图书的整个科学的系统性结构。第四为及时发现图书丢失、补缺及剔旧更新提供了方便。第五可以与原来的图书总账互相参照和检查。我们把原来的采编流水账称为图书总账 ,把新建的分类账叫做图书入库帐。两套账各有侧重。一套帐重在采编 ;另一套帐重在体现馆藏。在具体建账过程中 ,要注意与《中图法》的五个基本分类和 2 2个大类保持一致。当然还要结合具体馆藏情况决定。分类也要按《中图法》要求细分到三级类。要达到这一要求 ,在加二账本时必须把账本做成活页账。因为新购同一类目的图书时涉及的插入问题。这样我们把以前的死账本变成了活账本。避免了过去在账本上打勾...  相似文献   

19.
杨玺 《情报探索》2012,(10):125-127
《中图法》的类目设置直接关系着图书馆图书的归类情况.文章分析了《中图法》第五版“H31英语”类的修订特点及问题,并对英语考试等级划分、设立交替类目和完善注释方面提出了修改建议,以期今后对该类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一梅  王赛 《现代情报》2014,34(1):32-36,42
《中图法》是我国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部大型综合性分类法。该文比较分析了《中图法》第一至第五版之“G63 中等教育”类目的演变,研究了用于进一步复分的“专类复分表”变化。文章中对“总论复分表”中与教育有关的“-4 教育与普及”的演变进行了比较分析。经过不断修订的《中图法》之中等教育类目设置日趋成熟,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够及时增加反映新科技和新主题的类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