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执教四(7)班三个多月来,我一直努力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效果还真不错。我们班的习作形式很自由,也很有趣,这些生动有趣的习作栏目都是从学生的生活中撷取的。"生活万花筒""你我悄悄话""童话乐翻天""诗歌发烧友""故事连连看""词语麻辣串"……学生给这种习作形式起了个形象的名字——"随手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两个习作栏目:"你我悄悄话"学生特别喜欢讲悄悄话,咬着耳朵,永远讲不完。如果你喜欢讲,那么,就在"你我悄悄话"栏目里尽情地讲吧!可以跟爸爸妈妈讲,可  相似文献   

2.
<正>不少教师习惯于对孩子说"应该这样""不能这样""必须这样",而很少说"可以这样""你能这样""你想怎样",让学生在有方向的自为中自生、自能和自长。虽然,我们积极主张孩子的自主发展,做中发展,但家长和教师却常常"自己出手"。"给我这样""我说这样"已经成为孩子教育管理的常态。"胆小""被动""手拙""懒动""怕苦""乏趣""能弱"等,已经  相似文献   

3.
正"亢老师,给你两张纸条。"下午放学后,担任我们班数学课的郭老师走进办公室。我伸手接过纸条。"这是我上数学课从你们班学生手上抢过来的纸条。"郭老师接着说。"谁这么调皮,这么不遵守课堂纪律呀?一定要严厉批评一下。"这时我看到一张纸条上用两种笔迹写着"我的玩具车不要了,卖给你40元,30元也行。""我不要,偷不着。""这是谁写的?还偷不着?"我向郭老师询问。"上面是赵乐写的,下面是钱小春写的。"郭老师说。"我一定得找他谈谈,什么叫偷不着,肯定是想偷家长钱,一定要把学生这种想法扼杀在萌芽时期。""这张纸条呢?还大哥,难道我们班还有小团体?""这是孙玉写的。"我仔细一看,只见上面清晰地写着:"大哥,你把朱可顺叫出来,他不听话,我们打他。"不敢置信,这句话竟然出自大家公认为忠厚老实、好学的学生之手。  相似文献   

4.
《教育》2008,(27)
"你下半学期有进步,但是还有不小差距。""你期末考试成绩不错,但是强中自有强中手。"这是我审阅学生评语时摘录的两句。说实话,我真想把写评语的老师叫过  相似文献   

5.
汉语辞典里,人称代词"我""你""他"争论了起来。"我"抢先说道:"各位,‘我’——第一人称代词,在文章中作用可大了!你看,  相似文献   

6.
在文字王国里,有一个"辛"字家族。在"辛"字家族里有几个"孪生兄妹"。想知道它们是谁吗?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它们就是"辩""辨""辫""瓣"。你看,这几个字多么相像啊!都是胖乎乎的,两边都是"辛苦"的"辛"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善于抓住和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于是,在课堂上"你想说……""你还想说什么""你来说吧"等充满人文关怀的语句频频出现。但是某些情况下,学生迟迟回答不出教师想要的答案,尽管教师不停"启发""追问",可就是不能如愿以偿,最终只好全盘告知。在教学中该如何提高问题的有效性,是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我结合案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在传统教学中,师生关系突出表现为"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给,你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处于被剥夺的状态,教学也被看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单向行为。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新课程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人"的发展。我们在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同时,积极倡导"少教多学"的教学整体性策略,但有教师在具体实践中又曲解了新课程理念,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学最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阅读教学的设计应关注"你""我"协作,教学相长;"学""讲"并重,激发潜能;"读""写"结合,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0.
10岁的儿子要求爸爸为他买一个臂力器,爸爸问他:"你是‘想要’,还是‘需要’这个臂力器呢?""我想要。""对不起,你‘想要’但不‘需要’的物品,我不能满足你。"听爸爸这样一说,儿子马上改口:"我需要。""你为什么需要呢?""……"儿子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课程改革以后,安静的课堂渐渐热闹起来。教师不再是"一言堂",他们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而且及时地予以肯定:"你的回答很好""你的思维很活跃""你很善于思考""你的发言非常精彩""你的见解非常独特"……教室里充盈着快乐。可是,教师又通过"老师认为……""我的理解……",总结出所谓的正确、标准的答案。一位教师在上《小小的船》时,出示了一幅月亮的画面,问学生:"孩子们,你们看这个月亮像什么?"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说像镰刀,有的说像钩子,有的说像香蕉,等等。可教师并不这么想,于是,她对学生的答案给予了无情的"轰炸",终于有学生说出了预设的"像小船",教学得以"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老师,我不想做作业!""理由是什么?""我认为我都会,不用再去做作业了。""那你的成绩怎么保证?""到考试时我只要认真仔细,保证能考个好成绩。"这是半年前,在我课堂上的一次师生对话。面对学生的回答,我张了张嘴,眼  相似文献   

