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浮力》一节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通过归纳分析建立浮力的概念;接着通过三个探究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物体是否受浮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并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通过探究认识到影响浮力大小  相似文献   

2.
华东版教材,初二物理第十一章第二节,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用蜡块在水底是否浮起来说明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的压力差。  相似文献   

3.
“浮力”是初中物理课的传统内容 ,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仍然被列入 ,但是教学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标准》提出要“通过实验探究 ,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标准》将课程的知识目标分为“知道”、“认识”、“理解”三个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浮力”这个课题的知识难度比过去降低了 ,不要求解有关浮力的综合性计算题和比较判断题。《标准》强调必须让学生亲自经历用实验探究浮力规律的过程。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做到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浮力原理的演示实验封承显,柴正康,闻祥,赵若斌(北京教育学院物理系)一、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产生于上下底面所受到液体的压力差.由于下底面所受向上的压强大于上底面所受的向下的压强,故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会受到向上的浮力.二、特点及用途1.“浮...  相似文献   

5.
浮力与液体重力关系的实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后,有同学提出一个问题:“老师,我在一本课外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受浮力物体所排开的液重并不一定等于物体所排出的液重,受浮力物体所排开的液重也并不一定小于液体本身的重力,它可以小于、等于或大于液重,因此,浮力可以小于、等于或大于产生浮力的液体本身的重力。’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都没有理解清楚,这段话是不是错了?”我想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初学阿基米德定理的人都认为“浮力一定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根据这一问题笔者设计了一个探究性实验。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是一门科学启蒙教育课,要教好这门课程,作为自然教师,就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才能。特别是要具备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生理卫生、能源、矿产、信息等方面的专门基本知识。同时自然课本中的实验很多,如第四册的分组实验多达11个,第五册中的演示实验也有11个。要教好自然课,教师必须做好实验,尽量多做一些实验,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下面举实例看一看实验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吧。 一、在教自然第三册水的浮力这一课时,主要是通过分组实验来研究物体的浮沉问题。在实验之前,先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水的浮力?学生一般能答出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如轮船、木船、树叶、鸭子等)受到了水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怎样?学生答:竖直向上。再问:沉入水底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浮力一节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演示实验中,课本中运用烧杯倾斜向外溢水。当溢水很慢时,往往水会沿烧杯外壁流失而不能排到收集物体所排开液体的小桶中,这样实验数据就会有很大差异,结论也不易得出。为使实验效果更好,在没溢水杯的情况下进行了自制和演示改进。  相似文献   

8.
关于水的浮力和电流的几个实验陈广超(江苏省灌云县实验小学)一、关于浮力的两个实验实验器材浮力图简,吊桶,铁柱圆体,硬泡沫块,测力计,水槽。(一)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首先把方形硬泡沫块放到水槽底部,然后再往水槽中倒入大半槽水,这时观察泡沫块的上浮情...  相似文献   

9.
物理教学活动不仅要注重学习物理知识,而且要注意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想化模型”就是物理教学中常常使用的科学方法.初中物理是在学过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研究浮力的.这部分内容综合性强,有些问题比较抽象.教学实践证明:浮力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二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一方面是由于概念本身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非科学的经验和观念干扰学习正确的知识,加之,与不少现象、知识联系密切,综合性强,这样处理实际问题就比较难,有时对一些问题感到无从下手.为此,如何降低难度,把浮力现象推进到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地步,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引入理想化模型就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复杂的对象和过程,可以先研究其理想化模型,然后,将理想模型的研究结果加以修正,使之与实际的对象相符合,这是自然科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学习浮力问题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把流动的液体,理想化地看成是不会流动的固体模型,图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型”的模式,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降低了问题本身的难度,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一块冰放在  相似文献   

10.
教授《水的压力与浮力》这一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水的内部具有压力,认识水的浮力。课本练习中关于水的内部压力的实验(如图1),由于上下漏斗口橡皮膜一样大,因而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在教学中我作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一册浮力教材只用图例方法分析了一个浸入水中的立方体的六个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得出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分析中要用到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二力合成、二力平衡等知识,涉及到的力较多,增加了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的难度。我们在实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自然课上 ,学过《物体的浮力》一课后 ,为了激发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物体浮力的秘密 ,我们设计制作了一个“浮力产生原理演示器”。仪器特点 材料易得 ,制作简单。整体透明 ,浮力产生过程清晰可视 ,便于学生观察探究。仪器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 制作材料  1 2 5L透明饮料瓶 2个 ,玻璃管 2根 ,塑料球(乒乓球代 ) 2个 ,A、B胶 1盒。制作方法 将一个饮料瓶的底去掉当作储水仓 ,另一个饮料瓶从瓶身三分之二的地方去掉底 ,两瓶套在一起形成一个闭合空间当作储气仓。用烧红的铁丝在储水仓的底部的两边各烧一个小孔 ,分别插入…  相似文献   

13.
首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改实验教材小学科学第3册第15课《沉浮的秘密》一课中有关浮力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该实验是将橡皮泥块悬挂在手持圆桶测力计的下方,读取测力计的读数,面接触时、浸入水中1/4时、浸入水中1/2时、浸入水中3/4和完全浸入水中时的测力计读数,将其数值填入表1中。表1橡皮泥球的位置完全浸在空气中浸入水中1/4浸入水中1/2浸入水中3/4完全浸入水中测力计的读数浮力的大小图1然后把橡皮泥块沉入水中再读取测力计的读数,通过比较前后数值的变化,说明橡皮泥块受到了水的浮力。经过多次实验,我认为这个实验存在两点不足:①用手…  相似文献   

14.
液体表面张力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物理教学中为了演示液体表面张力现象,通常会用将硬币放入水中使其漂浮在水面这个实验来说明。但是该演示实验必须小心翼翼地操作,否则很容易失败。此外,硬币漂浮在液面上,学生还会误认为浮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故讲解时还需费很多口舌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为了便于教学,笔者自制了一组  相似文献   

15.
物体浮沉条件,是浮力章中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现有的几种浮力演示仪,不能定量演示物体浮沉的条件。为此我们自制这种物体浮沉演示仪,它能定量地演示物体浮沉的条件,直观性强。现将仪器的原理、制作和使用方法等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阿基米德定理是初中物理《浮力》一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其定义是: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用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gV排。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教材认为浮力的本质是浮体上下表面所受压力差。既然浮体与液体接触,液体压力的综合效果表现为浮力,因而,浮力本质上是一种弹性力。对于接近刚体的浮体而言,浮力的弹性效果难以直观表现出来,教材也没有对此作形象化的实验来说明,笔者设计了一则简单的实验,能较好地说明浮力是一种弹力的综合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实验要求1.水的压力;2.水的浮力;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条件;4.浮力的初步应用.重点是水的浮力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条件的实验.二、仪器与实验方法的设计1.水的压力实验装置见图1,图2和图3.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一册第八章“动量”的第三讲,“相互作用的物体的动量变化”一节中,有一物理实验:用水平气垫导轨测量物体动量变化.这个实验所需的气垫导轨和闪光照相设备,都是精密、昂贵的,一般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都没有这种设备,无法做演示实验,教师只能让学生看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 (下 )中《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五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去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 ,了解上浮材料的特点 ,想办法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本课围绕问题“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展开 ,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通过使下沉的橡皮泥浮起来 ,使沉在水底的小瓶浮起来 ,使生鸡蛋浮起来三个探究活动 ,使学生知道改变形状、改变重量、在水中加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很好的满足了学生“动手做”的愿望。1 本课的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方法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