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镇戎军(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地区)是赵宋政权在我国西北地区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也是公元十一世纪西夏封建政权向南扩充军事势力所面临的一个最大路障,它形势险要,兵家必争,素有“边陲要冲、塞上咽喉”之称。正因为镇戎军具有这种重要地位,建国以来它引起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探讨,撰写了很多的史地论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人也怀着对宋代镇戎军研究的兴趣,不揣学识浅陋,仅就它的长贰、官制以及镇堡城寨的置废,作一些浅薄的考察,错误与不妥之处定多,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2.
宋夏对峙时期,镇戎军(今宁夏固原)是北宋在宁夏军事防御前沿地带设置的一级军政合一的高级军事指挥机构。战争并没有将双方的各种交流彻底隔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多方面仍有过充分地交流,有不少遗物传世。固原博物馆馆藏文物中,就有一些较为珍贵的西夏文物,主要包括西夏铜牌、各类印鉴、西夏瓷扁壶等,它们是宋夏对峙时期留在镇戎军境内的文化遗存,体现了西夏历史时期各类文化的形成背景与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3.
公元1402年9月,北宋与西夏在镇戎军(固原)定川寨发生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夏军长驱直入,一直抵达渭州(平凉)境内。这次战争涉及城址较多,但《宋史·地理志》等书多无详细记载。北宋为扼制西夏南侵,曾几次修筑镇戎军城,城四周修筑寨堡,是历史上在固原境内修筑寨堡最多的朝代,形成了固原宋城网络。  相似文献   

4.
西夏占据敦煌后,在瓜州、沙州建立了完备的行政体系,并委派豪酋大族实行统治。瓜州和沙州位于西夏边陲,军事作用突出,因此,西夏在二州分别设立监军司,负责当地的军事与行政事务。同时在二州分别设立刺史、转运司。沙州单独设立经制司。都统军、副统军、监军使、通判、习判、承旨、都案、案头等自上而下构成了瓜、沙二州的职官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自古以来,固原就是西北边陲军事重镇,历史上与安定、高平、平高、原州、镇戎、固原等名称相伴随,史家誉为"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称为形胜"。这里曾上演了少数民族催马奋蹄、商业巨子"倮比封君"、秦皇汉武边地巡幸、刘秀隗嚣陈兵鏖战、西夏北宋前沿对垒、成吉思汗六盘歇马、安西王府坐镇开城、三边总制驻节开府等众多历史活剧,更有萧关古道上难以散去的历史烟云,丝绸之  相似文献   

6.
北宋的军队由禁兵、厢兵、乡兵和蕃兵组成,实行募兵制。镇戎军实行募兵制与征兵制相结合的兵役制度;金陷镇戎军后,仍实行征兵与募兵相结合的兵役制;蒙元时期实行的全民皆兵制度,立国后的安西王府辖境,是蒙古兵、探马赤军、汉军和新附军集中驻防的地区,包括屯军;明代前期实行征兵制,嘉靖以后实行募兵制,固原招募的土兵乡兵是当时一支重要的防御力量;清代前期实行世袭兵制,后期实行募兵制,募兵制在固原表现突出,向荣开清代固原募兵之先河,董福祥甘军招募固原籍兵士最多。  相似文献   

7.
曲端(1091—1131),宋镇戎军(今宁夏固原)人。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与西夏、金国战斗中,屡有战功,名重一时。当时陕西人为之语曰:“有文有武是曲大,有谋有勇是吴大(指吴玠)。”曲端既然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名将,那么人们对他们的研究又如何呢?据笔者所知,实在太少。今不揣学识浅陋,就曲端的生平资料、事迹编年,作一记述,以资纪念他的九百周年诞辰。不当之处,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8.
〔戒机〕军事,军务。《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气。”杜甫《遣愤》:“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戎机。”戎:兵器总称。《诗·大雅·常武》:“整我六师, 以修我戎。”引申之,同军  相似文献   

9.
军戎服饰作为一种物质产品,除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外,它还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以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为背景,中国古代传统审美思想为依据,挖掘中国古代军戎服饰中深层的文化内涵,说明了军戎服饰中所蕴含的特殊的审美思想和精神指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专门考订过去误考的遗址,包括两座北宋县城三个寨,此外还涉及几个堡。定川寨遗址定川赛因宋、夏定川战役而使其知名度颇高。此寨是范祥通判镇戎军(今固原县城关)时,于庆历二年(1042年)所筑。就在当年秋,元昊亲帅夏军攻镇戎军。宋大将  相似文献   

