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浮士德》是哥德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诗体悲剧。由于它巨大的文化内蕴、深遂的思想和不朽的艺术形象,从一诞生便被欧洲一流的音乐家谱写成大量音乐作品。本文就从这个角度着重评述了瓦格纳、莫扎特、贝多芬、门德尔松、舒曼、斯卜尔、柏辽兹、古诺、李斯特、柴科夫斯基等人创作音乐作品《浮士德》的特点及艺术成就,说明文学与音乐的互相关系和互相作用。  相似文献   

2.
<浮士德>是德国诗人歌德的代表作品,也是西方文学和音乐创作中的重要题材,数百年来这一题材被众多音乐及文学大师反复改编和演绎,这在西方音乐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可以称之为西方音乐创作中的"浮士德现象".文章通过对浮士德音乐创作及研究的历史进行简单梳理,并对国内外现当代浮士德音乐学术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介绍,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浮...  相似文献   

3.
文学与音乐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考察外国音乐史,特别是欧洲音乐史,我们就会发现大量的实例。音乐从文学中汲取营养,文学借鉴音乐的表现形式,二者互相阐发,自从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诞生以来,人们就感受到莎作语言中蕴含的音乐性,欧洲许多第一流的音乐家都从宏大的莎作中获得过灵感,为莎作谱写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构成了莎士比亚文化中的音乐现象,或音乐中的莎士比亚现象。在这种超学科的渗透、比较中,只有最优秀的文学作品才有可能进入另一种艺术形式,并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文学与音乐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科书上说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绘画是空间的艺术 ,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从某种意义上说 ,文学与音乐一样 ,也应该算作是“时间的艺术”。文学以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诉诸读者的阅读过程 ,音乐以作用于听者听觉的乐音构筑形象化的乐章。尽管两者运用的材料与表达的方式各不相同 ,但在阅读或欣赏的时间流程上 ,两者所追求的形象与情感却是殊途同归。难怪在文学和音乐史上 ,既有小仲马的长篇小说《茶花女》 ,也有威尔第的同名三幕歌剧 ;既有歌德的诗剧《浮士德》 ,也有李斯特的同名交响乐 ;既有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也有柴可夫…  相似文献   

5.
浮士德是德国古典传说中的人物。浮士德与魔鬼签订了一个契约,将其灵魂出卖以换取无限的知识,并要享尽人间各种世俗欢乐。数百年来浮士德传说成为文学、电影和音乐等各个艺术领域的创作源泉。据音乐学家詹姆斯·威廉姆·凯利(JamesWilliamKelly)统计,浮士德题材音乐作品仅歌剧就有约42余部,此外还有上百首声乐与器乐作品。本文就国外浮士德音乐创作及研究情况做简单介绍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浮士德音乐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歌德的《浮士德》产生在欧洲狂欢文化的沃土上,具有强烈的狂欢化色彩,是一部狂欢化的悲剧史诗。文本的狂欢化因素既参与了文本的建构,又增强了文本的文学性,从而使文本具有无穷的文学意蕴。本文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对歌德的《浮士德》进行了尝试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歌德的《浮士德》和荷马的《伊里亚特》、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被称为欧洲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历来享有崇高的声誉。别林斯基说:“无可争辨,歌德的《浮士德》是我们时代的《伊里亚特》。”“《浮士德》是当代德国社会的一面完整的镜子”。丹纳指出:“近代两部巨大的史诗,《神曲》与《浮士德》是欧洲史上两个重要时期的缩影。《浮士德》确实是一部时代生活的广阔的史诗,它规模宏大,包罗万象。但是在诗剧中,歌德正是以其艺术家对生活本质深刻的洞察力和卓越的艺术手腕塑造了浮士德这个世界著名的典型形象才获得如此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试论玛甘泪悲剧的成因曹晓青歌德,是18世纪欧洲文学领域成就辉煌的伟大作家。巨型诗剧《浮士德》是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浮士德和玛甘泪的恋爱事件,是诗剧第一部中的中心情节。这场自由恋爱,是以主角之一玛甘泪身陷囹圄等待处决而结束的。这场悲剧不仅是浮士德形象发...  相似文献   

