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和氏壁"价值几何有的人,常常把"完璧归赵"误写为"完壁归赵"。"完璧归赵"的成语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秦昭王获悉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想方设法要占为己有,他写信给赵王,称"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国上下权衡再三,觉得秦很可能不讲信用,遂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至秦,果不其然,秦王只管把玩和氏璧而无意以城换璧,蔺相如暗使从者将璧送回赵国。后遂用"完璧归赵"比喻将原  相似文献   

2.
<正>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一)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二)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的田园诗,是那个风雨飘摇的宋朝一处安静的风景。他写了数十首《四时田园杂兴》,表达平静的生活和安宁的内心。如果说,范成大的"杂兴"因生活而起,读范成大的田园诗,儿童的"兴"将从何而起呢?吴琼老师与六年级孩子一起阅读《四时田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笔者在备课研读"完璧归赵"故事时,发现其中的"恐"字,意蕴丰富,不仅使其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而且使蔺相如智勇双全的形象,须眉毕现。意蕴一:赵王"予"、不予"两难中的"·担·心"。(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以下同)面对秦王求璧,赵国君臣感到"予"或"不予"都不行,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不予,即患秦兵之来"。很明显,秦昭王"使人遗赵王书"求璧,赵王若给,很可能"城璧两空",国格受辱;若不给,则可能授秦以  相似文献   

4.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秦“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这个提议弄得赵国君臣焦头烂额。左右为难——既舍不得美玉,又不想逆强秦之欢。此时赵宦者令缪贤的一番推荐,把蔺相如推向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仿佛赵国的生死存亡都系于这一名不见经传的舍人身上。时势造英雄,蔺相如如众人所期待的那样隆重登场了。  相似文献   

5.
宋光宗绍熙二年除夕夜 ,江苏吴江垂虹桥上空大雪纷飞 ,一叶小舟缓缓驶过桥洞 ,乐声悠扬。这是赶往湖州家中的姜夔 ,正与范成大赠送的青衣小红一起 ,合乐演唱他新写的词。最近 ,他到苏州石湖拜谒归隐诗人范成大 ,宾主诗酒相欢达一月之久。适值梅花盛开 ,一日 ,赏梅已毕 ,范成大请姜夔即兴谱写新曲。姜夔文思泉涌 ,连作两首 ,并作曲配上。范成大当即令家妓乐工排练演奏 ,并把新词命名为《暗香》《疏影》。除夕到了 ,姜夔辞行 ,范成大依依不舍 ,特将家妓中色艺最佳的小红相赠。这一段风流佳话很快随姜夔的诗传遍江南各地。在时人心目中 ,姜夔是…  相似文献   

6.
作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范成大的诗歌成就广为人知,但他在地理学方面的成就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地理学研究贯穿了范成大整个游宦生涯,《吴郡志》则集中体现了范成大的地理学成就.诗人范成大对于诗歌史料收集、选取与编排有着特殊的视角,《吴郡志》也因此而获得了不可取代的诗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四单元《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第三段言曰: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相似文献   

8.
范成大改诗     
宋代诗人范成大写了一首以农村妇女劳动生活为题材的《夔州竹枝歌》:"白头老媪簪彩花,黑头姑娘双髻丫。撇下儿啼上山去,采桑已毕当采茶。"他把诗交给几个夔州的朋友看,请他们提意见。  相似文献   

9.
在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完璧归赵故事时,有别于他人的另一种解读一直在脑中闪现:完璧归赵成就了蔺相如的一世英名,使之从舍人一跃而成为上大夫;完璧归赵也使赵国失信于秦,失信于天下;完璧归赵更激怒了秦国而加快了赵国的灭亡。  相似文献   

10.
自幼生活于宦门的范成大由于时代和自身遭遇的影响,其传统的儒家文化与当时盛行的佛学思想紧密的交织在一起,成为了周汝昌先生笔下"好用释典禅语"者,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引《说郛》卷二十载吴萃《视听钞》语:"多用释氏语",并且说范成大"也许是黄庭坚以后,钱谦益以前用佛典最多,最内行的名诗人"。由于诗歌是诗人主体思想情感的载体,所以由此可见其受佛教影响很大。本文主要探讨一下范成大仕宦时期儒家思想的凸显。  相似文献   

