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集大成者。他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是对语文教学本质和思想境界的高度概括。在实施语文教学新课改的今天,有必要从多角度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并付诸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核心表达,是他长期教育实践的结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本身即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又是一种现实、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多次提到:“教,是为了最后达到不需要教。”这样精辟的见解,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周洪 《中学文科》2009,(13):17-1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多次提到:“教,是为了最后达到不需要教。”这样精辟的见解,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启发自学相机辅导广东汕头市华新小学纪熙捷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他把这一教育思想精练地概括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揭示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辩证关系。如何使课堂教学正确、具体地做到这一点,中央教科所“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在理论...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深邃而又通俗易懂,对我国的语文教育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实践上也具有示范作用。叶老在他的许多文章和书信中谈得最多的是关于“教”的问题,在这方面,“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他的至理名言。《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革语文教学》中有一段精彩透辟的论述:“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  相似文献   

7.
严悦 《现代语文》2014,(4):24-25
翻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全书的精髓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那就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最终使命便是达到“不需要教”。  相似文献   

8.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它从1912年起经历了结胎、发育、形成、完善四个阶段。1977年给《中学语文》的题词,正好是完善阶段中第一次对这一学术观点所作的完整而科学的阐释。这以后的两次谈话中否定了诸如“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等的不严密、不科学的提法.明确指出“达到”“需要”两个词不能少。对于到底如何落实“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目标.叶圣陶先生毕生以此为研究课题.力图找到“可循的规律”.也期盼教育工作者能够共同协力把规律一条一条精确地归纳出来。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杜克强纪念叶圣陶先生诞辰100周年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圣陶先生于1912年18岁走上小学教师岗位,后来担任中学教师、师范学校教师、大学教授,还大量编写教材,创作儿童喜爱的文...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六三年,我父亲(叶圣陶)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后来他作了补充,先改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最后改成“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句话里,“不需要教”是目的,问题在于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老师应该明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你要尽一切力量启发他,引导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练好自学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旨在通过教育者的“教”和“导”,使受教育者形成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教”与“不教”的辩证统一,达成对象是学生,关键支撑是教师,实现途径在实践。要实现“不教”的价值目标,就需要建设教师队伍,改革课堂教学,进行课程开发,开展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叶圣陶教育思想解读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如果用一句话来加以概括,那就是他经过半个世纪的思考而概括出来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至理箴言。这一思想最完整、最严密、最精确的表述是1977年12月叶老在给《中学语文》杂志的文章中。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内容丰富,涉及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可谓博大精深。在实践中,我体会到,要真正实践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首先必须对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的正确、全面的理解。就如众口传诵的“现在的教是为了达到将来的不需要教”这句话,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讲话和文章中曾多次提到:教,是为了最后达到不需要教。这已成为语文教学界公信力最高的名言。确实,一个人在学校接受语文教学最多也不过是十几年,然而在离开老师之后能独立地运用语文于工作、学习、生活中,却是一辈子的事。因此,最有效的语文课堂的“教”自然应当着眼于学生离开学校之后的“不需要教”,即是有学习、运用谓文的能力和智慧。  相似文献   

15.
我有幸参加了第二次全国教育学术讨论会,亲聆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对教育工作的指示。他在会上宣读了几个中学生对当前教学、教育工作中搞灌注式表示不满的文章。这时,我想起了叶圣陶先生说的那句广为流传的话:“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叶老把“教”或“讲” 当做了手段;而把“用不着教”或“用不着讲”当作目的。这对于把教学当成只是一股脑儿地“教”或“讲”,并且  相似文献   

16.
浅谈单元教学中教的问题温业钜,杨吉元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在这句话里,叶老把“教”与“不教”二者之间的关系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应该说,“教”是手段,“不教”是目的;“教”是(知能)量的增多,“不教”是(知能)质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尽快缩短从“教”到“不教”的过程,这是有志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同仁们所共同努力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许多人都把“教是为了不教”认作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名言。但查遍叶老的论著,都无此说法。有人说这是叶老“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学思想的简称。这样的简称可以吗?笔者认为不妥。  相似文献   

19.
浅谈从“教”到“不需要教”雷太录语文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对学生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己看书、作文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境界。学习、理解叶老的这一思想,对指导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从...  相似文献   

20.
”教是为了不教”、“教材无非是例子”,是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反三”,是“不再教”的主要标志;如何促使“反三”,是“不再教”的基本手段和基本方法。从阅读的角度上说,如何通过“举”教材之“一”的例而达到“反”阅读其它文章之“三”的目的,是施教前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