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媒介批评的文本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批评是用解释学的方法对媒介和新闻作品进行解读,通过剖视文本把媒体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或新闻的意义提示给受众。新闻文本是一个思想载体,对这个文本世界的充分体悟和分析,才能使人们达到对媒体和新闻的真正理解。克服文本与解读者之间的陌生和距离,和文本融合在一起,从而同化文本的意义,并创造另一个文本,把批评的见地和机智表现出来,是媒介批评的完整过程。媒介批评最终要对媒体和新闻作出解释,再现和重构记者的意指,揭示潜藏的文字背后的原意和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2.
祁涛  高冠磊 《青年记者》2016,(23):11-12
新闻媒体有时发布的文本信息会对受众已有的观念造成冲击,文本折射的现实使人感到与自己的观念相悖时,受众就会开始吐槽和质疑.不过,文本意义是否与现实事态对应,颇成问题.首先,文本意义并不能在能指的单纯指称中得到解决,能指有时无法有效履行表征所指的功能,人们就不能从新闻文本中直接读取事实和真相.其次,解释者是有选择的解释者,①受众往往会根据自身的阅历、既有的观念和所处的语境来赋予所指以独特的能指,或者选择性解读能指所折射的所指.但是在实际阅读过程当中,受众往往意识不到意指关系的复杂性质,他们以为令他们生气的就是能指的所指,并通过情绪和意见的表达而影响现实事态.  相似文献   

3.
戴维·莫利是文化研究学派中从文本研究转向受众研究的关键人物。在莫利看来,文本意义的解构既受制于受众个人的“文化符码”,又受制于受众接受文本时的家庭收视语境,要把收视行为放置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现实等更加广阔的语境下来研究。莫利的民族志研究方法有效地发掘了受众解读文本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开创了电视受众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主旨是新闻文本的灵魂,它始于社会生活,伴随文本建构主体的立意、表意,终于文本受众的解意。新闻文本的主旨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存在于文本建构主体意识之中,存在于再现客观生活和主观世界的文本之中,存在于文本受众的解读之中。  相似文献   

5.
曾卓  岳改玲 《青年记者》2017,(26):55-56
时攻新闻是塑造受众政治认同,增强其政治信任感的重要途径.①媒介融合逐步重构新闻业的态势下,我国时政新闻报道在语态和形式等领域逐渐发生了一些变革. 亲近性文本概念来自跨文化研究领域,是指文本的表达方式与文本解读者期待的方式相一致,与其思维方式相一致,与其解读心理相一致.②本文尝试借助亲近性文本思想展开对于时政新闻的研究,以解析媒介融合背景下,不同媒介平台上时政新闻的亲近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新闻解读,是借助于理解、解释和阐释的方式,深入重大复杂的新闻题材的内部,作一般经验的超越,进行理性世界的探索和创生,与对象展开对话和深层的考问。进行新闻解读,意在缩短“此在”与“彼在”的距离,把新闻信息传播中被隔绝的事实信息世界与理性信息世界在瞬间贯通起来,用解读主体的理性探索、思想诉求,发掘出受众所想不到的信息,使新闻信息传播的文本意义具有厚度、深度、力度,使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时,快速跨入深层的理性世界,获得新闻题材的深层意义。新闻解读,在我国,最早是以单篇解释、单篇分析的形式出现,且沿用至今。而像《湖北日报…  相似文献   

7.
传者成为电视新闻文本的一个因素 一般来说,受众接收新闻不会过多考虑传者因素,例如我们在阅读报纸新闻时不会去关注采写新闻的记者,听广播新闻时也同样记不住记者的名字.但是电视新闻的受众则有可能对传者因素引起特别关注,例如出镜记者或新闻主播在电视新闻中的表现,往往会引起受众的不同感受.在这里,传者已经成为新闻的一部分,并进而影响了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Web2.0交互式传播技术与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使新闻业进入了社会化生产与传播的运行情境中。用户参与到新闻的生产与传播的整个流程中,用户解读新闻的过程,也是对新闻文本的意义解构和价值再激活的过程。本文从媒介文化传播的视角,研究了社会化传播中互联网用户的新闻解读行为及其动因,剖析了新闻文本在传播中的意义解构与价值激活现象及其在塑造媒介文化、构建公共议事空间方面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9.
当一则新闻从采写过程中产生,我们把它看作是围绕什么人(who)、什么事(what)、什么地方(where)、什么原因(why)、什么时候(when)这五个W的基本要求所构成的新闻文本。这一在作者经过价值判断、记述事件之后产生的新闻文本,内涵着作者对于新闻事件中客观存在的新闻价值的认同。当该新闻文本进入到媒介播发过程时,我们将其称作一则新闻报道。从受众决定新闻价值的观点理解,该新闻报道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由受众在完成对此报道的解读后实现。所以说,抵达受众一端的新闻报道与原先的新闻文本之间必然已经产生距离,而从新闻文本  相似文献   