11.
范成大改诗     
宋代诗人范成大写了一首以农村妇女劳动生活为题材的《夔州竹枝歌》:“白头老媪簪彩花,黑头姑娘双髻丫。撇下儿啼上山去,采桑已毕当采茶。”  相似文献   

12.
在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完璧归赵”故事时,有别于他人的另一种解读一直在脑中闪现:“完璧归赵”成就了蔺相如的一世英名,使之从舍人一跃而成为上大夫;“完璧归赵”也使赵国失信于秦,失信于天下;“完璧归赵”更激怒了秦国而加快了赵国的灭亡。  相似文献   

13.
花志红 《文教资料》2008,(29):10-11
范成大在成都任上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本论文以<范石湖集>卷十七为依据,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范成大诗歌中的成都景象:范成大笔下的成都风俗、范成大笔下的成都名胜、范成大笔下的成都景物.  相似文献   

14.
在清人宋长自的《柳亭诗话》中,记载了元末明初时关于范成大的一个传说:宋孝宗本想用范大成当宰相,但觉得他不知“稼穑”之艰而改变了主意.于是,范成大便写了《四时田园杂兴》为自己辩白。这个传说未免有点荒唐!因为范成大反映农事艰难的代表作——“效王建”的乐府四首和《后催租行》等,是他早期的作品;在外任期间写下的《刈麦行》、《劳畲耕》、《夔州竹枝歌》、《初发太城留别田夫》、《鲁家洑入沌》、《采菱户》、《寺庄》等许多诗作,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国度,四时在农业中尤为重要;古代中国也是一个诗的国度,田园诗则是诗苑中的一朵奇葩,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抒写了以四时书写田园组诗的艺术典范,而这一成就的取得,则有着深厚的艺术渊源。  相似文献   

16.
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国度,四时在农业中尤为重要;古代中国也是一个诗的国度,田园诗则是诗苑中的一朵奇葩,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抒写了以四时书写田园组诗的艺术典范,而这一成就的取得,则有着深厚的艺术渊源。  相似文献   

17.
苏敏学 《教学随笔》2013,(6):96+102
我们的祖国曾以诗歌闻名于全世界,被誉为"诗国"。在这个"诗国"里,唐诗犹如喜马拉雅山上举世瞩目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宋诗虽有成就但不如唐诗,因此谈不上双峰并峙。但却继承了唐诗的传统,别开生面,奇峰突起。因此名家不少。如北宋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王安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多才多艺的苏轼,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多面手范成大以及杨万里等等。这其中著名的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诗歌虽然反映面比较广,但是以善于描绘乡村生活而著称,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这部代表作不但开拓了田园诗创作的新境界,在艺术上也取得相当高的成就,是作者诗歌创作中光彩夺目的标志。并且因这部名著而名垂青史。他的田园诗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相似文献   

18.
"万岁"之辞,庆贺之际,上下通称之,初无禁制,不知何时始专为君之称也.《吕氏春秋》载,宋康王饮酒,有呼"万岁"者,堂上悉应.《战国策》载,冯骧烧债券,民呼"万岁".《史记》载,蔺相如奉璧入秦,秦王大喜,左右皆呼"万岁".《韩非子》载,巫觋之视人曰:使君千秋万岁之声,聒耳.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教材几经增删,但从未动摇《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地位——它长期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经典篇目的重点课文之一。在刻画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施展才华,多法并用,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使蔺相如这个形象栩栩如生,为后人称道。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与群臣对比。当强秦提出要以十五座城池交换稀世珍宝和氏璧时,给还是不给,赵国国内以廉颇等为首的大臣首鼠两端,既担心“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不给,又“患秦兵之来”,所以,只好“求人可使报秦者”,以外交手段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可结…  相似文献   

20.
刘定 《广东教育》2007,(12):62-64,23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问题。浣溪沙范成大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1)"垂垂山果挂青黄"句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这首词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