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童话是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孩子们的童话世界至多也只是一种拟物化的人的生活,童话的象征意蕴其实是孩于们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只有当大人们有兴趣阅读童话的时候,才可能从“有形的具象”中去抽绎其“无形的理念”的。不少优美的童话孩子们喜爱,大人们也喜欢。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就说过:“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  相似文献   

2.
备课资料作者汉斯·克利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也是19世纪第一个赢得世界声誉的北欧作家。30岁开始写童话。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要争取未来的一代!”“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写一个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也得给他们写一点东西,让他们想想。”从1835年至1873年,每年  相似文献   

3.
云车     
是童话,让我进入孩子的世界,关注他们所关心的一切。 是童话,让我和他们一样感到这个世界非常精彩,处处新奇。 是童话,让我了解什么是孩子般的快乐,体会到孩子的爱憎。 童话就是这样融进了我的生活。写童话,是我自然而然的选择,没有理由,也没有原因。  相似文献   

4.
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话——让他们相信这个世界还有真诚,金钱并不是一切;让他们相信金钱并没有让所有的人都沉沦地举起一片白旗。我们成年人不相信童话了,我们便也失去了孩子的童心和那一份无可追回的真诚。  相似文献   

5.
童话树     
隔壁的童话爷爷快要死了,智智好伤心。他和童话爷爷的感情可深啦!童话爷爷写了那么多童话,他每次写好后总是先讲给智智听。此刻,智智跪在童话爷爷床前,哀哀地说:“童话爷爷,你不能死!我不能没有童话!” 童话爷爷安详地笑了笑说:“孩子,人老了总是要死的,但童话不会老,也不会死!我已在你家门前栽了一棵童话树,那是留给你的礼物。”说完,童话爷爷含着笑容去了。  相似文献   

6.
读写有机结合是彰显小学童话丰富厚重教育教学价值的有效策略,具体操作建议是:“读”童话注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语言积累和情感酝酿;“写”童话则利用仿写、改写、续写、创编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习作训练;其关键是:读写结合应紧扣“结合”二字,深挖童话教学中读、写的联系点,促其有机结合;同时要注意辅以多样化教学策略,并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快乐启航《小草集》《聪明蛋集》《芳草地》《太阳花》……翻阅着案上的这一本本装裱精美、取名别致的童话集,我的内心收获着喜悦,也惊异于三年级孩子的创造。刚接手这个三年级班级不久,周末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双休日的学习任务:写一篇记事,不少于100字,题目、内容自定。刚一转身,就看见一个小机灵鬼高举着手,急不可耐地喊起来:“老师,可不可以写童话?”还没等我回答,下面陆续晃动起十几只小手:“是啊,老师,能不能写童话?”“老师,让我们写童话吧?“”老师……“”老师……”一片嚷嚷。爱看童话是孩子的天性,我自己的孩子就是个童话迷,我小时…  相似文献   

8.
美丽的童话     
《小学生》2014,(1):14-17
童话世界里,动物们都会说话;童话世界里,植物们也有了思想;童话世界里,没有生命的事物都有了感情。年幼的时候,童话为我们的幻想装上了翅膀;长大以后,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五彩斑斓——我们都爱"美丽的童话"!把身边的动植物和物品都看作有生命的事物吧,让它们在你的幻想世界里也表现出精彩的喜怒哀乐。看看太师三附小四年级的同学们写的美丽童话,相信它们会点燃你创作童话的激情!  相似文献   

9.
李镇西 《师道》2023,(12):8-9
<正>“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三句话分别是对教育的工作目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的范围界定——这个范围就是“一切”。这样理解就够了吗?我还想说得更细更具体一些。今天我先说说“一切为了孩子”的“一切”是什么。“一切为了孩子”,是镌刻在许多学校教学楼上的口号。但这里的“一切”是什么呢?或曰:“校园建设、思想领先、观念更新、文化营造、队伍提升、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品牌打造……这一切都围绕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正>也许连安徒生自己也未能料到,一篇本来写给孩子的童话,却能够让后世不同国度的人们终身回味。由于认知水平较低、人生经验欠缺,孩子读这样的童话,常常会停留在骗子的狡诈、皇帝的愚蠢和可笑等浅层次特点上,只有成年人才更容易真正领悟故事所包含的深刻意蕴。正如有学者说的,《皇帝的新装》其实是一篇写给成年人的童话,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它是一篇常读常新的童话,虽然我们对故事本身早已耳熟能详,有关的文本解读文章也很多,然而,当我们进一步品读和探究时,仍然能从中获取不少新的感受和启迪。  相似文献   