9.
文学与音乐之间有密不可分的的联系.考察外国音乐史,特别是欧洲音乐史,我们就会发现大量的实例.音乐从文学中汲取营养,文学借鉴音乐的表现形式,二者互相阐发.自从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诞生以来,人们就感受到莎作语言中蕴含的音乐性.欧洲许多第一流的音乐家都从宏大的莎作中获得过灵感,为莎作谱写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构成了莎士比亚文化中的音乐现象,或音乐中的莎士比亚现象.在这种超学科的渗透、比较中,只有最优秀的文学作品才有可能进入另一种艺术形式,并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同学少年》2011,(7):52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1832年)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代表作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等。他是德国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欧洲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欧洲几千年的文学史中,竖立着四座丰碑: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以及歌德的《浮士德》。尽管"浮士德"的传说在欧洲流传已久,然而到了歌德这里,浮士德的形象却有了不同以往的生命价值,他是歌德所属时代的精神体现。在歌德的《浮士德》中蕴含着一个困惑着几代人的疑惑,即"浮士德难题":怎样使个人欲望的自由发展同接受社会和个人道德所必须的控制和约束协调一致起来——怎样谋取个人幸福而不出卖灵魂。  相似文献   

12.
向魔鬼出卖灵魂以换取知识和青春的炼金术士浮士德,已成为西方文学中一个经久不衰的人物形象。几百年来,诸多作品都围绕浮士德这一形象展开,其中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和歌德的《浮士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若按亚里士多德和朱光潜的悲剧理论来解读,《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与《浮士德》两部作品的悲剧起因、净化作用以及生命力感等都不相同,其在悲剧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楼逸昊 《新读写》2012,(9):15-15
我喜欢音乐,在学校的管乐团中担任次中音号的首席;我也喜欢文学,所以当我读到肖复兴《音乐笔记》中的《单簧管,双簧管》时,眼前一亮:音乐原来还可以用文学的手法来表现出“画面感”。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欧洲资产阶级文学描绘的理想国分为二大类,一类是乌托邦式的“理想国”,另一类是更有现实意义的“理想国”。后一类是本文探讨的重点,着重从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伏尔泰的《老实人》,歌德的《浮士德》入手,对这一类“理想国”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以及和人们现实生活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奇迹唱片行》是《一个人的朝圣》的作者蕾秋·乔伊斯沉淀三年的新作。文学和音乐的关系问题是文学研究和音乐学研究共同关注的问题:音乐学研究主要聚焦音乐的文学性;文学研究主要聚焦文学的音乐性,或文学的艺术性。《奇迹唱片行》是一部大胆结合文学与音乐的力作。本文具体分析《奇迹唱片行》中的音乐叙事表现手法,聚焦小说中音乐的文学性叙事、文学的音乐性叙事以及这两重叙事如何帮助揭示小说的主题,力图通过以上三方面充分展示文学与音乐的互文和对话。  相似文献   

16.
文学与音乐有着亲密的关系,很多音乐问题在文学中也相应存在,一些音乐手法亦可以在文学中加以运用。该文试通过分析小说《你别无选择》中的音乐主题结构和音乐手法的运用来解读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7.
《文选》音乐赋在表现音乐时,隐含了赋家儒道兼有的音乐思想。一方面,赋家受儒家礼乐观的影响和压制;另一方面,他们要抒发自己不同于儒家礼乐观的对艺术、人生的感悟。赋家对传统儒家观念的突破,体现在《文选》诸篇音乐赋中是双层面的。无论是音乐还是文学,都具有人性解放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林洁婷 《教育文汇》2004,(11):40-41
《李岚清音乐笔谈——欧洲经典音乐部分》是继《李岚清教育访谈》后,我国前副总理李岚清出的第二本书。这回.他谈的是音乐。  相似文献   

19.
卢兰 《钦州学院学报》2015,(1):22-25,83
汉晋乃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和赋体文学自身的演进,汉晋音乐赋的艺术成就及其对音乐的审美感悟和阐释也在与时俱进。就历时性言,《文选》音乐赋反映了汉晋音乐审美倾向经历了由道德政治教化功用到艺术审美愉悦感受的变化;就共时性言,汉晋音乐赋表现了汉晋人音乐审美的丰富文化内蕴。认识汉晋音乐赋中音乐审美的历时性变化与共时性价值,有助于了解《文选》音乐赋及音乐审美对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孟楠 《知识文库》2023,(17):1-4
<正>我国与俄罗斯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岁月长河中,两国的文化、风俗互相影响,互相成就。俄罗斯是音乐大国,诞生了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斯特拉文斯基这样的音乐大师。在新中国成立后,《喀秋莎》《神圣的战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音乐作品流传甚广,妇孺皆知。我国音乐教育应当积极从俄罗斯音乐中寻求启迪,推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使其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