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唱响自信之歌》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三框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教材和学情,设计了"发现自信篇""发现自信篇""增强自信篇""感悟自信篇""唱响自信篇"等教学环节,并分析了该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13):179-181
<正>一、教材分析《唱响自信之歌》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三框的教学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自信的主要内涵和自信对于成功的作用,使得学生对自信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入,引导学生掌握树立自信的基本方法,成为一个有自信的人。更重要的是升华主题,把个人自信上升到民族自信的高度,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民族富强、繁荣和进步,个人的自信才有坚固的基础,从而对我国的发展自信,对中国自信,  相似文献   

3.
一、案例背景《做诚实的人》是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与诚信同行》第二框题的教学内容,这是第一框题《人贵诚信》的落脚点,即导行。  相似文献   

4.
一、用辩论化解断章取义带来的尴尬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日新又新我常新”一框,出现了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按照约定俗成的理解,应该是能够自信地认识自己,即“坚持己见”。但在实际教学中,有学生大胆提出:对但丁的名言为何不能理解为自负地认识自己,是一种“固执己见”呢?  相似文献   

5.
<正>文化自信来源历史深处。当人们谈到兵马俑,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不被人熟知的缶,都满怀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然而,笔者在对本校高二年级学生的文化认同调查结果中发现,只有67%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文化自信,50%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说:所谓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直面我们的调查数据,迫切需要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于是我借助微课,剖析《文化生活》第九课第一框的重难点知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一、课前激趣学生的展示是教师制作微课的重要材料,把学生  相似文献   

6.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第4课第2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这一框的内容.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而本框题则是在上一框题阐述了世界观原理之后的方法论,理论建树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指导实践。因此.本框题在哲学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正>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自我》的第二框题,是第九课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是整个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框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  相似文献   

8.
罗庆文 《广西教育》2008,(20):95-9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走近法律》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的第一框题的内容,内容主要是讲述各种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中凸显法律在生活中的规范和保护作用。本框为起始课,是后面所学法律知识的基础。学好这框题的知识,将会对后面的课程,包括初二、初三的《思想品德课》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第二框题《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程标准》对本框内容的要求是: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题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这一框题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此,笔者就这一知识点谈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张涓莅 《福建教育》2022,(17):61-63
<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统编《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也是第二单元中的核心内容。教材第二单元围绕世界政治多极化展开讨论,重心落在最后一框中国如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课标对学生学习这一框题的要求是“阐述合作共赢的理解,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等奖(5名) <我的路》《自信是一件最美的衣裳》《自考在我心中》《夜读红楼》《悄悄与奥运结缘》王丽勋谢秀爪刘冠民党长宇盆超群河南延津县初级中学河南光山县司马光中学河南灵宝市豫灵镇六初中河南南召县红阳初中河南惬师市府店镇三初中二等奖(10名)《挣脱自卑,拥抱自信》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是该册教材的最后一课,在这一课最后一页的“相关链接”中提到了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制定的两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虽然教材中没有提到任何关于这两部法律的具体内容,但其实是在为下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打下伏笔。  相似文献   

14.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是"体味文化",从全书看,本框是重点;从本框看,"文化"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文化"到底是什么"味"?"难点"到底如何"破"?本文通过主题教学和变式策略,引导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一、教学准备《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将本框表述为:"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相似文献   

15.
正【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④《生活和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题的内容。在学习本框题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唯物论当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铺垫作用。从地位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所以学好该框题能为后面唯物辩证法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下面是笔者一次公开课的一段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框“享受学习”。  相似文献   

17.
《我学会了》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在教学时,我抓住育人为本,围绕学习这一核心,着重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善于思考的精神,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并使这种自信迁移到其它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时,萌生了借助此框教学向学生传递正义理念的想法。怎样才能将正义的理念融入"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知识教学之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纵观《生活与哲学》全书,本框知识内容和正义理念结合是十分密切的,利用本框对学生加强社会公平正义观教育应当更具说服力。不限于此,政治教材还有不少知识与正义理念具有联系,是值得我们挖掘的宝贵教育资源。政治教  相似文献   

19.
正[教材分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整本教材的逻辑终点和最后的落脚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是这一单元的第一框,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当今社会人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学会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选择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是第四单元的起点。本框分三目,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主要描述了当今我国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以及导致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目的是表现当代文化生活的  相似文献   

20.
王厥轩 《上海教育》2013,(21):58-61
在上海教育界,胡卫很出名。他英俊,显得年轻,戴着无框的新式眼镜,一米八十五的个子,走路身板挺直,说话抑扬顿挫,富有逻辑性,很有感染力。他的身上,透着自信、睿智、大气与儒雅。胡卫涉足的领域很广:他办过中小学和幼儿园,曾经是协和教育中心(集团)董事长;也创建了现代教育鉴证评估事务所,和AduancEd(美国世界教育质量促进联盟)合作,推动中国民办教育的国际鉴证和评价;还办报办刊、著书立说,曾是《教育发展研究(B刊)》主编,是《民办教育发展研究》《教育新观察丛书》《民办教育丛书》《学生计算机世界》主编。他是一位研究者:先在德育领域耕耘,后探索研究民办教育,还旁涉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现担任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上海民办中小学协会会长,同时兼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办学体制改革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