11.
吴宣赫 《中文自修》2007,(11):20-20
一个孩子与星星的对话:关于写作,星星与孩子一样的辛苦,要写周记;星星还告诉孩子一直在做着成长的梦,有悲伤与快乐,要勇敢地面对一切。这是一个梦境,或者就是现实,却是孩子的命运。习作用童话写法,其实是在写孩子与自个内心的对白,表达现代孩子的一种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2.
童话的经典建构方式是:一个反复出现的超越常态的条件设定,加上一个围绕此展开的相对严谨的逻辑过程。在《皇帝的新装》中,骗子的谎言正是这篇童话的条件设定,在它表面的荒谬性之下,还有自带的迷惑性和深层的引诱性,草率否定它是对童话文体的典型误读。童话的真正价值必然是从基于条件设定的逻辑过程中解读出来的,“面对这样的‘衣服’会怎么做?”才是该文的关键问题,其核心意旨应当是批评成年人固有的虚荣心与倡导向儿童纯真的复归。经典童话的价值表达永远指向共通的人性。  相似文献   

13.
<正>话题缘起:一个女生的家长在孩子读过童话后很担忧地对我说:“我很不希望她读童话,特别是看她读到‘王子和公主正在深情地牵手,从此幸福地生活下去’时我就很担心,现实生活哪有这么美好。”我想很多大人都误解了童话。童话是什么?是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月亮会和他们说话,风儿会和他们捉迷藏,花花草草会跳舞,小猫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是美好的,万物皆有灵!我们不妨走进孩子们心底最纯净、最美好的空间,通过童话了解儿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聊聊童话吧。  相似文献   

14.
分享阅读的宗旨首先是传播阅读的快乐,是用书激发孩子阅读的好奇心和爱书的感情。分享阅读是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氛围中,成年人和孩子并非以学习为目的,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其核心价值在于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它可以让孩子感受阅读、享受阅读,是一个让儿童从“听故事”过渡到“读故事”的安全桥梁;它不以识字为目的,却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汉字:它强调成人与孩子一起阅读、共同分享其快乐,这是一种社会性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拼音教学中童话元素的渗透,可以拉近学生与拼音字符的距离。当拼音教学借助了童话这个载体后,教学起来就变得轻松高效,也不那么费劲了。在富有童话色彩的课堂中必然焕发出拼音教学的生命光辉!然而,教师在教学生书写拼音字母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孩子书写的字母超格、偏格,还有写颠倒的现象。要让孩子将字母规范并能正确地书写在四线三格里面。可以利用童话元素来为拼音书写的教学出力。一、给拼音安家我是这么帮助孩子们克服书写声母时总存在着写着写着就  相似文献   

16.
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幻想采取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出来的假想故事。它常常把动植物、无生物作为人来写,赋予人的语言、动作、性格、感情等。童话展示了奇妙的世界,深受小朋友的厚爱。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童话课文有27篇,这些童话课文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人物童话。如第10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类童话主要是揭露黑暗,同情善良,歌颂勇敢斗争的精神;一类是动植物童话。如第二册的《三只白鹤》,第三册的《小兔和树的对话》。动植物童话又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如第三册的《骆驼和羊…  相似文献   

17.
正你亲近过童话吗在平时,很多人听到我写童话时,几乎都会表现出怪异的神情。有的会惊讶:"什么?你竟然会写童话?你怎么也会写童话?你哪有时间去写童话?你的童话真的是你自己写的?"他们的潜台词就是我不可能会写出童话,甚至是没有时间去写。也有的听到我会写童话,他们微笑着说:"噢,怪不得,你是个童话大作家。"言外之意就是说怪不得我这么幼稚吧。但是,等我  相似文献   

18.
敬子葳 《新作文》2010,(1):17-19
我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秘诀除了激励还是激励。从孩子一入学.我就在班级大力提倡“亲子共读”.激励孩子诵读优秀的读物,如童话、儿歌、经典古诗词,积累好词佳甸;在写话的起步阶段.激励学生大胆想象。创编童话故事。在创编故事的过程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把话写生动.写精彩:渐渐地.开始创设各种情景.激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教孩子学会观察,  相似文献   

19.
童话为谁而写,似乎早有定论。但随着对童话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为:童话不仅仅为儿童而写,儿童甚至不能真正读懂童话,童话更多的作用是在慰藉具有童心的成年人。这样的认识直接影响到了童话教学的价值取向和方法。那么,该如何认识童话?如何进行童话的教学?一、童话的品质——呼唤审美体验1.童话与儿童的距离。确实,童话具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很多童话作品是诗,是充满了爱、哲理、人道主义精神的伟大著作。童话大师们在这些诗性的语言中,以其深沉而又美好的情怀,维护着道德情操和人生价值。一个个故事中蕴涵的恒定的人性力量证实…  相似文献   

20.
我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小男孩,无论他的作文是写人、写事、写小动物,还是写一件东西,在每一篇作文最后都写有同样的四个字:“我真高兴”。当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写的时候,他却皱着眉头反过来问我:“老师,您不是说‘写作文要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来’吗?”孩子的回答令我哭笑不得,同时也促使我思考。不得不承认,现实的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都是拿着腔调表达着诸如“我真高兴”之类的“虚情假意”。作为教师只要求学生习作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却不知孩子内心深处的感情是否已被唤起。写作本应是有感而发,而不是发之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