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试论民工档案的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统计,我国现有民工约2亿,他们在我国二、三产业员工中所占比例已高达59.8%①,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已明确指出: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工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从档案工作的角度,探讨建立民工档案的必要性,民工档案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及其管理模式、以改善民工生活景况,确保他们的权益,促进社会良性发展。一、建立民工档案的必要性1.建立民工档案,是维护民工权益的需要。民工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他们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国的民工一直都处于尴…  相似文献   

2.
陈静 《新闻实践》2004,(12):18-19
由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发起并主办的"让我们一起欢乐"民工广场歌会、民工广场戏剧演唱会和民工广场端午游艺活动,于今年五六月份,在浙江省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民工文化热"。省委机关报和主流都市报用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引导全社会关注民工的生  相似文献   

3.
善待民工     
这样的事情不在少数:发生什么不好的事,不调查而立即怀疑是民工干的;清理就业岗位,整顿社会秩序,从民工开始;民工与干部等其他人同时因见义勇为而“不治”,干部是牺牲而追授“烈士称号”,民工则白死,没有追悼会,更谈不上啥称号;重大灾难事故中,无辜丧生的多是民工,等等。关于民  相似文献   

4.
陈敏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23):122-125
针对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阅读问题, 以湖州吴兴区民工子弟学校为例, 调查并分析学生阅读特点及影响学生阅读障碍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探索激活民工子弟学校学生阅读兴趣的对策, 就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培养民工子弟学校学生阅读兴趣的长效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4年6月,纪实性新闻专栏《走进民工》在浙江日报编委会提议并策划下推出。半年多来,栏目不仅受到1500万来浙江务工的外来民工的欢迎,而且受到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并引起国务院有关部委以及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和杭州电视台等媒体的特别关注。大家认为,浙江日报率先在全国党报中开辟民工专栏。热情讴歌民工在改革开放中的伟大作用和创新成就,深切关注一线民工的生存状况,满腔热忱地服务于广大民工,是党报认真实践"三贴近"、改进新闻报道的有益探索,反响热烈,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项勇 《新闻实践》2007,(10):32-32,33
2007年,"和谐中秋"在浙江再次成功举办。本次"和谐中秋"活动,围绕关爱民工设置了五项活动项目:"最感动您的民工"评选、"最具才艺民工"评选、"感动民工好企业"评选、"感动民工的故事"征文比赛、"和谐中秋外来民工大欢聚晚会"。这五项活动的有机组合,在传统品牌活动的价值再提升上,作出了新的探索和尝试。不断创新的活动理念"和谐中秋"是浙江广电集团十大重点活动之一,到今年已经第三次了。  相似文献   

7.
2005年春,两部同样拍摄民工题材,又相继上映的电视剧《生存之民工》与《民工》撼动着无数观众的心。有别于以往因题材相同又相继播放而出现的“前高后低”、“一家欢乐几家愁”的收视状况,《生存之民工》与《民工》虽几乎同时播出,却均引起了观众如潮好评,同时也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在这样一个拒绝重复拒绝雷同的视听时代,何以两部不借助靓女帅男的  相似文献   

8.
柴跃胜 《视听界》2014,(6):59-61
"新闻民工"一词近年来逐渐蔓延于媒体人的自我表述中。本文把脉"新闻民工"论之困与惑,探索"新闻民工"这一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下的媒体创新管理,从媒体评估考核体系、用人机制的革新等问题入手,求解告别"新闻民工"悲观论、重塑新闻记者职业尊严和荣誉感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由于是民工,而且还是河南籍的,因此,一些媒体就抓住这些大做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一群体的不屑和轻蔑。“馋嘴的民工”字样不仅随处可见,更有记者这样写道:3名民工“坐在葡萄架下,甩开膀子猛吃一气”,民工的粗鄙、贪婪和馋样儿在记者的“生花妙笔”下“栩栩如生”。在天价葡  相似文献   