11.
宁夏镇是明九边之一,在明代的北部边防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它的建置时间有很多种说法,本文在综合各家说法的基础上认为:一个完整军镇的形成,既要有常设的军镇长官,又要有固定的文武官员系统和军事防区.以此为标准,考证出宁夏镇在永乐至宣德间开始形成,正德年间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12.
金灵 《初中生辅导》2011,(19):91-93
宁夏居黄河上游,北倚贺兰山,南凭六盘山,黄河纵贯北部全境,地处“丝绸之路”古道上,历史文化悠久,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羌、戎和匈奴等民族便在此聚居。宁夏以西夏安宁得名。唐属关内道;宋时属西夏;元灭西夏后以旧地设西夏行省,不久改宁夏行省,治所为宁夏路,为宁夏得名的开始,后改行省为甘肃行省,迁甘州路。  相似文献   

13.
十三世纪初,铁木真成吉思汗依靠强大的军队,形成了蒙古政权。公元一二二七年灭掉了西夏。在蒙古向西夏和金与南宋用兵作战的时候,成吉思汗病死于六盘山,由其儿子窝阔台继为大汗。公元一二六○年忽必烈自立为大汗,一二七一年定国号为元,一二七九年灭南宋。元朝的统一为中原地区和边疆各兄弟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在客观上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尤其元比较重视农牧业等经济的发展。固原地区在元时期,隆德县地入静宁州,化平(今泾源)入华亭县,原镇戎州东山、三川县并入镇原州,另与旧镇戎州之开远堡(今开城乡),置开成府(路)。因为宋、金时代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了与<宋史>中"午腊蒻山"相时应的西夏文形式,这个西夏词见于<天盛律令>和<圣立义海>,读若Oranya,意思是"黑山".作为西夏黑山威福军司驻地,"午腊荔"位于河套以北的阴山山脉,在13世纪初被蒙古攻陷,蒙古人称之为"兀刺海"城.此前有一种通行的看法认为黑山威福军司驻地在西夏西北边陲的额济纳旗,这可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割据政权,并与宋、辽、金鼎立达200年,对中国北方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西夏能够立国归结于党项族的尚武精神和对军事的高度重视。这种尚武精神,是一个处在上升飞腾民族心理的表白,也是对前途、对命运、对力量、对速度、对生命的赞美。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蒙古灭西夏时采取了灭绝政策,使得西夏王朝的许多历史变成千古之谜。然而,西夏岩画及西夏文题记的发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批珍贵的西夏时期的手迹和文物资料,借助于古今所编撰的西夏文辞书和历史、民族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文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西夏人活动范围以及在宗教、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发展的脉络,认识它的发展规律,对于发展中华民族体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黑水城,西夏城名,位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曾是古丝绸之路上连接欧亚的一个枢纽点,西夏时为十二监军司之一的黑水镇燕军司治所。黑水城最初是因额济纳河而得名,额济纳原是西夏党项族语,意为"黑水"。  相似文献   

17.
关中,四塞险固,历来多为中国封建王朝定都之地。作为关中四塞之一的萧关,雄居六盘山北麓,为长安防御的西北门户。就在萧关迩旁,西汉置安定郡于高平城。东汉“高平第一城”威名远播,光武帝刘秀与隗嚣鏖兵于此。其后高平虽易为平高、原州、镇戎、固原等不同的名称,但由于其优越的军事地理位置,却一直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其军事地理价值,是甘陕宁等西北其它军镇难以匹敌的。清初顾宛溪《读史方舆纪要》评价固原“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称为形胜”,当非虚语。 中国历史上西北少数民族历来骁勇善战,崇尚武力。早在殷周,六盘山附近就有犬戎、西羌、义渠、乌氏等少数民族游牧。秦汉时,这里畜牧发达,《史记·货殖列传》言其“西有羌  相似文献   

18.
夏译汉文军事作品是现存西夏文典籍中比较重要的类型。从《孙子兵法三家注》、《孙子传》、《六韬》、《黄石公三略》、《将苑》等西夏译本中选取三个多次出现的短语作为范例,对夏译汉文军事典籍中的一致性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9.
元朝统治下的西夏故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国时期 ,被武力征服的西夏遭到了严厉报复 ,其宗室王族被诛杀殆尽 ,土地被蒙古诸王瓜分 ,人民或流散四方 ,或遭奴役 ,西夏遗民处境悲惨。忽必烈即位后 ,对西夏故地的统治趋于和缓 ,西夏人地位上升 ,主要提供军役和宗教服务。元朝统治时期 ,西夏故地的民族成分变化极大 ,汉族文化与回鹘文化占有主流地位 ,西夏文化则由于自身适应性不强而趋于冷落 ,这使得西夏遗民迅速丧失了自身特征而融合于他族  相似文献   

20.
西夏时期的横山地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时期横山地区不仅农牧业生产相当发达,而且经济命脉盐铁也出产在这里。横山地区又是宋夏政治、军事斗争的前沿和经济交流的中心。横山山界,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横山羌兵,能征善战。因此,西夏又在这一地区实行较为严格的军事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