10.
柳小龙 《新闻世界》2013,(8):304-306
“前理解”是解释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传播者是新闻文本意义生成过程的逻辑起点,受众是新闻文本意义生成的落脚点,两者的前理解对新闻文本意义的生成有着重要作用。前理解作为“此在”的一部分,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动态过程中的前理解与新闻文本意义的生成,是一个相互推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陶霞 《新闻世界》2010,(10):42-43
报纸想靠抢先发布消息而在竞争中取胜的难度越来越大,只有深入挖掘事实真相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才能使之成为泛媒体时代受众需要的新闻解读者和意义建构者。本文提出了深度报道采写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一些采编技巧。  相似文献   

12.
受众:需要“解读“的新闻   当今信息社会,在多种媒体演绎的“信息爆炸“令受众晕头转向时,受众不仅需要传播者提供可“读“的新闻,更需要经过信息传播者“解读“的新闻.……  相似文献   

13.
耿新歌  张渤 《报刊之友》2012,(12):86-87
近日,一部以介绍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蹿红电视荧屏和赛博空间。纪录影像中的中华美食在带给受众观赏愉悦的同时,受众对该部纪录片的解码也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在“源文本”既定的前提下,“译码者”在网络上进行观点博弈,“编码者”对解码进程持续关照,引导受众靠近或回归主导意义。此时,受众对文本的解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处在一种“酝酿、释放、博弈、主流化、衰减”的过程中。本文将以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研究理论为框架,结合纪录片播出后的受众评价以及多媒体时代传受双方在“编码/解码”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进行简单剖析。  相似文献   

14.
李薇 《新闻爱好者》2011,(15):12-13
通过对蒙牛与伊利、腾讯与360互掐事件中受众参与行为的解析,发现网络媒体的受众参与身份的隐匿性,消解了受众获取权威可信的信息文本的自主度;受众参与方式多样性,消解了受众选择大众传播载体的自主权利;受众参与的实时性,消解了受众自主辨析事实真相与信息文本真相差距的能力;受众参与的"零门槛"属性,消解了受众自主解读信息文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新闻通常指人们对已经有了定评或已经载入历史典籍的史实,重新发现了它的新的史实资料或发掘了它的新价值、意义,并通过新闻媒介进行传播的新闻。腾讯和凤凰网等主要门户网站在其历史频道制作推出的历史新闻专题,利用网络文本的超文本、多媒体和互动性特性,来阐述、解读相关的历史文化议题,形成了能引导受众进行阅读、思考、交流的具有开放性、公共性的新型叙事文本。  相似文献   

16.
殷曼 《新闻世界》2013,(4):286-287
女权主义受众理论是以女性受众为主要考察对象,对大众传播中的性别歧视以及压迫进行分析和批判,从而探讨女性与传播间的特有关系,如女性受众在收听、观看、阅读中的性别压迫,女性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互动与分离。女性主义受众理论无疑为对大众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审视维度,有利于纠正在大众传播、大众文化盛行的语境下,女性受众中自我认识的偏差以及将父权制中的象征体系内化这一潜在行为,从而为女性受众抢占话语权提供了理论基点。本文拟以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的受众理论来解读大众传播语境下的文本,以期能探究媒介文本意义生成的原因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经济报道经常涉及理论性很强的东西 ,很难避免使用枯燥的数字和晦涩的术语。农村经济报道中就长期存在着“老、空、硬”现象 ,很多报道以简单的因果关系出现 ,有的作品与工作总结无异 ,令读者望而生厌。这导致受众在接触这些信息时精神消极 ,对信息的敏感度降低。潘光旦是一位用进化论思想来分析中国民族性问题的学者 ,他把在信息接受过程中处于消极状态 ,缺乏个人体验及与文本的交流、缺乏主体创造的状态称为“假死状态”。处于假死状态的受众 ,丧失了对新闻文本的解读能力 ,新闻信息资源的价值也得不到全面开发。受众在枯燥的经济新闻解读…  相似文献   

18.
斯图亚特·霍尔提出的三种受众解读新闻的方式中,对抗式新闻解读正在成为新闻解读的主流。从传播者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传统媒体新闻生产过程的碎片化、模式化信息处理方式,对政府信源的高度依赖和经济利益的诱惑等难以克服的诱因,同时还有新媒介传播者对新闻真实性、情感和态度的不当处理方面。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受众在信息解读时的心态和习惯。  相似文献   

19.
韩小聪 《新闻爱好者》2011,(16):106-107
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对英语新闻语篇进行解读,说明语篇中及物性过程的选择、过程参与者位置的安排等因素,都能体现出报道者对新闻事件所持有的态度、观点及其对受众的导向期待,揭示出新闻语篇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对英语新闻语篇进行解读,说明语篇中及物性过程的选择、过程参与者位置的安排等因素,都能体现出报道者对新闻事件所持有的态度、观点及其对受众的导向期待,揭示出新闻语篇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