13.
冉中选 《班主任》2013,(9):25-26
新生报到时,小明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因为在47名学生中,数他最矮。当时我就想,在安排座位时要特别关照这个"小不点儿"。蹊跷"让座",引发我关注开学第一节课,我给学生安排座位。当我让小明坐在中间第一排时,他说:"老师,您让我坐到后排吧!我愿意把这个位置让给视力不好的同学。""你还是坐前排吧,坐在后面你看不见黑  相似文献   

14.
“4点”出发     
走进我班的"休闲小站",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在下飞行棋时无需等到骰子掷到数字"6""飞机"才起飞,而是掷到"4"就可起飞。你可别奇怪,这是我班自  相似文献   

15.
舒丽群 《江西教育》2011,(11):43-43
<正>近期在听课时,我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得少,练习得多,似乎是竭力做到"精讲多练"。教师站在讲台上,俨然是一个"点将员":"你说""他说""嗯"……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说、活动、练习。笔者认为,这些课未必就是"精讲多练",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教师在教学伊始,让学生观察圆锥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接着让一位学生上来观察比划,再由这位学生  相似文献   

16.
案例背景: "可能性"作为教材中新增的内容,被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和学生慢慢熟悉,但教学仍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出现较多的问题,如"究竟什么是‘可能性’""为什么要学习‘可能性'""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等.我自己在教学中,就发生这样的现象. 案例描述: 1."妈妈明天一定会给我买新书包"是确定现象吗? 学习"可能性"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一定""可能""不可能"三个词,然后让学生用这三个词分别来说句话.有的学生说:"明天太阳一定会从东方升起."我肯定了他的回答.有的学生说:"妈妈明天一定会给我买新书包."我对此不置可否,接着请其他学生继续说.课后,我仔细想了想:"妈妈明天一定会给我买新书包"这件事情并没有发生,所以不是确定的,但"明天太阳一定会从东方升起"也没有发生,却是确定的,这怎么解释呢?  相似文献   

17.
吃午饭的时候,我接到一个电话。"先生,我这儿有一个寄给你的特别包裹。""特别包裹?好吧,我这就下来取。"  相似文献   

18.
“插曲”     
黄海明 《广西教育》2014,(28):52-52
正那天,我上的是三年级的品德课《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课程进行过半,对于"如何站在别人的角度"处理问题学生已经心里有数,我开始让学生思考教材上的一个情境题:一名男同学在拖地时不小心弄脏了一名女同学的裙子,男同学向女同学说"对不起",女同学却生气地要求男同学"赔我的裙子"。请大家思考:这名男同学会有怎样的感受?假如你遇到这样的事,你觉得怎样做更好?男生王业高声作答:"这名男同学会非常难过。如果是我,我会用纸巾把女同学的裙子擦干净。""色狼!"王业话音刚落,不知谁忽然冒出了这么一句。"哈哈哈……"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刺耳的笑声,全班同学的目光聚焦在王业身上。  相似文献   

19.
最近听了几节课,有几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语文课上课伊始,屏幕显示:单元导入,明确目标(具体内容略),学生浏览屏幕上的内容,教师要求道:"给我提炼一下重要信息……""给我"听着特别不爽…… 还是语文课上,学生默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有个同学做错了,教师强调道:"我让你填的是……""我让你"听着特别不舒服…… 学生填好了,但是有的填错了,教师又强调道:"我要求的是:总写了什么,分写了什么……""我要求"听着特别震耳……  相似文献   

20.
丁丁:冬冬,请教你一个问题。冬冬:什么事?丁丁:我在写作业时,老是把"蜜蜂""蜜糖"的"蜜"写成"密",这是什么原因呢?冬冬: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不仅你会写错,班上的其他同学也经常写错,屡见不鲜。造成写错字的原因,主要是你对字的意思不理解,因而经常搞错,一时改不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