10.
2006年的中秋之夜,由浙江省广播电视集团和省总工会联合举办的“和谐中秋——浙江省外来民工节日大欢聚”晚会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刚刚被评选出来的十位“最感动你的民工”和十位“最具才艺的民工”以及近百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民工代表,与省领导一起共度中秋佳节。同时,杭城100家餐饮名店也邀请了近千名外来民工一起吃团圆饭。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民工跨地区流动的规模年年有所扩大,至1994年已达到2500万人。而每年春节前后,其中大部分民工按惯例要回家过年和亲人团聚,就得来回流动,势必给铁路运输造成难以承受的巨大负担。由于火车超负荷运载,自然也给民工往返家乡增添了极大的不便,往往是人挤人累死人,甚至造成各种事故。民工们苦不堪言,怨气满腹。  相似文献   

12.
感慨于媒体报道传递的信息,有人惊呼:民工形象被"妖魔化"了! 跳楼秀、赌博、强奸、抢劫、裸奔、讨薪、性饥渴、自慰、偷窥、械斗、口吐秽言、馋嘴、手脚不净--民工一出现在媒体报道中,通常相连的都是这些不雅的行为.信手拈来一份报纸就可以看到这些新闻标题:"在京民工长期性压抑,一年多连续奸杀四名女子""赵薇浑身脏兮兮像民工""为200多元工钱讨薪民工锤杀工头家人""八成建筑工人有自慰习惯,性教育课堂首次进工地",等等.  相似文献   

13.
解放区妇女精心照料伤员民工露宿街头随军常备民工火线入党解放区人民热烈欢送青壮年参军民工在转运伤员途中解放区妇女把伤员送往后方医院(山东省档案馆提供)“支前”剪影$山东省档案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媒领域栖身着一个特殊的群体--新闻民工.本文试从"纸馅包子"事件的当事人訾某出发,看中国"新闻民工"的生存状态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负面问题,对如何解决"新闻民工"问题作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背景资料:2003年2月13日到2月28日,齐鲁晚报陆续推出了《民工进城实录》、《民工招聘会播报》、《民工专场招聘会反思》三组关注民工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特别是2月24日、25日,与济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的山东省首次“民工招聘会”,更是招来一片叫好声。招聘会上共有省内100多家企业前来招聘,提供岗位7000多个,吸引了1万多名进城民工参加,两天内近5000名民工找到了“饭碗”。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20多家媒体予以突出报道。其中,除齐鲁晚报之外,人民日报华东版、大众日报、农村大众、生活日报等媒体都在头版头条做了突出处理。一家媒体策划的活动,众多同行媒体自发“追捧”,这在多少有点“同行相轻”的新闻圈里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6.
王文元 《档案》2013,(1):33-37
他是一位农民作家,以写童话而被孩子们喜爱。他也曾是一位民工,一位在引洮工程上的普通民工。1958年,轰轰烈烈的引洮工程开工了。30岁的金吉泰,正是年富力强的时节,他也成为十万民工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7.
魏显峰 《大观周刊》2012,(20):128-128
创办实训基地是提高民工综合素质,减少安全事故,解决政府管理民工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金华市少儿馆针对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阅读状况,有的放矢地在民工子弟学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推进弱势群体中的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9.
这里不是集中营,却像集中营一样强迫民工干活,每天只提供5元钱的生活费,不发工资,不准休息,干活中间不让吃饭……4名来自湖北恩施的民工难以忍受非人虐待,悄悄逃跑,却被自己的同乡工头追回,动用私刑,一名民工被烧红的锅铲烫伤了脸,3名民工被逼剁掉手指。6月21日,荥阳市人民检察院对4名涉案人员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涉嫌非法拘禁的证据作了进一步的审查和认定。  相似文献   

20.
外来民工是城市建设的生力军,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文章强调了公共图书馆为外来民工服务的必要性及举措,以便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各项职能,满足广大外来民工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